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分期

古埃及的朝代及分期 |
---|
若未經說明,所有年份均為公元前 |
參見:埃及統治者列表 |
古埃及分期是使用歷史分期的方式來組織古埃及3000年的歷史。[1]公元前三世紀使用希臘語的埃及祭司曼涅托提出的三十個王朝的劃分系統至今仍在使用;[2]然而將王朝歸類為不同「時期」和「王國」的系統則起源於19和20世紀。[3]現代分期系統包括三個「黃金時代」,分別是古王國時期、中王國時期和新王國時期;其間穿插著「中間期」,這些時期通常(但並非總是)被認為是危機或黑暗時期。此外還有早期和晚期的劃分。[3]
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
[編輯]本森
[編輯]在1844-1857年的著作《埃及在世界歷史中的地位》(Ägyptens Stelle in der Weltgeschichte)中,克里斯蒂安·查爾斯·約西亞斯·馮·本森首次提出了現在埃及歷史的三分法。: [3]
本森在其1844年著作的英譯本中解釋了他如何得出三王國的劃分:[4]
在1834年,我在埃拉托色尼的名單中發現了還原曼涅托前十二個王朝的關鍵,因此能夠確定古帝國的長度。在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後,很明顯下一步就是填補古帝國與新帝國之間的空白,這段時期通常被稱為希克索斯時期。自從1834年首次提出三分法以來,我堅信這三個埃及帝國的劃分,中間的一個包含了希克索斯時期。此外,我認為曼涅托的第十二王朝是古帝國的最後一個完整王朝,而根據這次還原所建立的曼涅托和埃拉托色尼之間的聯繫,孟菲斯法老的王位在第十三王朝的第四位國王時轉移到了牧羊人之王(Shepherd-Kings)手中。
與如今的劃分相比,本森的古帝國包括了今天的中王國時期,而本森的「中帝國」時期則被稱為第二中間期。 [3]
萊普修斯
[編輯]本森的學生卡爾·理察·萊普修斯在其1849-1858年的著作《埃及與衣索比亞的紀念碑》(Denkmäler aus Ägypten und Äthiopien)中,主要使用了二分的方式: [5]
- 古王國(Altes Reich):第一至第十六王朝
- 新王國(Neues Reich):第十七至第三十一王朝
其他學者
[編輯]奧古斯特·馬里埃特在1867年的著作《古埃及歷史概覽》(Aperçu de l'histoire ancienne d'Égypte)中這樣劃分: [5]
- 古王國:第一至第十王朝
- 中王國:第十一至十七王朝
- 新王國 :第十八至三十王朝
阿爾弗雷德·維德曼(Alfred Wiedemann)在他的著作《埃及歷史》(Ägyptische Geschichte)中這樣劃分: [5]
- 史前時期:第一至十一王朝
- 中王國:第十二至十九王朝
- 新王國:第二十至三十一王朝
亨利·高蒂爾(Henri Gauthier)在他1907–1917年的著作《埃及諸王之書》(Le Livre des Rois d'Egypte)中這樣劃分 : [5]
- 古帝國:第一至第十王朝
- 中帝國:第十一至十七王朝
- 新帝國:第十七至二十五王朝
- 塞易斯-波斯時期:第二十六至三十一王朝
- 馬其頓-希臘時期:第三十二(馬其頓)至三十三(托勒密)時期
中間期
[編輯]第一中間期
[編輯]19世紀的埃及學研究並沒有使用「中間期」的概念;這些中間期被視為前一個時代的一部分,「作為間隔或過渡的時期」。 [6]
192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格奧爾格·施泰因多夫(Georg Steindorff)的著作《法老王朝的輝煌時代》(Die Blütezeit des Pharaonenreiches)和亨利·法蘭克福(Henri Frankfort)的著作《第一中間期的埃及和敘利亞》(Egypt and Syria in the First Intermediate Period)將第六至十二王朝歸入「第一中間期」這一術語。到20世紀40年代,「第一中間期」已經被廣泛接受並確立。 [6]
第二中間期
[編輯]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埃及學家漢斯·斯托克(Hanns Stock)的著作《第13至第17王朝的歷史與考古研究》(Studien zur Geschichte und Archäologie der 13. bis 17. Dynastie)推動了「第二中間期」這一術語的使用。 [6]
第三中間期
[編輯]1978年,英國埃及學家肯尼斯·基欽(Kenneth Kitchen)在其著作《古埃及的第三中間期(前1100年至前650年)》(The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in Egypt (1100–650 BC))中首次提出了「第三中間期」。 [6]
現代分期
[編輯]
注釋
[編輯]- ^ Schneider 2008,第181頁.
- ^ Clayton (1994) p. 6
- ^ 3.0 3.1 3.2 3.3 Schneider 2008,第182頁.
- ^ Egypt's place in universal history: an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in five books, pages xiii and 42
- ^ 5.0 5.1 5.2 5.3 Schneider 2008,第183頁.
- ^ 6.0 6.1 6.2 6.3 Schneider 2008,第183-185頁.
相關閱讀
[編輯]- Schneider, Thomas. Periodizing Egyptian History: Manetho, Convention, and Beyond. Klaus-Peter Adam (編). Historiographie in der Antike. Walter de Gruyter. 27 August 2008: 181–197. ISBN 978-3-11-020672-2.
- Clayton, Peter A. Chronicle of the Pharaoh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94. ISBN 978-0-500-05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