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忠烈祠
南嶽忠烈祠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湖南省衡陽市 |
座標 | 27°16′7.644″N 112°42′44.928″E / 27.26879000°N 112.71248000°E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38年—1942年 |
編號 | 4-239 |
認定時間 | 1996年 |
![]() |
南嶽忠烈祠位於中國湖南省南嶽衡山香爐峰下,是1942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陣亡將士而建的祠廟,其建築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是中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也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一處紀念民國時期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1]。1996年,南嶽忠烈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2016年,南嶽忠烈祠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3],入列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4]。
主體建築
[編輯]南嶽忠烈祠依山而建,坐西北望東南,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建築布局仿照了南京中山陵的形制,在中軸線上依次有牌坊、紀念塔、紀念堂和享堂等,全長240米。祠內的所有建築均用花崗石或漢白玉砌成,屋頂均為綠色琉璃瓦頂,在周圍蒼松翠柏的映照下,顯得十分莊嚴肅穆。
牌坊
[編輯]忠烈祠牌坊面闊三間,石木結構,淡暖灰色花崗岩外牆,須彌底座,綠色琉璃瓦廡殿頂,簡化幾何回紋脊飾。每間有半圓形壺門,雕飾簡化惹草紋門額。明間高大於兩次間,牆面亦突出,正中壺門上祁陽白石額豎刻原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題「南嶽忠烈祠」。次間西側為2015年左右新建一小間管理房,造型仿照牌樓,屋頂為低一等的歇山頂。[5]:191-192

紀念塔
[編輯]牌坊後是標誌性建築——「七七」紀念塔,塔的造型為一大四小的五顆炮彈,象徵著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漢白玉鑲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6]。塔背面原刻有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題詞「寇犯盧溝,大波軒起。捐軀衛國,忠勇將士。正氣浩然,彪炳青史。漢族復興,永湔國史[7]。」

紀念堂
[編輯]「七七」紀念塔的背後是紀念堂,匾額原為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書,堂中有一座平鋪的十二角花崗岩石台,其上樹立一塊高約6米的漢白玉石碑。碑的正背兩面原刻有碑文,記述了建祠的歷史背景和經過。
紀念堂後為276級石階,分成左右兩側[8]。在兩側中間的斜坡草地上,有用大理石片拼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個大字。台階上下可分為九層,第六層的中間立有一塊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塊石板,上置一個大型的花崗岩球冠,兩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徵著烈士永垂青史。

享堂
[編輯]享堂位於忠烈祠的最高處,是祠中最大的建築。它的平面呈十字形,用乳白色花崗岩砌築。正門由三道拱門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頂起了單檐歇山式的屋頂。
在中間正檐下懸掛著蔣中正題寫的「忠烈祠」金匾(原物)。享堂的四周有圍欄,堂中設漢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牌[9]。
牌位的兩側為入祀忠烈祠的人員名單,周圍的牆壁上還鑲嵌有當代書法家題寫的詩文三十六方。


金匾的「烈」字
[編輯]蔣介石題字的「忠烈祠」的「烈」字,在歹字部上少了一點。流行廣泛的說法是蔣介石希望「烈士少一點」[10]。但人民日報記者楊立新認為,這只是行書連字所致,王羲之、李世民、李邕等都曾寫出過類似的「烈」字[11]。
神位
[編輯]享堂神位碑正中為「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其餘神位自右至左列於下[12]:57-59:
- 第十九集團軍劉行羅店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十九集團軍蘊藻浜洋涇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三戰區左翼軍小南翔廣福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三戰區左翼軍蘇州無錫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三戰區左翼軍廣德蕪湖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三戰區廿七年春季蘇皖浙邊區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一戰區第一兵團蘭封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一戰區廿七年夏季平漢線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一兵團南潯線北段各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一兵團德安萬家嶺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南潯線南段各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廿八年春季掃蕩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一次長沙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廿八年冬季掃蕩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廿九年交通破壞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廿九年掃蕩各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上高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二次長沙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第三次長沙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贛東會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高安戰役陣亡將士之神位
- 第九戰區援助鄰戰區作戰陣亡將士之神位
碑刻
[編輯]1942年12月31日,國民政府第一次明令表彰張自忠等38人(其中王克敬被證實生還後撤銷),入祀首都忠烈祠,並同時入祀全國各省市縣忠烈祠。 1943年4月,湖南省政府將張自忠等38人入祀南嶽忠烈祠,名單列於下(標記*者今不存享堂碑刻):[13][14][5]:70
今享堂碑刻有總理遺囑、軍人讀訓,孫科、覃振、于右任、陳立夫、白崇禧、居正、戴傳賢、孔祥熙、何應欽的題詞,及下列37位烈士的照片及生平[5]:129-135。
- 上將(11位):張自忠、趙登禹、饒國華、王銘章、陳安寶、唐淮源、佟麟閣、郝夢麟、唐聚五、李家鈺、王甲本。
- 中將(23位):戴安瀾、姜玉貞、劉家麒、鄭廷珍、劉震東、鄭作民、龐漢楨、劉桂五、鍾毅、石作衡、秦霖、馮安邦、寸性奇、賴傳湘、夏國璋、方叔洪、武士敏、王鳳山、趙錫章、章亮基、彭士量、孫明瑾、齊學啟。
- 少將(3位):謝晉元、毛岱鈞、羅芳珪。
忠烈祠周邊
[編輯]忠烈祠附近有宋哲元為在「七七事變」中殉國的佟麟閣和趙登禹修建的紀念亭。四周的山頭上,還分布著13座烈士陵墓,安葬著第九戰區抗日陣亡將士遺骸。其中既有鄭作民、孫明瑾等將領的個人墓,也有74軍、60師和140師等三座集體公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墳墓安葬著國民革命軍第60師師長董煜收集的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本師在湘北抗日陣亡將士遺骸[15]。
南嶽忠烈祠及烈士公墓題刻者名錄
[編輯]圖表引用自1995年版《忠烈祠》41-43頁[12]
姓名 | 時任職銜 | 件數 | 備註 | 姓名 | 時任職銜 | 件數 | 備註 |
---|---|---|---|---|---|---|---|
林森 | 國民政府主席 | 3 | 塔額、題詞 | 劉峙 | 重慶衛戌總司令 | 1 | 題詞 |
蔣中正 | 行政院院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 6 | 塔額、題詞 | 黃旭初 | 廣西省政府主席 | 1 | 題詞 |
馮玉祥 | 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 2 | 題詞 | 李漢魂 | 廣東省政府主席 | 2 | 題詞 |
孫科 | 立法院院長 | 2 | 銘文、題詞 | 劉文輝 | 西康省政府主席 | 1 | 題詞 |
居正 | 司法院院長 | 3 | 銘文、題詞 | 俞濟時 | 軍事委員會侍從室侍衛長 | 2 | 題詞 |
戴傳賢 | 考試院院長 | 2 | 銘文、題詞 | 龍雲 | 第一集團軍總司令 | 1 | 題詞 |
于右任 | 監察院院長 | 3 | 銘文、題詞 | 關麟征 | 第九集團軍總司令 | 2 | 題詞、悼文 |
何應欽 | 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 | 2 | 銘文、題詞 | 夏威 | 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 | 1 | 題詞 |
白崇禧 | 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 | 3 | 銘文、題詞等 | 霍揆彰 | 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 | 1 | 題詞 |
李濟深 | 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主任 | 2 | 銘文、題詞等 | 歐震 | 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 | 1 | 題詞 |
覃振 | 司法院副院長 | 1 | 題詞 | 李覺 | 第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 | 1 | 題詞 |
孔祥熙 | 行政院副院長 | 3 | 銘文、題詞 | 李默庵 | 湘鄂贛邊區挺進總指揮 | 1 | 題詞 |
王寵惠 | 外交部部長 | 1 | 題詞 | 趙恆惕 | 湖南省參議會議長 | 1 | 題詞 |
陳立夫 | 教育部部長 | 1 | 銘文 | 吳逸志 | 第九戰區參謀長 | 7 | 題詞、碑記等 |
徐永昌 | 軍令部部長 | 1 | 題詞 | 李韞珩 | 第十六軍軍長 | 1 | 題詞 |
何成浚 | 軍法執行總監部總監 | 1 | 題詞 | 陳沛 | 第三十七軍軍長 | 2 | 碑記等 |
沈鴻烈 | 農林部部長 | 1 | 題詞 | 黃國梁 | 第六十五軍軍長 | 1 | 題詞 |
俞飛鵬 | 後方勤務部部長 | 1 | 題詞 | 余程萬 | 第五十七師師長 | 1 | 題詞 |
陳紹寬 | 海軍總司令 | 1 | 題詞 | 張靈甫 | 第五十八師師長 | 1 | 題詞 |
鄒魯 | 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 | 1 | 題詞 | 董煜 | 第六十師師長 | 2 | 碑記、墓聯 |
閻錫山 |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 1 | 題詞 | 羅奇 | 第九十五師師長 | 1 | 題詞 |
顧祝同 |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 | 1 | 題詞 | 李堂 | 第一四零師師長 | 1 | 題詞 |
張發奎 |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 | 3 | 題詞等 | 歐百川 | 第八十二師師長 | 1 | 題詞 |
陳誠 | 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 3 | 題詞等 | 王耀武 | 第七十四軍軍長 | 2 | 題詞 |
薛岳 |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 10 | 額記題詞悼文等 | 孫渡 | 第五十八軍軍長 | 1 | 題詞 |
羅卓英 | 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 | 3 | 題詞等 | 林啟康 | 不詳 | 1 | 題詞 |
楊森 | 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 | 1 | 題詞 | 邱玉昆 | 不詳 | 1 | 題詞 |
王陵基 | 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 | 1 | 題詞 | 劉人俊 | 不詳 | 1 | 題詞 |
吳奇偉 | 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 | 2 | 題詞 | 佚名 | (約十餘人) | 10 | 墓聯、題詞等 |
歷史
[編輯]籌建
[編輯]南嶽忠烈祠籌建於1938年「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期間。與會者認為陣亡將士「暴屍戰場」,難以安奉,於是便有了在衡山建造烈士陵園集中祭祀的想法[16]。
1939年底,國民政府公布了《抗敵殉難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紀念牌坊辦法大綱》和《忠烈祠設立及保管辦法》[12]。
1940年,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與湖南省參議會議長趙恆惕等軍政首腦組成了「湖南省建築南嶽忠烈祠籌備委員會」[17]。
建設過程
[編輯]1940年春秋之交,趙恆惕一行人來到南嶽的趙恆惕公館「午園」,開始為忠烈祠選址,最後相中延壽亭畔羅家彎一帶地域。此後,在第九戰區的主持下,於1940年開始建設南嶽忠烈祠,分兩期施工,到1943年基本竣工。1940年初,胡鶴雲烈士的靈柩就運抵南嶽,南嶽林墾局通知當地居民製備小型中華民國國旗插於門首迎靈。1943年竣工驗收之後,成立了「忠烈祠管理處」,委任南嶽祝聖寺方丈空也法師為首任祠僧[12]。
落成大典
[編輯]1943年7月7日,農曆六月初六,舉行了忠烈祠落成大典。南嶽居民都在家插上了青天白日旗,當天也是南嶽墟期,南嶽各界人士和墟期趕場的鄉民都列隊前往忠烈祠[12]。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宣讀祭文:
國步多艱,蠻夷猾夏。衛我河山,實惟健者。 風雲慘澹,龍戰玄黃。殺敵致果,允為國殤。 日月焜耀,天地廖廓。設位招魂,靈兮來托。 報功崇德,生榮死哀。馨香俎豆,萬古昭回 |
念完祭文,薛岳宣布「抗戰以來,各忠烈將士,即日入祠,歲時奉祀。」第一批入祀者包括當時已經陣亡的張自忠、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等38位國民革命軍將領[12]。
落成大典以後
[編輯]1944年2月,第10軍預10師中將師長孫明瑾,第73軍暫5師師長彭士量兩名烈士的靈柩從常德戰場運至南嶽忠烈祠榮葬,這是南嶽淪陷前葬入忠烈祠的最後兩位烈士[18]。1944年3月6日,空也方丈接到南嶽管理局委任狀,率瀞經、復明二位僧人正式進入忠烈祠管理。1944年6月24日,日軍占領南嶽。8月,一小隊日軍進入忠烈祠破壞。空也方丈在淪陷期間盡力保護忠烈祠,使忠烈祠未受大的破壞[12]。在這期間,南嶽管理局所存的建築南嶽烈士公墓之地點圖樣及各項規章都遭遺失[18]。
抗戰勝利以後
[編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民政府予以重修。之後的七·七紀念日、清明節前後,都有學校組織及個人自發的祭祀和掃墓活動。
1946年8月,湖南省主席王東原在南嶽舉行行政會議之間,也率領百名與會人員詣祠致祭。1947年,國民政府頒布《春秋二季致祭陣亡將士辦法》規定:每年3月29日為春祭,9月3日為秋祭。1949年3月29日,南嶽管理局局長葉保和率官員詣祠舉行春祭典禮,這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的最後一次祭祀[12]。
1949年以後
[編輯]1952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省有關單位指示南嶽特區政府清除忠烈祠等「反動遺蹟」,當時的特區副區長張懷一沒有執行命令。1953年春,南嶽特區已改為南嶽管理局。3至5月,省有關主管單位再度下令責成南嶽管理局清除「反動遺蹟」。5月中旬,南嶽管理局組織南嶽建築工會石工鑿毀題刻,截止6月上旬,基本清除淨盡,總計100餘處(組)忠烈祠及烈士公墓題刻被鑿毀[12]。
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又對忠烈祠進行破壞,蔣介石題詞「忠烈祠」的祠額也被砸下,還毀掉烈士公墓[19]。如國民黨中將羅啟疆的孫子羅旭於1989年5月到南嶽親自尋訪,才在附近的淺土找到了祖父的屍骨[12]。
文化大革命以後
[編輯]八十年代後,伴隨著兩岸關係的好轉,越來越多的海外遊客來到忠烈祠祭祀。湖南省有關領導多次指示南嶽管理局修復忠烈祠。1982年初,南嶽忠烈祠從原基建科倉庫找出了文革時被砸下的蔣介石題詞「忠烈祠」匾額,修繕後掛回忠烈祠享堂大門上方。1983年10月,南嶽忠烈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搶救性的小規模修復工作隨即展開。1992年6月,在各有關部門的指示下,南嶽文物管理所接管了南嶽忠烈祠,成立了「南嶽忠烈祠修復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南嶽忠烈祠的修復工作,還設立忠烈祠管理所[12]。
2013年7月7日,202位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靈位安放儀式在湖南衡陽南嶽忠烈祠舉行。這202位遠征軍將士隸屬於中國入緬遠征軍新38師第113團,陣亡於1942年的仁安羌之戰[20]。
墓葬修復
[編輯]據《瀟湘晨報》記者2010年8月遍訪時20座烈士墓的統計情況如下[21]:
名稱 | 墓主情況 | 修築時間 | 現狀 |
---|---|---|---|
第十四軍公墓 | 不詳 | 全毀 | |
陳石經墓 | 第54軍副軍長兼14師師長 | 1941年1月 | 全毀 |
第五十四軍公墓 | 應與陳石經墓同期 | 全毀 | |
第十九師公墓 | 不詳 | 全毀 | |
第五十三師公墓 | 1938年4月 | 全毀 | |
第七十四軍公墓 | 衣冠冢 | 1943年7月 | 按老照片恢復 |
羅啟疆墓 | 第92軍82師師長 | 1940年6月 | 殘跡 |
第六十師公墓 | 1942年7月 | 墓圍、墓塔被折斷,華表殘破 | |
章亮基墓 | 1942年11月 | 1987年4月得到子女重修,未按原樣,兩側有被打斷的華表 | |
趙旭宗墓 | 1940年7月 | 殘跡 | |
胡鶴雲墓 | 1940年5月 | 墓碑上僅存7個方塊坑 | |
140師墓 | 1943年8月 | 紀念碑尚存,字跡、四周青石板全無。 | |
彭士量墓 | 1944年2月15日 | 2000年由山腳遷到忠烈祠東崗,形制完整。 | |
鄭作民墓 | 1942年1月 | 已恢復,未按原貌 | |
楊幸之墓 | 1946年2月 | 全毀 | |
孫明瑾墓 | 1944年2月 | 已恢復,未按原貌 | |
陳烈浩墓 | 1941年5月 | 全毀 | |
廖齡奇墓 | 1941年12月 | 全毀 | |
陳炳熾墓 | 1943年 | 墓碑尚存 | |
伍仲衡墓 | 1941年12月 | 全毀 |
2012年,抗戰研究者康振賢到訪南嶽時,已看到毀壞的墓都在陸續地恢復中[22]。2015年為抗戰勝利70周年,南嶽忠烈祠進行了全面維修,周邊烈士墓也得到維修[23]。2019年南嶽區檢察院走訪發現趙紹宗將軍墓未完成修復,對南嶽區民族宗教事務局發起了公益訴訟[24]。
重要參訪
[編輯]- 1944年2月9日下午,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參加第四次南嶽軍事會議前在薛岳等陪同下赴忠烈祠視察,12日下午蔣再度參訪。
- 1954年10月,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羅榮桓等參觀忠烈祠。
- 1961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參觀忠烈祠。
- 1984年5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到忠烈祠參觀並默哀致敬,時任團中央書記胡錦濤陪同。
- 1992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喬石蒞祠參觀。
- 199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參觀忠烈祠並題名留念。
- 199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尉健行參訪。
- 1998年11月19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組織部部長宋平視察忠烈祠。
- 2003年9月3日,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蒞祠參觀。
- 2003年11月2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二度視察南嶽忠烈祠。
- 2007年5月14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長春蒞祠參觀。
- 2009年7月11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蒞祠憑弔,吳於次年同日再臨。
- 2011年9月19日,原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參訪。
- 2014年4月18日,原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郝柏村蒞祠祭拜。
- 2023年4月1日,原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蒞祠祭拜[25]。[12]:136-139[5]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忠烈祠》,唐未之、曠順年著,海南出版社1995年版,ISBN 978-7-80617-292-0
- 《南嶽志》,南嶽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ISBN 7-5438-1212-6
腳註
[編輯]- ^ 李俊傑. 湖南南岳忠烈祠隆重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 中國新聞網. 2014年9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16日).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1996年11月20日 [2017年1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8日).
- ^ 湖南南岳忠烈祠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國新聞網. 2016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5月1日).
- ^ 唐海強. 南岳忠烈祠、耒阳烈士陵园入列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衡陽全搜索. 2016年9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2日).
- ^ 5.0 5.1 5.2 5.3 周學鷹. 南岳忠烈祠.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5: 296–304. ISBN 978-7-5618-5420-4.
- ^ 許煜. 南岳衡山忠烈祠殉国将士 血洗日军数倍于己. 紫荊網. 2015年9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2日).
穿過忠烈祠正門,躍入眼帘的是巍然矗立的五顆直指藍天的巨型炮彈,這便是「七七」紀念塔。五顆炮彈代表中國漢、滿、蒙、回、藏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塔的正前方和東西兩側石碑上鑲嵌的「七七」二字,寓意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國打響全民抗日第一槍。
- ^ 谒南岳忠烈祠. 解放軍報. 2014年9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3日).
正門是高大雄偉的三孔牌坊,其青石單檐上「南嶽忠烈祠」五個金色大字耀眼醒目。從牌坊上行百步,巍然聳立著「七七紀念塔」,塔身上刻有「七七」二字,象徵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國人民奮起打響全民抗日第一槍。塔身碑文清晰可見,上書:「寇犯盧溝,大波軒起。捐軀衛國,忠勇將士。正氣浩然,彪炳青史。漢族復興,永湔國史」,讀來盪氣迴腸,勵志驚心。
- ^ 湘台学子南岳忠烈祠祭奠抗战先烈. 新華網. 2015年8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3日).
上午11時許,參加活動的湘台師生到達莊嚴肅穆的南嶽忠烈祠,高舉花圈、院旗,沿276級石階而上進入祠內。
- ^ 許煜. 南岳衡山忠烈祠殉国将士 血洗日军数倍于己. 紫荊網. 2015年9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2日).
位於最上方的享堂,是忠烈祠最大的建築物,雙面浮雕三拱的漢白玉石門,上懸掛金色長方形橫匾,題字:「忠烈祠」,款署「蔣中正」。享堂正廳後部聳立一塊巨大漢白玉石碑,上題「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
- ^ 滕磊. 碧血丹心忠烈祠(图). 廣州日報. 2009年11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3日).
忠烈祠享堂正檐下懸掛有蔣介石題寫的「忠烈祠」匾額,其中「烈」字中的「歹」刻意少寫一點,寓意「烈士少一點,勝利快一點」,這也代表了當年國共兩黨共同的心聲。
- ^ 楊立新. 蒋介石:“烈”字少一点,烈士少一点?. 2013年7月3日 [2017年1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30日).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唐, 未之; 曠, 順年. 《忠烈祠》. 海南出版社. 1995年. ISBN 7-80617-292-0.
- ^ 王餘輝. 安生慰死:南京国民政府国家忠烈祭祀制度的建立. 抗日戰爭研究. 2018, (02): 59-60.
- ^ 國府明令表忠盛典 殉國將領入祀忠祠. 大公報(重慶). 1943-01-01.
- ^ 楊犇堯. 中评镜头:国军阵亡将士长眠衡山. 中評社. 2015年6月26日.
在忠烈祠四周蒼松掩映的山頭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墳瑩里,埋葬著原國民黨三十七軍六十師師長董煜收集的本師在湘北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共二千七百二十八具。 據有關文史資料記載:國民黨六十師曾在淞滬、浙東、蘇南、贛北、鄂南、湖南等地與日軍浴血奮戰,殲滅日本侵略軍近衛第九師團和第六師團。在戰鬥中,該師不少官兵為保衛中華民族而壯烈捐軀。有鄭作民、孫明瑾將軍等個人墓葬,有74軍、60師、140師等集體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顯。
- ^ 龍騰. 南岳忠烈祠:青山有幸埋忠骨. 華聲在線. 2015年9月12日 [2017年1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2月11日).
- ^ 童恩文. 童先生作品(19)民国湖南省长赵恒惕在台湾的晚年. 四川菊樂食品有限公司官方博客. 2015年12月17日 [2017年1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3日).
1940年決定修建南嶽忠烈祠成立籌備委員會時,趙恆惕被一致公推為主任委員,趙表示「責無旁貸」,奔走操勞於山林之中,忠烈祠於1943年竣工。
- ^ 18.0 18.1 何捷. 南岳,20座抗战墓大多荒芜. 瀟湘晨報. 2010年8月17日.[永久失效連結]
- ^ 李庚辰. 探访南岳忠烈祠:最年轻中将抗战牺牲时仅27岁. 解放軍報. 2014年9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4月14日).
第二次是1953年,衡山當地政府視讚頌國民黨軍隊的烈士碑刻為「反動遺蹟」,將其一一鑿平;第三次是紅衛兵的破壞更加不堪,竟將烈士公墓悉數挖掘!
- ^ 202位远征军忠魂归葬湖南忠烈祠. 新華社. 2013年7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3日).
- ^ 何捷. 南岳,20座抗战墓大多荒芜. 瀟湘晨報. 2010年8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4日).
- ^ 葉雯. 历史 | 康振贤 抗战史的缝补工. 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782期). 2024年01-29.
- ^ 趙晶. 南岳忠烈祠全面维修升级 维修期间仍正常开放. 紅網長沙. 2015-05-19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 ^ 張吟豐、謝衡蘭、陳意玲. 湖南衡阳南岳区:公益诉讼捍卫民族英烈尊严. 檢察日報. 2019-10-16 [202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8).
- ^ 訪南嶽忠烈祠祭抗日烈士 馬「主席」獻花. TVBS新聞網. 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