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後迪斯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後迪斯可(英語:Post-disco)是一個術語和流派,用來描述1979年至1986年左右流行音樂史上的一段餘波,它始於美國對迪斯可音樂的強烈反對,導致1979年7月12日芝加哥發生民間騷亂和騷亂,即著名的「迪斯可毀滅之夜」,並於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新浪潮音樂的主流化而結束。[1]在其衰落階段,迪斯可表現出越來越電子化的特徵,很快成為新浪潮音樂舊學派嘻哈歐陸迪斯可的墊腳石,並被稱為高能量英語Hi-NRG地下俱樂部音樂所取代,這是它的直接延續。

音樂特徵

[編輯]
合成器在後迪斯可的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鼓機合成器音序器根據藝術家和年份的不同,它在作品中要麼部分占主導地位,要麼全部占主導地位,或者與各種聲學樂器混合在一起。電子樂器在這段時期變得越來越流行,20世紀80年代中期,它完全占據了這一流派的主導地位。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Reynolds, Simon英語Simon Reynolds (2009) Grunge's Long Shadow - In praise of "in-between" periods in pop history (Slate, MUSIC BOX). Retrieved on 2-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