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巴克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克什滿語ᠪᠠᡴᠰᡳ穆麟德轉寫Baksi)又譯為榜式把式榜什,為儒者、學者與讀書人之意,借自蒙古語中表示師傅、老師之意的「巴格希」(蒙古語багш羅馬化:baγsi[1]一詞(該詞又是從古漢語詞「博士」中借去的),後成為後金時代學者的一種頭銜

巴克什是指有知識的文人,《聽雨叢談》載:「巴克什……乃清語文儒諳悉事體之稱」[2]。《滿文老檔》經常有巴克什的字眼,又載鍾堆博布黑薩哈連吳巴泰雅興噶闊貝扎海洪岱被選為八巴克什[3]額爾德尼[4]達海[5]武納格[6]剛林也曾是巴克什。直到天聰五年(1631年)七月,皇太極下令:「文臣稱巴克什者,俱停止,稱為筆帖式,如本賜名巴克什者,仍其名」。[7]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蔡偉傑. 論金國初期滿洲文化制度化與女真本位主義的形成. 《中國邊政》. 2006, (168): 56-71 –透過台灣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 
  2. ^ 福格《聽雨叢談》卷8
  3. ^ 《重譯滿文老檔·太祖朝》卷24
  4. ^ 《清史稿·額爾德尼傳》卷228
  5. ^ 《清史稿·達海傳》卷228
  6. ^ 《滿漢名臣傳》卷2
  7. ^ 《清太宗實錄》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