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車路網

![]() | 此條目可參照法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8月28日) |
RATP公車網絡 | |
---|---|
![]() | |
![]() 73號公車前往奧賽博物館 | |
概要 | |
服務區域 | 巴黎及其市郊 |
運具類型 | 公車及快速公車 |
路線 | 315[1] |
車站 | 地鐵、RER及Transilien車站 |
停靠站 | 約12,000 |
目的地 |
|
日運量 | 由150萬人次(週日)及240萬人次(週六)至350萬人次(平日)(2017年)[2] |
年運量 | 11億人次(2017年)[2] |
執行長 | RATP主席 |
總部 | 巴黎 |
標語口號 | Demandez-nous la Ville (問我們城市)及 La ville a de l'avenir (搬往更好城市)[3] |
網站 | www |
營運 | |
成立 | 1906年 |
開始營運 | 1945年 |
營運單位 | RATP |
車隊 | 城市及快速公車(≈ 5 000)[1] |
車廠 | RATP公車中心 |
技術 |
巴黎公車路網(法語:Réseau de bus RATP)是位於法國巴黎及其近郊的公車路網,由巴黎大眾運輸公司(RATP) 負責營運,對巴黎地鐵、法蘭西島大區快鐵等鐵路客運服務起互補作用,路網的組織和資金來源由法蘭西島運輸聯合會 (Syndicat des transports d'Île-de-France, STIF) 負責。2010年,該路網包括346條公車路線,總長度達到3861公里,年客流量超過10億人次。
歷史
[編輯]
馬車時代
[編輯]巴黎公車路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62年,由路易十四授權帕斯卡成立公司運轉四輪馬車公車。首條馬車公車於當年3月18日投入營運,行走盧森堡宮和聖安托萬門 (Porte de Saint-Antoine)之間。隨後的4月至7月,另外5條路線也陸續開通。不過由於巴黎議會禁止士兵和民兵乘坐馬車,加上票價昂貴,這些路線僅存在了15年就宣告停開。
1828年,巴黎公車路線重新開通,路線共計10條。這一次客流量增長迅速,6個月內就有200萬人乘坐。1830年以後,巴黎已經有10家公車公司,路線達到40餘條,車輛超過100輛。1855年2月22日頒布的帝國法令使得上述公車公司合併,成立公車總公司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omnibus, CGO)。CGO在此後的30年內一直是巴黎及近郊公車路線的唯一一家營運商[4]。
汽車時代
[編輯]
1906年6月11日,巴黎開通了首條採用汽車的公車路線,連接蒙馬特和拉丁區一帶,汽車型號為Schneider Brillié P2型,高4.25米,長6.24米,可以容納32人,車身呈乳黃色,共有兩層,上層還有一層頂棚覆蓋。不過自1910年開始,P2的後續型號P3型去掉了頂層,回歸傳統的單層公車,1912年P3型全面取代了P2型。在那幾年當中,巴黎又開通了多條採用汽車的公車路線,1913年1月11日,馬車走進了歷史。
P2和P3型的公車汽車儘管存在廢氣污染問題,但和馬車相比,汽車速度更快,更舒適。接下來的幾年內,這種公車汽車進行了多次現代化改造,包括照明,暖氣等,行駛時速也達到了20公里。1910年5月31日起,CGO同時運轉公車路網和電車路網。1910至1914年,CGO對路網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廢止原來的轉乘票,採用新的分段計費系統,一等票15生丁,二等票10生丁,以及增開夜車,和大型比賽,節日期間的特殊班次,以方便乘客出行。
1914年,CGO的公車路網達到245公里,電車路網則達到923公里[5]。
一戰期間
[編輯]一戰爆發後,公車路網被軍事部門完全徵用,其中120輛公車被立即送往前線運輸物資和人員。其中有幾輛就被用於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索姆河戰役和凡爾登戰役。而巴黎市內的公車運轉也因此大受影響。到1918年,在巴黎的公車僅剩下100輛左右,1919年,戰前的43條路線只剩下25條還在運轉。隨後,新型公車Schneider H逐步投放,公車路線才逐漸全面恢復正常運轉。不過持續不降的票價卻使得公司的財政狀況不斷惡化,並引發員工罷工,要求加薪。加薪後,財政狀況更加糟糕[6]。

巴黎公車公司時期
[編輯]隨著CGO的財政狀況不斷惡化,它的生命也到頭了。1921年1月1日起,CGO和其它多家公共運輸公司被相關法令整合進新成立的巴黎公車公司 (Société des transports en commun de la région parisienne, STCRP)[7]。之後,STCRP負責路面電車,公車路網以及水上交通等巴黎地面交通的營運。
STCRP仍然繼續對路網進行現代化改造。1923年,更加寬大且配備電燈的新車Schneider H6投入公車E線 (瑪德蓮-巴士底) 運轉。1929年,公車又配備了橡膠輪胎,以增加乘坐舒適度。1925年的年客流量達到3.45億。
1920年代中期,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增長和石油財閥勢力的壯大,路面電車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從1930年開始,在政治壓力下,STCRP於短期內停開了各條電車線,以公車取代:1930年尚有3700輛電車,1700輛公車; 1934年電車數量銳減到1600輛,公車數量則增至2900輛; 1936年電車僅剩348輛,公車數量也不過才增至3600輛; 1938年電車從巴黎市區消失,凡爾賽則直到1957年,固有的電車車廠陸續被轉變為公車車廠。客流量偏低的巴黎環城鐵路 (Ligne de Petite Ceinture) 亦在同期被關閉,環城公車PC線取而代之[7]。
二戰期間
[編輯]二戰前夜的1939年8月23日,公車路網再度受到軍事徵用,但111條公車路線都以縮減模式繼續運轉下去,直到1940年5月。6月德軍占領巴黎,公車全部停開,不過到了8月又重新開始營運。在當時,由於物資緊缺,STCRP想盡各種辦法來延續公車服務,包括更換各種燃料。不過由於物資缺乏嚴重,1942年年初公車剩下511輛[8]。
維希政權強制性的要求STCRP的地面公車路網和巴黎城鐵公司 (Compagnie du 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 de Paris, CMP) 的地鐵路網於1942年1月1日起合併,並由CMP負責營運。在這種情況下,兩家公司只得無為而治,頂多修改一下各自的收費系統來保持彼此之間的一致性。
在此期間,由於燃料短缺,無軌電車開始投入運轉。兩條路線率先使用了無軌電車,戰後的1950年和1953年又有另外兩條線使用,直至1966年3月廢止。

戰後發展
[編輯]1945年1月3日,公共施工部部長勒內·梅耶 (René Mayer) 臨時接管巴黎交通。在當時,他不僅要負責維持公共運輸系統的正常營運,還要設法創立一個新的交通營運公司。此後的幾年內,巴黎公車路網慢慢恢復,而CMP和STCRP的繼任者RATP亦在1949年成立並負責營運地鐵和公車。
從1950至1962年,儘管經濟不景氣,RATP又給路網投放了1700輛新車,並且不間斷的進行自動化改造。1960年,公車路網的客流量達到了8.5億,但此後隨著私家車數量的暴增,路面交通日漸擁堵,公車的效率大打折扣,對通勤族失去吸引力,1973年,客流量又下降至5億。
同時,RATP對公車路網進行了一次重新組織和定位。公車路網在巴黎市區作為地鐵路網的補充,用於服務沒有或較少地鐵覆蓋的片區,以及緩解地鐵客流壓力較大的地段,另外還服務於一些主要觀光景點。在近郊,公車路網則作為地鐵的延伸,在遠郊則連接各個鐵路車站。各條路線也根據自身的起訖站地理位置進行了重新編號以便於管理。
RATP對路網投放新車,同時又於1964年1月15日開闢了第一條公車專用道,長1公里,位於羅浮宮附近濱河路上,使用效果良好。之後幾年內,儘管巴黎商人對此持保守態度,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1971年的公車專用道總長度猛增到26公里[9]。
1963年,開始有女駕駛員上崗服務。1972年5月開始,巴黎公車開始配備無線電話,1979年配備完成。1975年公車月票 (也可以是周票) 橘黃卡 (Carte Orange) 的發行使得人們可以乘坐公車的次數大為增加,相應的,1976年的客流量比1975年飆升了31%,達到6.8億人次,但此後又有小幅回落。1980年代,受益於RER開通帶來的客流增長,公車流量再度回升。
1993年,首條BRT公車路線——馬恩河谷公車捷運(Trans-Val-de-Marne) 投入使用。
路網
[編輯]概述
[編輯]巴黎公車路網當前包括:
- 巴黎市區公車路線,編號為20~99
- 近郊公車路線,編號為101~499; 其中有部分路線為RATP和其它公司聯營。
- 特殊公車路線,比如機場大巴。
- 衛星城公車路線,資金來源於民間。
另外,法蘭西島夜班車 (Noctilien) 中的一些路線亦由RATP營運。

市區、近郊和衛星城公車路線
[編輯]20~99路公車主要行走巴黎市區,其編號系統有一定規律可循:比如20~29路從聖拉扎爾車站 (Gare de Paris-Saint-Lazare) 發車,40~49路從巴黎北站發車,70~79路從城市中心點 (市政廳一帶)發車; 個位數則代表路線方向,比如2代表向右岸西南,5代表向北或東北。
100~199路,200~299路,300~399路行走近郊,不會達到遠郊地帶。編號系統大體按照東-北-西-南逆時針順序繞巴黎近郊一圈,比如11X路多開往東郊,而19X路多開往南郊。400~499路大體也按照此規律但路線數量少。
500~599路為衛星城公車路線,其編號系統大體也按照近郊車的規律,並且有不少路線為環線。
特殊公車路線
[編輯]海狸公車
[編輯]C線的中心路網設施因年代久遠而質素落後,從1996年起,每年夏天營運商法國國家鐵路公司 (SNCF) 都要花一個月來對其進行整修,該整修工程又名"海狸大工程" (Grands Travaux Castors),預計到2024年完成。整修期間,榮軍院 (Les Invalides) 和奧斯特里茨車站 (Gare de Paris-Austerlitz) 之間的鐵路交通將會中斷,相關服務由海狸公車 (Bus Castor) 替代。
海狸公車往返於榮軍院和奧斯特里茨車站之間,中間停靠巴黎聖母院,奧塞博物館和法國國民議會等地。高峰期5分鐘一班車,低峰期15分鐘一班車。
馬恩河谷公車捷運
[編輯]馬恩河谷公車捷運通常簡稱TVM,是一條幾乎完全行走公車專用道的BRT路線,於1993年10月1日開通。該線呈東西向貫通馬恩河谷省 (Val-de-Marne),連接RER A線,B線,C線,D線,巴黎地鐵8號線和法蘭西島有軌電車7號線, 方便了該省內的通勤往來。目前,該線有31個車站,近20公里路程。雖然這僅是一條公車路線,但其標準和規模已被RATP當做路面電車對待[10]。
戴高樂機場公車
[編輯]戴高樂機場公車 (RoissyBus) 是一條連接巴黎歌劇院和戴高樂機場三個航廈的機場公車專線,於1992年12月1日開通營運[11]。路線全長30公里,共計13站,平時白天15分鐘一班車,走畢全程需45分鐘至1小時。基於機場公車的特殊性,該路線收費偏高 (9.4歐元),而一些公車日票也不能使用[12]。
奧利機場公車
[編輯]奧利機場公車 (Orlybus) 是一條連接巴黎丹佛-羅什洛廣場 (Place Denfert-Rochereau) 和奧利機場的機場公車專線,於1962年10月1日開通[13]。路線全長13公里,共計10站,平時15~20分鐘一班車,走畢全程需要20~30分鐘,在星期五,六和節日前夜會延長服務一小時。基於機場公車的特殊性,該路線收費偏高 (6.6歐元),而一些公車日票也不能使用[12]。
Bala公車
[編輯]Bala公車 (Balabus) 是一條觀光公車路線,連接拉德芳斯 (La Défense) 和里昂車站 (Paris-Gare de Lyon),並途徑塞納河沿岸的各個景點,於1990年4月15日開通[14]。該路線僅在每年的4月至9月間運轉,並且只在節日和周日的下午12時30分至晚間20時運轉。
巴黎觀光公車
[編輯]
巴黎觀光公車 (Paris L'OpenTour) 和Balabus類似,不過採用雙層公車,並且是每日白天9時30分至19時 (夏季,冬季為17時30分) 運轉。該線呈4個環形,連接巴黎各大主要旅遊景點,4個環形各自獨立運作,班次頻率各不相同,冬季30分鐘一班,夏季10~25分鐘一班[15]。
巴黎觀光公車票價較為昂貴,單日29歐元,雙日32歐元,4~11歲的小童15歐元。不過持該路線觀光票的乘客可在有效期內無限次搭乘該線。另外,該線所用的雙層公車配備了語音解說系統,可用10種語言進行景點解說。包括法語,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德語,俄語,捷克語,漢語和日語。
車站
[編輯]在1907年之前,巴黎公車並沒有固定的中途停靠站,乘客可以隨叫隨停。但在此之後,隨著馬車更換為汽車,行駛速度提高,在白天,隨叫隨停機制被取消,僅在夜間保留,客流量因此有所下降[16]。
1907年之後,公車路線開始有了固定的停靠站,並且安裝了站牌,站牌用不鏽鋼或生鐵製成,並且通常是六面體或梯形體,每一面都顯示不同的路線[16]。在周邊道路狀況允許時,那些客流量較大的車站都配備了玻璃外殼站屋,有時站屋還和售票處及辦事處相連。隨著時間的推移,站牌逐漸改用鋁製,站屋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並且增強了美感[17]。
使用車型
[編輯]截止至2010年7月10日,巴黎公車路網共有公車4577輛,其中3863輛標準單節大巴,537輛雙節鉸接大巴,62輛中巴,103輛小巴和12輛其它類型的公車[18]。
另外,從2010年1月28日起,STIF,RATP,法蘭西島大區委員會和巴黎市政府開始在巴黎市內60餘條公車路線上安裝方便輪椅人士設施,此後還將陸續推廣到RATP經營的所有路線[19]。
巴黎公車路網目前所使用的公車型號,數量和製造商如下:
標準單節大巴
[編輯]
型號 | 製造商 | 數量 |
---|---|---|
Agora S | Renault (RVI) / Irisbus | 1643 |
Agora S GNV | Renault (RVI) / Irisbus | 90 |
Agora Line | Renault (RVI) / Irisbus | 417 |
Citaro | EvoBus (Mercedes-Benz) | 68 |
Citelis 12 | Irisbus | 準備交付 |
Citelis Line | Irisbus | 851 正在交付 |
Citybus | Renault (RVI) / Heuliez Bus | 123 |
NL 223 | MAN Nutzfahrzeuge | 205 |
Omnicity 12m | Scania | 211 正在交付 |
R 312 | Renault (RVI) | 255 |
雙節鉸接大巴
[編輯]型號 | 製造商 | 數量 |
---|---|---|
Agora L | Renault (RVI) / Irisbus | 295 |
Citelis 18 | Irisbus | 84 正在交付 |
Créalis 18 | Irisbus | 2 |
Lion's City G | MAN Nutzfahrzeuge | 129 正在交付 |
Lion's City GL | MAN Nutzfahrzeuge | 16 戴高樂機場公車專用車 |
Omnicity 18m | Scania | 11 奧利機場公車專用車 |
中巴
[編輯]型號 | 製造商 | 數量 |
---|---|---|
GX 77 H | Heuliez Bus | 3 |
GX 117 | Heuliez Bus | 27 |
GX 127 | Heuliez Bus | 32 |
小巴
[編輯]型號 | 製造商 | 數量 |
---|---|---|
Gruau Microbus | Gruau | 45 |
Oréos 55 E | Gépébus | 12 |
Sprinter | Mercedes-Benz | 46 |
其它
[編輯]型號 | 製造商 | 數量 |
---|---|---|
Stylus | ACEV | 4 |
Sampler | FAST | 1 |
Master | Renault | 4 |
Trafic | Renault | 3 |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Île-de-France Mobilités. Plus de 1500 lignes de Bus [More than 1500 Bus lines]. Iledefrance-mobilites.fr. November 2016 [April 24,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4) (法語).
- ^ 2.0 2.1 Observatoire de la mobilité en Île-de-France. Transports en commun en chiffres (Trafic annuel et journalier) [Transit in figures (annual and daily traffic)] (XLSX). www.omnil.fr/spip.php?article119. omnil.fr. June 22, 2018 [April 24,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法語).
- ^ RATP Press service. Une nouvelle stratégie de marque pour le groupe RATP [A new brand strategy for the RATP group]. RATP Group. 2018-10-18 [April 24,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4) (法語).
- ^ Jean Tricoire, Le bus, un réseau dans la ville, p 6 et 7
- ^ Jean Tricoire, Le bus, un réseau dans la ville, p 14
- ^ Jean Tricoire, Le bus, un réseau dans la ville, p 15
- ^ 7.0 7.1 Jean Tricoire, op. cit., p 17
- ^ Jean Tricoire, op. cit., p 20
- ^ Jean Tricoire, op. cit., p 30
- ^ Article Métro-pole.net - Le TVM se modernis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3-10-23.
- ^ Forum Busparisiens - Sujet: Ligne 352 (Roissybus). [201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3).
- ^ 12.0 12.1 Tarifs applicables avec les aéropor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ur le site de la RATP, consulté le 01/07/2010
- ^ Forum Busparisiens - Sujet: Lignes 215 et Orlybus. [201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3).
- ^ Forum Busparisiens - Sujet: Balabus (indices 71 et 017). [201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3).
- ^ Paris L'Open Tour. [201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 ^ 16.0 16.1 Dimitri Van Boque, L'autobus parisien 1905-1991, P 215
- ^ Dimitri Van Boque, L'autobus parisien 1905-1991, P 218-223
- ^ Base Siloé. [2010-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 ^ Les bus parisiens accessibles à tous - Article du 9 février 2010 sur le site « metro-pole.net »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07-25., consulté le 9 février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