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家寺遺址
台家寺遺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朱寨鎮 |
座標 | 32°42′2.880″N 115°53′51.216″E / 32.70080000°N 115.89756000°E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商代 |
編號 | 8-0046-1-046 |
認定時間 | 2019年10月7日 |
![]() |
台家寺遺址是一處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的商代高等級中心聚落遺址,其年代距今約3300年,主要的遺存年代為商代,相當於洹北商城時期。[1][2]遺址內擁有完整的方形環濠、大型宮殿式建築、功能明確的聚落布局以及非都邑地區的青銅容器鑄造作坊。[3]現今的考古發現證明,台家寺遺址是商代淮河流域青銅文明的中心,對於理解商王朝對淮河流域的經略方式、青銅技術的傳播以及區域社會複雜化進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1]該遺址因其重大發現,於2012年被列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阜陽市境內的首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
地理位置
[編輯]台家寺遺址坐落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朱寨鎮三河村的白莊自然村南側,緊鄰淮河的重要支流潤河。[2]潤河及支流小潤河,流域橫跨臨泉、阜南、潁州、潁上,是古富水,即谷水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在古代較為重要的地位。[5]《水經注·淮水》中曾記載,潤河是一條河面寬、河床深、水流平緩的大體量河流。潤河作為商周時期溝通淮、汝漕運的便捷通道,在中原王朝與淮夷族群的戰爭、交往及「南銅北運」活動中長期發揮著重要作用,被稱為「潤水金道」或「鮦水金道」。[6]而阜陽境內史前至商周時期遺址中曾發現大量鹿角,說明商周時期皖北麋鹿分布廣泛,推斷當時阜陽境內氣候溫暖濕潤,沼澤濕地分布廣闊。[5]阜南台家寺遺址、潁上王崗遺址和潁上銅台子遺址,這三個高等級聚落,是商周王朝勢力在潤河流域的三處重要軍事據點,其空間位置的選定,均與中原王朝實施對潤水廊道的經營、管控活動密切相關。[6]
發掘背景
[編輯]台家寺遺址的重大價值最初由其附近水域的文物發現所揭示。1957年,當地在遺址旁的潤河河道內偶然發現了一批商代青銅器,其中包括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龍虎紋青銅尊和藏於安徽博物院的饕餮紋尊,這批高等級禮器的出土,表明該區域在商代存在一個等級較高的聚落中心。[7][8]1985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在阜南縣朱寨鎮發現了台家寺遺址,距離龍虎紋青銅尊的發現地僅200米遠,兩者同屬於商朝時期。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分別對台家寺遺址進行專題調查。[9]
發掘歷程
[編輯]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2014年至201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台家寺遺址展開了持續多年的系統性考古發掘工作。考古隊在三個年度的發掘工作中,共揭露面積達2500平方米。此次發掘不僅釐清了遺址的年代、文化面貌和聚落結構,還發現了方形圍溝、大型建築、鑄銅作坊、貴族墓葬和祭祀坑等一系列重要遺蹟,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3]這些發現全面揭示了商代高等級貴族在淮河流域的生產、生活和埋葬場景,被稱為「近三十年來安徽省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8]
主要發現
[編輯]目前的考古發現指出,遺址由五個台墩組成,其中核心區域為台家寺台墩。該台墩西南部因潤河改道被沖毀,現存面積約10000平方米,因現代農業活動破壞,現存最高處高出周圍地面約2米。台家寺遺址的主要商代遺蹟包括台基1處、房址16座、灰坑273個,[2]以及7座商代墓葬。[8]出土的遺物包括各類陶器、卜甲和陶范等。[2]
除了建築遺蹟和製品遺物外,台家寺遺址還發現了大量的農作物遺存。台家寺遺址出土的炭化植物種子中以農作物為主,包含1248粒炭化種子以及3粒水稻基盤,主要有稻、粟、黍和小麥等農作物。[10]
台家寺遺址的發掘工作首次表明了在商代都城之外仍有大型的青銅器鑄造活動,打破了銅容器在夏商時期不能在都城以外製作的觀點,證明了台家寺遺址是淮河流域青銅文明的中心,以台家寺遺址為代表的淮河流域的商文化屬於中原商文化系統。[11]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台家寺遗址被证实是商代淮河流域青铜文明中心 距今约3300年. 新華社. 2017-01-21 [202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4-14) –透過中國政府網.
- ^ 2.0 2.1 2.2 2.3 何曉琳; 宮希成. 安徽阜南县台家寺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18年06期. 知網空間. [202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6) –透過中國知網.
- ^ 3.0 3.1 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 中國文物信息網. 2017-03-24 [202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5) –透過中國社會科學院.
- ^ 考古带你游安徽丨淮河青铜文明之光——阜南县台家寺遗址. 中安文旅頻道. 2022-06-17 [202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透過中安在線.
- ^ 5.0 5.1 松高; 王振宇. 阜南发掘台家寺遗址 商周时期曾是温润水乡. 新安晚報. 2014-11-30 [202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7-06) –透過鳳凰網安徽.
- ^ 6.0 6.1 楊玉彬. 润河金道串起多少商周往事. 中安在線歷史. 2020-07-10 [202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透過中安在線.
- ^ 晉文婧. 青铜时代,璀璨江淮. 安徽日報. 2023-01-13 [202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7-06) –透過中安在線.
- ^ 8.0 8.1 8.2 3300年前,安徽阜阳拥有发达的商代青铜文明. 阜陽發布. 2017-01-23 [202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2) –透過中國社會科學院.
- ^ 王秋生. 阜阳文化史 史前至魏晋南北朝卷.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65025297.
- ^ 趙珍珍; 何曉琳; 靳桂雲. 淮河中游地区商代农业研究——以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为例. 江漢考古. 2024, (04): 133-139 [2025-07-06] –透過中國知網.
- ^ 王萍; 王鐵男. “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台家寺遗址挖掘的影响与意义. 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05): 15-19 [2025-07-06] –透過中國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