跳至內容

法蘭茲·格里帕策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蘭茲·格里帕策
法蘭茲·格里帕策
出生1791年1月15日
哈布斯堡君主國維也納
逝世1872年1月21日(1872歲—01—21)(81歲)
奧匈帝國維也納
職業劇作家詩人
國籍奧地利人

法蘭茲·格里帕策(德語:Franz Seraphicus Grillparzer,1791年1月15日—1872年1月21日),奧地利劇作家詩人

生平

[編輯]

法蘭茲·格里帕策(德語:Franz Seraphicus Grillparzer,1791年1月15日-1872年1月21日),出生於哈布斯堡君主國維也納,是19世紀奧地利最重要的劇作家詩人,被譽為奧地利古典主義戲劇的奠基人。

他早年就讀於維也納大學,學習法律和哲學,1811年畢業後擔任家庭教師、劇作家、宮廷圖書館員與財政機關公務員,1832年起出任宮廷檔案館館長,1856年退休。他生前與貝多芬舒伯特等文化人物相識,曾為他們撰寫悼詞或墓志銘。

作品

[編輯]

格里帕策的劇作融合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強調心理衝突與命運安排。他的代表作包括:

《祖先》(Die Ahnfrau,1817)

《薩福》(Sappho,1818)

《金羊毛三部曲》(Das goldene Vließ,1818–1820):

  • 《到訪者》(Der Gastfreund
  • 《阿耳戈英雄》(Die Argonauten
  • 《美狄亞》(Medea

《奧托卡王的興衰》(König Ottokars Glück und Ende,1825)

《海濤與愛浪》(Des Meeres und der Liebe Wellen,1831)

《幻夢人生》(Ein Traum ein Leben,1834)

《莉布薩》(Libussa,1844)

《托萊多的猶太女郎》(Die Jüdin von Toledo,出版於逝世後)

《可憐的樂師》(Der arme Spielmann,1848)——一篇著名中篇小說

風格與影響

[編輯]

格里帕策早期受命運悲劇影響,後期更關注人物內心世界的衝突。他融合了奧地利民族戲劇傳統、德國古典文學西班牙黃金時代戲劇等元素。他對奧地利文學和維也納劇場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其作品至今在城堡劇院Burgtheater)常年上演。

榮譽

[編輯]

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萊比錫大學維也納大學名譽博士

奧地利帝國顧問官銜

奧地利貴族院議員

巴伐利亞科學與藝術勳章獲得者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