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市鎮和城市
市鎮和城市(塞爾維亞語:општине и градови / opštine i gradovi)是塞爾維亞的地方政府基層行政區劃單位[1][2]。塞爾維亞劃分為145個市鎮和29個城市(其中9個市鎮和一個城市位於未實際控制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3][4]。
市鎮和城市組合為29個行政區,但貝爾格勒市例外,其不屬於任何行政區。
市鎮
[編輯]如同很多其他國家一樣,市鎮(општине / opštine)是塞爾維亞地方政府的基本行政單位。市鎮的行政長官稱為「市鎮主席」,市鎮的行政權由市鎮委員會掌握,立法權則由市鎮議會行使。市鎮議會由每四年舉行的地方選舉產生,市鎮主席和委員會則由市鎮議會投票選出。市鎮能擁有自己的財產(包括公共服務公司)及預算。雖然只有城市才有官方稱謂的市長(градоначелници / gradonačelnici),但市鎮主席也經常非正式地稱為市長。
市鎮的領土由一個城鎮(市鎮的治所)及周邊村莊組成,例如喬卡市鎮由作為治所的喬卡鎮和周邊村莊組成。市鎮的名字與其治所的名字相同,只有一個市鎮(戈拉市鎮)不與治所同名,其治所為德拉加什鎮。該市鎮位於科索沃,因此僅存在紙面上。科索沃特派團在2000年把該市鎮的領土與普里茲倫市鎮的部分領土合併組建為新的德拉加什市鎮,但塞爾維亞政府不承認此變動。
地方自治系統的改革倡議者指出塞爾維亞的市鎮不管從領土面積還是居民數量(平均有5萬名居民)來看在歐洲都是最大的,由此不能高效地滿足居民的需求以及將來自國家預算的收入分配至最相關的項目去[5][6]。
城市
[編輯]城市(градови / gradovi)是另外一種地方自治政府的形式。城市的居民數量通常超過10萬人,但在其他方面跟市鎮類似[1]。城市有市議會及自己的預算。只有城市才有市長(градоначелници / gradonačelnici),但在日常用語中市鎮主席也經常稱為「市長」。
如同市鎮一樣,城市的領土也是由一個主城區跟周邊村莊組成。每個城市(及市鎮)為行政區的一部分,唯一的例外是首都貝爾格勒,其不屬於任何行政區[7]。
城市可以再劃分為市轄市鎮(градске општине / gradske opštine,在中文語境裡也稱為「市轄區」)。貝爾格勒、尼什、波扎雷瓦茨、烏日采和弗拉涅這六個城市下分為多個市轄市鎮。城市及其市轄市鎮的職權範圍有所劃分。
科索沃的市鎮
[編輯]塞爾維亞法律仍舊視科索沃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正式名稱為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但聯合國科索沃特派團在科索沃設置了新的行政區劃。《領土組織法》定義了科索沃境內的28個市鎮和一個城市[1]。2000年戈拉市鎮與普里茲倫市鎮的一部分合併為新的德拉加什市鎮,同時設立了一個新的馬利舍沃市鎮。後來在2005至2008年間設立了7個新的市鎮:格拉查尼察市鎮、埃萊茲漢市鎮、尤尼克市鎮、帕爾泰什市鎮、克洛科特市鎮、拉尼盧格市鎮、馬穆沙市鎮[8]。但是塞爾維亞政府並不承認科索沃的行政區劃更變,儘管一些新成立的市鎮裡塞族占多數,且一些塞族居民參加地方選舉。在2009年的地方選舉中在格拉查尼察、克洛科特及拉尼盧格三個市鎮裡塞族政黨獲得多數席位[9][10]。
在2013年布魯塞爾協定里塞爾維亞同意取消在科索沃的平行市鎮機構,而科索沃政府則同意設立塞爾維亞族市鎮聯合體。但是雙方都沒有積極履行該協議[11][12]。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Закон о територијалној организацији Републике Србије [Law on the Territorial Organis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erbia]. Службени гласник Републике Србије. 2007, (129): 3–41. ISSN 0353-8389.
Закон о изменама и допунама Закона о територијалној организацији Републике Србије [Law on the Amendment of the Law on the Territorial Organis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erbia]. Службени гласник Републике Србије. 2016, (18): 32–34. ISSN 0353-8389. - ^ Pirot, Kikinda i Vršac dobili status grada [Pirot, Kikinda and Vršac Awarded City Status]. B92. 2016-02-29 [2016-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8).
- ^ Administrativno teritorijalna podela i NSTJ nivoi 1, 2, 3. 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Republic of Serbia. [2025-01-16].
- ^ Закон о територијалној организацији Републике Србије: 129/2007-3, 18/2016-32, 47/2018-26, 9/2020-32 (др. закон). pravno-informacioni-sistem.rs. [2025-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28) (塞爾維亞語).
- ^ Jerinić, Jelena. Konkretni oblici učešća građana (PDF). Lokalna samouprava (Permanent conference of cities and municipalities/Vreme). 2006-12-01: 6 [2007-07-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3-10) (塞爾維亞語).
- ^ Local Communities in Serbia: How to Become an Effective Voice for Citizens. USAID/Serbia Local Government Report Program: 4. 2004-07-01 [2007-07-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7).
- ^ Уредба о управним окрузима [Regulation on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Службени гласник Републике Србије. 2006, (15): 3–6. ISSN 0353-8389.
- ^ Municipal profiles.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2025-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1).
- ^ UNMIK: Serb boycott creates new problems. B92. 2007-11-22 [2009-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8).
- ^ Srbima većina u tri opštine. B92. 2009-11-16 [2009-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塞爾維亞語).
- ^ Kosovo Accuses Serbia of Delaying Brussels Agreement. Balkan Insight. 2015-03-24 [2015-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3).
- ^ Morina, Die. Kosovo Stalls on Serbian Municipal Association. balkaninsight.com. BIRN. 2016-11-21 [2017-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