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營收比
外觀

「P/S Ratio」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市銷率 |
港澳 | 市銷率 |
臺灣 | 股價營收比 |
股價營收比(英語:Price-to-Sales Ratio,縮寫:P/S或PSR),或稱市值營收比,中國大陸、香港稱市銷率,是股票的一個估價指標。股價營收比是以公司市值除以上一會計年度(或季度)的營業收入,或等價地,以公司股價除以每股營業收入。也是投資銀行業務中一個重要的參照數據。
計算公式
[編輯]- 市值營收比=股價/每股營收
=(股價 × 總股數)/營收 =總市值/營收
指標意義
[編輯]這一指標可以用於確定股票相對於過去業績的價值。股價營收比也用於來確定一個市場板塊或整個股票市場中的相對估價。股價營收比越小(比如小於1),通常被認為投資價值越高,這是因為投資者可以付出比單位營利所得更少的錢購買股票。
不同的市場板塊股價營收比的差別很大,所以股價營收比在比較同一市場板塊或子板塊的股票中最有用。 同樣,由於營利所得不像盈利那樣容易操縱,因此股價營收比比本益比更具業績的指標性。但股價營收比並不能夠揭示整個經營情況,因為公司可能是虧損的。股價營收比經常被用於來評估虧損公司的股票,因為沒有本益比可以參考。在幾乎所有網絡公司都虧損的時代,人們使用股價營收比來評價網絡公司的價值。(相當於流量,變現率只能是同業機率估計)
肯尼斯·L.費希爾在他1984年的道瓊圖書《超級強勢股》(ISBN 7-5058-2100-8/ISBN 9574930106,英文書名 Super Stocks)中詳述了他關於股價營收比的發明和實證的理論工作。他被認為是第一個定義和使用股價營收比來識別被低估價的股票。[1]費希爾認為超級強勢股的股價營收比可能在0.75 以下,建議避免買入股價營收比大於1.5的股票。
在費希爾最新的書《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中,他認為被廣泛使用的股價營收比不再成為低估價股票的指標。[2]然而股價營收比仍然被註冊金融分析師證書考試列為必備課程。[3]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See 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 by James O'Shaughnessay. McGraw Hill, 2005.
- ^ 參見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 Investing by Knowing what Others Don’t. Kenneth Fisher with Jennifer Chou and Lara Hoffmans. John Wiley & Sons. 2006年.
- ^ https://www.cfainstitute.org/cfaprog/courseofstudy/pdf/cbok.pdf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4-21.
![]() | 這是一篇經濟學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