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簡稱中山學生會、NSYSUSA
學校國立中山大學
地點 臺灣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活動中心 西4003室
創於2007年8月,​16年前​(2007-08
會長劉品佑
議長張栢瑄
會員10,346人[1]
網址學生會官方網站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英語: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NSYSUSA),對外簡稱「中山學生會」,對內簡稱「學生會」,致力於服務學生公共事務、代表學生權益,舉辦各類學術、文化和社會活動,並搭起學生和校方之間的橋梁,協助彼此溝通。

宗旨[編輯]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組織章程》開宗明義揭櫫中山學生會的宗旨:[2]

中山大學學生會是中山大學學生總結多年學生自治經驗,因應國家社會發展,為落實學生自治精神而成立。希冀全體會員本服務奉獻精神一同努力,確保章程之實施,以增進學習效果及自治能力。

概述[編輯]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成立於2007年,依據大學法及國立中山大學組織章程設立,為國立中山大學校內最高的學生自治組織[2],處理學生事務及社團活動,並推舉代表出、列席與其學業、生活、獎懲有關之學校各項會議[3]

學生會自2019年由原先的全體學生直選會長,改採議會內閣制,具有學籍的學生均為當然會員[4][2],學生會會員得被選舉為學生議員,以全體會員為選舉區,會員人數每三百人產生一名學生議員[2],改制後學生議員共35席。

實施立法、行政兩權分立制,分別對應到學生議會與行政中心,另設選舉委員會、評議委員會為兩獨立機關。一般情況下,狹義的「學生會」常作為行政部門的代稱,有別於立法部門的「學生議會」。

學生會會長、學生議會正副議長及行政中心各部長由學生議員互選產生,上述選舉產生職位皆可透過罷免來落實責任政治。惟由會長直接聘任之行政中心幹部不得罷免,需由學生議員三人以上提起彈劾案。

另外,2022年5月學生會組織章程修正中,將原架構下之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簡稱宿委會)移除[2],但為因應其不能視事之臨時緊急狀況,仍有相關法條規定學生會可組織學生宿舍自治事務小組代行其職[5];惟宿委會自治章程尚未同步修正,目前仍依現行法規將年度計畫書送至學生會備查[6]

歷史沿革[編輯]

在2007年以前,國立中山大學沒有名為「學生會」的組織,主要學生活動由學生活動中心總幹事執導,學生自治功能由宿委會學生活動中心學生代表分別職掌,但以總幹事較為吃重。

曾於2004年9月20日,學生活動中心總幹事選舉投票後,順利選出各級學生代表。[7]

校園大型活動與活動中心的管理團隊(由學生選舉產生)有較大關係,但在2004至2006年期間,中山大學學生活動中心總幹事選舉都是在第2次、甚或第3次選舉才產生。2005年以全校大學部約4000人的規模,選舉只有200多張有效票,投票率不到6%。40個學生代表在無人參選的情況下,只能由各系學會舉薦,但被舉薦的人往往消極參與或缺席。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活動中心歷屆總幹事
年份 姓名 學院 系所 備註
2002 曾憲立 管理學院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2003 邱俊憲 海洋科學學院 海洋環境暨工程學系 第二、三、四屆高雄市議會第五選區議員
2004 謝富憲 工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

直到2006年12月於校務會議通過學生會組織章程,2007年1月2日召開學生會選舉時程討論會,由時任學務處課外組組長主持,會中討論決定組成學生會籌備會(以下簡稱學籌會),並選出學籌會召集人,負責學生會籌備工作及如何進行選務等工作。

後續陸續召開學籌會說明會、學籌會幹部會議、學籌會成立大會,公告學生會、學生議會選舉,舉辦就職典禮等事宜,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正式成立於2007年8月。[8]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籌備會會長
年份 姓名 學院 系所 備註
2007 高維駿 社會科學院 政治經濟學系

組織架構[編輯]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採三權分立架構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組織結構包括會長、行政中心、學生議會、任務委員會等。會長為本會最高首長,負責代表本會對外。

學生議會(立法)[編輯]

學生議會具同意、否決、調閱、聽證、彈劾、糾正、糾舉等權力,置議長一人及副議長一人。

學生議會採用了常設委員會中心主義運作形態,設有法規暨權益委員會(法權會)及財務稽核委員會(財委會)兩常設委員會。議會議決與委員會相關之提案,應先交付委員會審查。[9]

學生議員之選舉自第18屆起改以全校為單一選區(會員每三百人產生一席)。學生議員任期為一年,自每年六月十五日起至次年六月十四日止,連選得連任[2]。因選舉時程關係,通常新生無法參選,補選時程則依選舉委員會考量,可能落在每年5月或9月。

舊時選制:

第17屆為學院選區(每院一席)及全校選區(十席,每一千人產生一席)。

第13屆至第16屆為學院選區(每院一席)及全校選區(二十四席)。

第1屆至第12屆以各學院為選區,學生議員總額固定,並依各院學生人數比例分配席次。

秘書處[編輯]

秘書處置秘書長一人及秘書若干人,由議長任命,處理學生議會行政事務,無連任限制。

行政中心(行政)[編輯]

為學生會最高行政機關,置執行長一人及設若干部門;各部門置部長一人及次長一人,財務部另置出納一人及會計一人。

執行長得由學生會會會長兼任,或由會長任命產生,無連任限制。

行政中心各部門包括秘書部、財務部、行銷部(前身為新聞部) 、公關部、權益部、活動部、社團部等七個部門,各自負責特定領域的事務。

各部門部長由學生議會學生議員互選產生或由會長提名,經學生議會同意任命,各部門次長、財務部出納及會計由所屬部門部長任命。

行政中心幹部之任期為一年,同學生議員任期,連選得連任。

任務委員會(獨立機關)[編輯]

包含選舉委員會、評議委員會。

選舉委員會[編輯]

主要職責為籌畫辦理選舉罷免事宜,由五名選舉委員組成,並置一名主任委員。

選舉委員可由學生議員於每年十二月互選產生,或由會長提名會員,經學生議會同意任命。如仍出缺,則隨機抽選學生議員遞補至額滿。

選舉委員任期一年,自籌組之次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連選得連任。[2]

評議委員會[編輯]

主要職責為解釋法規、仲裁爭議、調查違規並提出糾正、糾舉及懲戒,有重大違規情事,向學生議會提出彈劾案。[2],以及受理選舉或罷免無效之訴[10]。雖評議委員會為獨立機關,但《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組織章程》載明其為學生會之最高司法機關,職責具有司法權檢察權監察權。由三名評議委員組成,並置一名主任委員。

評議委員可由學生議員於其任期屆滿前三個月互選產生,或由會長提名公正人士,經學生議會同意任命。

評議委員任期兩年,自籌組之次年一月一日起算,連選得連任,並不得兼任行政中心幹部及選舉委員會職務[2]

中山大學學生會組織架構[編輯]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的組織架構細項
  • 學生會(會長)
    • 行政中心(執行長)
      • 秘書部(部長、次長)
      • 財務部(部長、次長、出納、會計)
      • 行銷部(部長、次長)
      • 公關部(部長、次長)
      • 權益部(部長、次長)
      • 活動部(部長、次長)
      • 社團部(部長、次長)
    • 學生議會(議長、副議長)
      • 秘書處(秘書長)
      • 法規暨權益委員會(召集委員)
      • 財務稽核委員會(召集委員)
      • 臨時委員會(召集委員)
    • 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
    • 評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選舉、罷免、會員投票[編輯]

選舉制度[編輯]

第十六屆至第十八屆學生會均採間接選舉,先由學生選出學生議員後,再進而由學生議員選舉出會長、正副議長及行政中心幹部。[11]

但在候選人消極資格規定下,有以下情事不得登記:

  • 曾被學生會彈劾或糾舉通過者,自通過後四年內不得登記。
  • 經主管機關或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有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屬實者不得登記。
  • 學生議員、由選舉產生之行政中心幹部罷免案通過者,被罷免人自解除職務之日起,一年內不得為同一職務之候選人;其於罷免案宣告成立後辭職者,亦同。學生會會長則為兩年內不得為同一職務之候選人。
  • 為學生會評議委員、選舉委員及選務人員。

學生會各次選舉選舉結果如下。其中在學生議員選舉中,全校選區的投票率均低於2%:

會長、正副議長及行政中心幹部選舉與補選
選舉類別 投票日 選舉區 投票方式 選舉人數 投票率
第十八屆學生會會長、正副議長、行政中心幹部選舉 2024/5/3 學生議會 實體投票 12 84%
第十七屆學生會副議長、行政中心幹部補選 2023/5/31 實體投票 14 64.30%
第十七屆學生會會長、正副議長、行政中心幹部選舉 2023/5/24 實體投票 14 92.90%
第十六屆學生會正副議長補選 2022/6/12 網路投票 7 85.70%
第十六屆學生會會長、行政中心幹部選舉 2022/6/1 網路投票 7 100%
學生議員選舉與補選
選舉類別 投票日 選舉區 投票方式 選舉人數 投票率
第十八屆學生議員選舉 2024/4/24 全校選區 實體投票 10683 1.81%
第十七屆學生議員補選 2023/5/17 全校選區 網路投票 10683 1.43%
管理學院選區 2758 0.54%
社會科學院選區 1123 7.66%
第十七屆學生議員選舉 2023/4/26 全校選區 網路投票 10683 1.69%
工學院選區 3149 1.27%
西灣學院選區 112 15.18%
第十六屆學生議員補選 2022/5/17 全校選區 網路投票 9897 0.27%
第十六屆學生議員選舉 2022/4/26 全校選區 網路投票 9897 1.40%

罷免制度[編輯]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現行罷免制度依不同職位有不同規定[11]

職位 受理單位 提案 連署 投票 備註
會長 選舉委員會 學生附理由書提出 1%學生簽署 投票人數超過學生人數2%,有效票數50%以上同意即為通過 就職未滿三個月者,不得罷免
學生議員
由選舉產生之行政中心幹部 議會秘書處 學生議員附理由書提出 20%學生議員簽署 學生議員總額50%以上出席,超過50%同意即為通過
議長 25%學生議員附理由書提出 學生議員總額50%以上出席,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即為通過 無三個月的緩衝期
副議長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罷免
罷免類別 投票日 選舉區 投票方式 提案人數 連署人數 同意人數 不同意人數 投票率
第十七屆學生議會議長罷免 2023/12/27 學生議會 實體投票 4 7 0 53.85%

會員投票制度[編輯]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現行的會員投票制度,即創制複決制度,包含法律之複決、立法原則之創制、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但不得以預算案、人事案、覆議案為內容。[12]

會員投票由選舉委員會受理,並分為三階段,提議並經連署通過之後,再進行會員投票決定結果。

提案人 提案門檻 成立門檻 通過門檻 備註
學生 學生總額0.5%以上 提案人與連署人總人數達全體學生總額1%以上 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投票人數達學生總額3%以上,即為通過 同一次投票通過二種以上會員投票案,若有互相衝突或牴觸時,以獲得較高同意票之案為準
學生議員 學生議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 學生議員三分之二上同意
會長 學生議員50%上同意

iConcern平臺[編輯]

學生會之會員投票制度僅能創制複決會內事務,與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廖達琪特聘教授獲教育部委辦之「iConcern校園審議及提案平台」不同,依照國立中山大學106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之決議[13]修正校務會議議事規則第十條[14],iConcern平臺如通過全校教職員工生人數1.67%以上之連署同意門檻,後續將由校內權責單位循行政程序審議,必要時再循行政系統提請審議。下表將整理iConcern平臺歷次通過連署之提案。

iConcern平臺歷次通過連署之提案
主題 提案日期 連署人數 連署通過日期 同意 不同意 無效票 投票人數 投票權人數 投票率 投票結果 備註
得票 % 得票 %
反對中山大學與高雄大學併校 2019/4/26 182人[註 1] 2019/4/27 - - - - - - - - - 2019/5/2合校評估與規劃小組第二次會議決議:本案討論結果為逕予回覆iConcern平臺,不再續提相關會議審議。
拆除千光路車閘 2018/3/29 180人 2018/4/7 - - - - - - - - - 總務處在接獲簽呈後,進行下列改善措施:

1. 增設2組紅外線感應器,增加感測區域,使柵欄提早反應。

2. 設置「慢」字告示牌。

3. 設置LED警示燈,提高示警作用。

4. 減速標線加塗止滑漆以防止機車滑倒。

5. 交通尖峰時段柵欄升起,並派2名交管管制 (07:00-09:00、11:30-14:00、17:00-19:00)。

  1. ^ 截至2019年5月2日計有24位校友、445位在校生連署。

銅像公投[編輯]

2016年6月3日,學生代表錢汶澤同學等人於國立中山大學104學年度第4次校務會議臨時提案討論「蔣介石銅像等歷史文物遷移與保存」[15],但因有會議代表提清點人數,現場人數未達開會額數,決議本案緩議,移下次會議討論。

2016年10月21日,學生代表錢汶澤同學等人於105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提案討論「蔣介石銅像等歷史文物遷移與保存」[16],會議中決議請學務處主政,籌組具代表性委員會,邀請如教師、職員、學生、校友等人員參加,就中庭銅像遷移或保存、空間活化、配套機制等議題廣泛、透明、公開探討,並在廣徵意見、充份討論後,於下學期校務會議提出具體建議方案及配套作法。

2017年5月10日,「105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銅像處理委員會會議」因人數不足法定開會人數,調整為討論會。

2017年10月27日,再次召開銅像處理委員會,並決議將建議方案整併為由校務會議中投票,但考量學生代表人數較少,學生票數將用系所為選區,大學部每一年級每班一位代表、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各一位代表,將由以上代表共同投票決議。並區分孫、蔣兩張票,分開進行決議,選票內容為(選項均有同意及不同意選項,且選項可複選): (一)是否同意維持現狀。 (二)是否同意移至校內其他地方。 (三)是否同意移至校外。

孫中山銅像處理方案選票
1 留置原地不動 □同意 □不同意
2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同意 □不同意
3 移至校外 □同意 □不同意
蔣介石銅像處理方案選票
1 留置原地不動 □同意 □不同意
2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同意 □不同意
3 移至校外 □同意 □不同意

2017年11月3日,銅像處理委員會於106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提案討論「本校銅像處理建議方案」[17],並經現場校務會議代表投票決議,由「全校公投」決定銅像處理方式(同意34票、不同意10票),由現任教職員工與目前在學學生參與全校公投。

2018年3月23日,學生代表於106學年度第3次校務會議臨時動議「有關學務處工作報告中所建議之銅像公投決策方式」提請重新討論[18],依公投工作小組之建議,將產生以下狀況4與狀況5之情況:得票率最低且只有6%的選項,竟然獲選,明顯不合理。建議改採相對多數,也就狀況4的最終結果應為【搬移到校外】,狀況5的最終結果應為【留置原地】 。

選項/得票率 狀況1 狀況2 狀況3 狀況4 狀況5 狀況6
1 留置原地 60% 20% 20% 45% 49% 30%
2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20% 60% 20% 6% 6% 30%
3 移到校外 20% 20% 60% 49% 45% 40%
結果 留置原地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移到校外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106學年度第3次校務會議最終決議依學務處工作報告之建議執行,但調整投票選項為下表形式:

標的 您認為圖書館前的蔣介石銅像應如何處理? 您認為圖書館前的孫中山銅像應如何處理?
選項
1 留置原地 1 留置原地
2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2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3 移到校外 3 移到校外

2018年4月10日仍在職的教職員與在校生,皆能參與投票。投票內容分別對圖書館前的孫逸仙坐像與蔣介石立像,單一圈選「留置原地」、「搬到校內其他位置」及「搬到校外」,銅像投票沒有最低投票率門檻的限制。至於去留決策原則,若留置原地票數高於全體投票數50%,銅像留置原地;低於50%則從原地搬離。若「留置原地」與「搬到校內其他位置」兩個選項票數相加後高於全體投票數50%,銅像則搬至校內其他位置;低於50%則搬至校外。最終於2018年4月16日至19日,共計4天,針對校園內孫蔣銅像舉辦全校網路公投。投票結果如下:

銅像公投結果
主題 留置原地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移到校外 投票人數 投票權人數 投票率 投票結果 備註
得票 % 得票 % 得票 %
您認為圖書館前的蔣介石銅像應如何處理? 2311 46.72% 869 17.57% 1767 35.72% 4947 10862 45.54% 移到校內其他地方 確切地點另行討論,所需經費由募款支應
您認為圖書館前的孫中山銅像應如何處理? 3113 62.93% 871 17.61% 963 19.47% 留在原地

歷屆學生會會長[編輯]

綜觀中山學生會至2024年共18屆,除去代理者,經全校學生普選產生之學生會長共13名,經學生議員選舉產生共5名,均無人連任。會長含代理者則計有23名。

會長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或出缺時,應於三十日內補選,選出之會長任期至原任期屆滿為止;辦理補選期間,由議長代理會長職務、副議長代理議長職務[2]

歷屆會長(含代理者)以學院區別,社會科學院出身者占6名,其次文學院5名,工學院4名、理學院3名、海洋科學學院2名、管理學院2名、西灣學院1名;以系所區別,則以外國語文學系、劇場藝術學系、生物科學系、社會學系各2名,並列最多,其餘則至多1名。

另下表之「年份」欄係指其會長任期開始日所在之年份,並非該屆屆期開始年份。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歷屆會長
屆次 年份 姓名 職稱 學院 系所 備註
18 2024 劉品佑 會長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研究所
17 2023 李思平 會長 西灣學院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16 2023 李易昇 代理會長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原議長代理
16 2022 黃芊菱 會長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因後續個人生涯規劃請辭
15 2021 李郁家 會長 海洋科學學院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14 2020 林子盛 會長 工學院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13 2019 莊皓鈞 會長 文學院 外國語文學系
12 2018 林尚毅 會長 理學院 生物科學系
11 2018 袁禾青 會長 海洋科學學院 海洋事務研究所 補選
11 2017 許世馥 會長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彈劾程序未完成前請辭
10 2016 郭書成 會長 文學院 劇場藝術學系 現任新北市汐止區湖興里里長[19]
9 2015 錢玟澤 會長 理學院 物理學系 補選
9 2014 顏義利 會長 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 彈劾程序未完成前請辭
8 2014 鄧宇佑 會長 社會科學院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7 2013 陳定霖 會長 社會科學院 政治經濟學系 現任宜蘭縣羅東鎮第22屆鎮民代表[20]
6 2013 王馨慧 代理會長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原副會長代理
6 2012 胡繹煌 會長 工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 彈劾程序未完成前請辭
5 2011 石萬里 會長 工學院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4 2011 陳彥承 代理會長 文學院 外國語文學系 原議長代理
4 2010 巫仕如 會長 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 因誤會、理念不同以及其他因素請辭
3 2009 陳永昕 會長 工學院 資訊工程學系
2 2008 袁世育 會長 理學院 生物科學系
1 2007 吳律德 會長 文學院 劇場藝術學系

歷屆學生議會議長[編輯]

議長及副議長由學生議員互選產生,下列情況將產生代理:

  • 會長補選:在會長補選期間,議長將代理會長職務,而副議長將代理議長職務。[2]
  • 罷免、彈劾或辭職:若議長或副議長因罷免、彈劾或辭職而空缺,必須在十四天內召開臨時會進行補選。在進行議長補選期間,副議長將代理議長職務。如果議長和副議長皆出缺,則由學生議員互相推選一人擔任代理。[21]

歷屆議長(含代理者)以學院區別,社會科學院出身者占10名,其次文學院6名、工學院3名,西灣學院2名,其餘則至多1名;以系所區別,則以社會學系4名為最多,外國語文學系與政治經濟學系各以3名次之,中國文學系、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各2名,其餘則至多1名。

下表之「年份」欄係指其議長任期開始日所在之年份,並非該屆屆期開始年份。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議會歷屆議長
屆次 年份 姓名 職稱 學院 系所 備註
18 2024 張栢瑄 議長 西灣學院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17 2024 邱冠智 議長 西灣學院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補選
17 2023 陳重光 議長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罷免
16 2023 黃柏盛 代理議長 文學院 外國語文學系 原副議長代理
16 2022 李易昇 議長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15 2022 楊婕妤 代理議長 社會科學院 政治經濟學系 原副議長代理
15 2021 林聖曜 議長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14 2020 林玟圻 議長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13 2020 駱長毅 議長 社會科學院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13 2019 侯瑋仁 議長 工學院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12 2018 張仁瑋 議長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11 2018 黃柏銓 議長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副議長繼任
11 2017 張哲銘 議長 工學院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提前畢業喪失議員資格
10 2016 陳柏英 議長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9 2015 王毓華 議長 文學院 外國語文學系 補選
9 2015 鄧宇佑 議長 社會科學院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辭職
8 2014 嚴若瑜 議長 工學院 光電工程學系
7 2013 鄧宇佑 議長 社會科學院 政治經濟學系
6 2012 江奇儒 議長 海洋科學學院 海洋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5 2011 (佚失資料)
4 2011 李智聖 代理議長 管理學院 資料管理學系 原副議長代理
4 2010 陳彥辰 議長 文學院 外國語文學系
3 2009 王孝恆 議長 理學院 物理學系
2 2008 吳律德 議長 文學院 劇場藝術學系
1 2007 柳秉佑 議長 社會科學院 政治經濟學系

事件及爭議[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1. ^ 中華民國教育部. 國立中山大學. 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資訊網. [202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3).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法規彙編.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組織章程. https://nsysusa.gitbook.io/nsysusa/. [2023-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6).  外部連結存在於|website= (幫助)
  3. ^ 國立中山大學人事室. 國立中山大學組織規程 (PDF). https://law.nsysu.edu.tw/. [2023-08-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10-16). 
  4. ^ 全國法規資料庫. 大學法. https://law.moj.gov.tw/. [202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5. ^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法規彙編.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學生宿舍自治事務小組組織要點. https://nsysusa.gitbook.io/nsysusa/. [2023-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8).  外部連結存在於|website= (幫助)
  6. ^ 國立中山大學學務處宿舍服務組.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組織章程 (PDF). https://law.nsysu.edu.tw/.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10-16). 
  7. ^ 國立中山大學秘書室. 國立中山大學93學年度第一次行政會議暨第一次校務研究發展及考核委員會聯席會議紀錄 (PDF). [2023-12-06]. 
  8. ^ 國立中山大學95學年度第1學期全校導師會議決議事項執行情形. [2023-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5). 
  9. ^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法規彙編.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議會職權行使辦法. https://nsysusa.gitbook.io/nsysusa/. [2023-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6).  外部連結存在於|website= (幫助)
  10. ^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法規彙編.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選舉委員會組織條例. https://nsysusa.gitbook.io/nsysusa/. [2009-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4).  外部連結存在於|website= (幫助)
  11. ^ 11.0 11.1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法規彙編.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選舉罷免辦法. [2024-05-30]. 
  12. ^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法規彙編.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創制複決暨會員投票辦法. [2024-05-30]. 
  13. ^ 國立中山大學106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PDF). [2024-06-07]. 
  14. ^ 國立中山大學校務會議議事規則 (PDF). [2024-06-07]. 
  15. ^ 國立中山大學104學年度第4次校務會議紀錄 (PDF). [2024-06-07]. 
  16. ^ 國立中山大學105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PDF). [2024-06-07]. 
  17. ^ 國立中山大學106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PDF). [2024-06-07]. 
  18. ^ 國立中山大學106學年度第3次校務會議紀錄 (PDF). [2024-06-07]. 
  19. ^ 汐止區公所. 各鄰里介紹. https://www.xizhi.ntpc.gov.tw/. [2023-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6). 
  20. ^ 羅東鎮民代表會全球資訊網. 羅東鎮民代表會第二十二屆代表通訊錄. https://lotong200.e-land.gov.tw/. [202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6). 
  21. ^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法規彙編.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議會設置辦法. https://nsysusa.gitbook.io/nsysusa/. [2023-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4).  外部連結存在於|website=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