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啟民可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啟民可汗古突厥語𐰖𐰢𐰃𐰴𐰍𐰣,拉丁轉寫: Jаmï qaγan;6世紀—609年),名染干東突厥可汗

生年沒有記載。啟民可汗染干是莫何可汗處羅侯之子[1],莫何可汗去世後,都藍可汗雍虞閭立,而染干為突利可汗,居北方。

染干游牧於突厥汗國北部地區,素與隋朝和好,582年,沙缽略可汗攻打隋邊時,受隋朝使者長孫晟之託,詐稱鐵勒等想要作亂,使沙缽略退兵。都藍可汗娶後母為妻,即北周趙王宇文招之女,號千金公主,後改封大義公主。隋滅後,隋文帝陳後主宮中屏風賜大義公主,「公主以其宗國之覆,心常不平,書屏風,為詩敘陳亡以自寄」,文帝知道後不悅,後來擔心大義公主煽動都藍可汗入侵,打算鏟除公主。此時突利可汗向隋請婚,文帝派裴矩對其使者說:「當殺大義公主者,方許婚。」突利勸告都藍,後者便殺了公主。

染干以流人楊欽挑撥突厥與隋朝的關係,都藍可汗為隋文帝所惡,轉而全力扶持染干。597年,突利迎隋文帝宗女安義公主為妻,率眾南下,居度斤舊鎮。逢都藍犯邊,即告知隋朝,為都藍所惡。隋為了離間都藍、突利,厚賜突利,都藍果怒,於是與隋絕交,並聯盟西突厥達頭可汗合攻突利。599年四月,突利兵敗於塞下,與隋使長孫晟入塞,被隋封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意思是「意智健」,簡稱啟民可汗,後避李世民諱稱啟人可汗),在朔州(今山西朔州)定居。因為都藍的侵逼,突利遷居於黃河以南,隋朝幫助他築大利城居住,為避都藍侵擾,又游牧於夏、勝二州之間(今內蒙古河套南),突厥部眾歸附他的達萬餘人。安義公主卒,再娶宗室楊諧之女義成公主。突厥可汗中,只有他一人娶了兩個中國公主。599年底,都藍被部下刺殺。仁壽元年(601年),突厥達頭可汗犯塞,敗代州總管韓洪於恆安,隋派楊素等出擊,突厥俟斤渡黃河襲擾黃河以南的啟民可汗部落,掠走男女6000人、牲畜20餘萬頭,楊素率輕騎追擊轉戰60餘里大敗突厥[2],把突厥所掠走的男女、牲畜歸還給啟民可汗。啟民可汗勢力漸漸強大。603年漠北大亂,鐵勒諸部背叛達頭可汗歸附隋朝,達頭逃到吐谷渾。啟民可汗被長孫晟安置在磧口(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北),許多部落歸附啟民,啟民便成為東突厥大可汗 [3]

啟民每年朝貢隋朝,仰慕華夏文化,請按照大國服飾法用,一同華夏。大業三年(607年),啟民可汗南下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朝見隋煬帝,得厚賞。大業五年(609年)啟民再往東都洛陽朝見煬帝,同年去世,其子咄吉繼位,是為始畢可汗。另有子啜羅可汗頡利可汗

注釋

[編輯]
  1. ^ 《隋書·長孫晟傳》記載染干為處羅侯之子。《通典·突厥傳上》亦記載:「沙缽略之弟處羅侯之子,名染干。」《隋書·突厥傳》記載「沙缽略子日染干,號突利可汗。」相同。司馬光在《通鑑》卷175記染干為沙缽略之子,但卷178卻記染干為處羅侯之子。
  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九 隋紀三》:突厥思力俟斤等南渡河,掠啟民男女六千口、雜畜二十餘萬而去。楊素帥諸軍追擊,轉戰六十餘里,大破之,突厥北走。
  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九 隋紀三》:突厥步迦可汗所部大亂,鐵勒僕骨等十餘部,皆叛步迦降於啟民。

參考資料

[編輯]
前任:
都藍可汗
東突厥可汗
599年—609年
繼任:
始畢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