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聖馬可解救奴隸的奇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馬可解救奴隸的奇蹟
藝術家丁托列托
年份1548
媒介布面油畫
尺寸416 cm × 544 cm(164英寸 × 214英寸)
收藏地威尼斯學院美術館

《聖馬可解救奴隸的奇蹟》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家丁托列托的一幅布面油畫,繪製於1548年,現藏於威尼斯學院美術館。這幅畫的是威尼斯的一個善會為聖馬可大會堂而訂製。

這幅畫是威尼斯的主保聖人聖馬可生平系列中的一幅,情節取自雅各布斯·德·佛拉金黃金傳說。 這幅畫的主題取自雅格布·達·瓦拉澤的《黃金傳說》中關於聖馬可奇蹟的一段話。 畫面的上半部分,聖人從天而降,解救一名奴隸。 這奴隸赤身裸體地躺在地上,即將被主人刺瞎雙眼並敲斷四肢,只因他崇敬了聖人的遺物。聖馬可摧毀了殉道工具(原本應該讓他失明的尖銳器具和原本應該打斷他雙腿的錘子)。 丁托列托將焦點集中在聖人從天而降的身影上,以大膽的透視法描繪了他倒飛的姿態,手伸向奴隸的身體——這一細節在《黃金傳說》中並未出現,但在聖馬可大教堂長老會的長廊中,雅各布·桑索維諾雕刻的同一主題的青銅淺浮雕中卻有所體現。畫中人物的姿勢和動作狂亂,傳達了在場人們目睹奇蹟時的情緒,而畫面的焦點則集中在坐在右側的主人驚訝的表情與在中央揮舞著破碎殉道工具的劊子手之間的對比上。 整個場景發生在東方。光線的源頭來自三個方面:正面光線、聖馬可的光環以及背景光。丁托列托本人將自己描繪成身著深色衣服、留著鬍鬚的男子,旁邊是位於畫面左中角、頭戴紅色頭巾的土耳其人。鮮艷的色彩和明暗對比凸顯了人物雕塑般的活力和筆觸的鮮活,筆觸從密集到快速、模糊,勾勒出背景細節,強調了場景的戲劇性。 與《聖馬可聖體失竊案》一樣,該作品於 1815-16 年由朱塞佩·巴爾達西尼 (Giuseppe Baldassini) 和安東尼奧·弗洛里安 (Antonio Florian) 根據彼得羅·愛德華茲 (Pietro Edwards) 的指示進行了修復;這次干預實際上是一種篡改,實際上作品的尺寸被縮小了,一些圖像元素也被修改了


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丁托列托受到了兩種影響:解剖學是米開朗基羅式的,而鮮艷而強烈的色彩,則是典型的威尼斯畫派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