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座標32°02′09.62″N 118°48′49.71″E / 32.0360056°N 118.8138083°E / 32.0360056; 118.813808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明故宮校區中山東路校門
校訓智周萬物·道濟天下
創辦時間1952年
學校標識碼4132010287
學校類型公立·隸屬工信部
黨委書記甄良
校長姜斌
職工人數2721
學生人數在校生22690
研究生5856
校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32°02′09.62″N 118°48′49.71″E / 32.0360056°N 118.8138083°E / 32.0360056; 118.8138083
校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

將軍路校區:南京市江寧區將軍大道29號
明故宮校區:南京市秦淮區御道街29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常州市

天目湖校區:江蘇省溧陽市濱河東路29號
總面積3046
代表色南航藍[1]
網站www.nuaa.edu.cn
位置
地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的一所全日制公辦本科大學。本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在常州市也有校區,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江蘇省人民政府重點共建,是一所以航空航天技術為主的高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10月創建的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1956年升格為南京航空學院,同年蘇州航空工業專科學校併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96年進入211工程建設,2000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

歷史沿革

[編輯]
  • 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1952—1956)
    • 195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命令在南京511廠成立南京學校建校委員會,開始建校籌備工作。
    • 1952年6月,校名確定為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華東軍區調1200名現役軍人進校補課,準備開學。
    • 1952年10月19日,校長鄧永清主持開學典禮,首屆學生973人。10月20日正式上課。
    • 1955年5月,第二機械工業部建議南航專遷到西安並升格為航空學院,校領導表示有困難。後決定華東航空學院西遷,南航專留寧發展。
  • 南京航空學院(1956—1993)
    • 1956年4月28日,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南京航空學院,開始部分招收本科生。
    • 1956年,華東航空學院遷離南京後,原華航衛崗校園劃歸南京航空學院。
    • 1956年11月至1957年2月,蘇州航空工業專科學校分批併入南京航空學院。
    • 1958年,衛崗校園劃歸南京農學院
    • 1970年底,西北工業大學直升機專業調入南航。
    • 1978年,學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 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993—)
    • 1993年,南京航空學院改名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行列。
    • 199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始建設江寧校區。
    • 1999年,第一批學生進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寧校區。
    • 2000年,教育部批准設立研究生院。
    • 2011年,成為「985工程」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
    • 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力學」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 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開始建設。
    • 2019年,第一批學生進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
    • 2021年10月24日15時54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軍路校區一實驗室發生爆燃,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傷。[2]
    • 2021年11月21日,教育部「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南京剪紙藝術傳承基地」落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3]

歷任校長

[編輯]
姓名 任期開始 任期結束 職位
鄧永清 1952.10 1956.09 南京航空高等專科學校校長
吳繼周 1956.09 1968.01 南京航空學院院長
朱啟鑾 1979.11 1980.11
余承業 1982.12 1987.11
朱劍英 1987.11 1998.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 
姜澄宇 1998.03 2001.05
胡海岩 2001.05 2007.08
王福平 2007.09 2009.11
朱荻 2009.11 2013.06
聶宏 2013.6 2020.7
單忠德 2020.7 至今 [4]

校園環境

[編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三個校區,官方名稱分別為明故宮校區、將軍路校區和天目湖校區,另有江北新區國際校區在建。明故宮校區簡稱「本部」,將軍路校區別名「江寧校區」,簡稱「江寧」,天目湖校區又稱「溧陽校區」。

明故宮校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在中山東路以南、瑞金路以北、御道街以東,原址為明代南京故宮,太廟位列其中,為現校內御園所在地。古御河(名為御帶河)穿過學校,校園的兩排高大法國梧桐令人悅目,校區內建有江蘇航空航天館

江寧校區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東臨百家湖,西倚將軍山、翠屏山。江寧校區為南京市機場高速所分割成東、西兩個分區,之間透過天橋與涵洞互聯。江寧校區西區有7座教學樓,1座工程訓練樓,22座宿舍樓,5個食堂。江寧校區東區有4座食堂,[5]3座教學樓,13棟宿舍樓。

天目湖校區位於南京東南相鄰的縣級城市溧陽市城區南部,北起梅嶺玉大道、南至濱河東路、東起南大街、西至燕山南路,校區占地969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53萬平方米。

目前,學校所有院系中,航空學院、能源與動力學院、機電學院、航天學院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博士生的住宿與學習考試等教學活動安排在明故宮校區,除民航學院外所有學院的低年級本科生、所有其他學院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博士生均安排在將軍路校區,而天目湖校區,目前僅安排有民航學院的低年級本科生以及其中的飛行技術專業高年級本科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後勤集團為教職工與學生提供了三個校區間的校車服務區,服務時間表可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微信公眾號或企業微信中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智慧門戶」內查詢。在將軍路校區,校車有東區圖書館天橋下和西區六號樓下兩個站點可供上下車,但出於便利教職工跨校區通勤之考量,學生不允許從東區圖書館天橋下上車。對於明故宮校區,唯一校車站點位於靠近東門的停車場內。

院系設置

[編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學院及專業實行代碼制,如航空學院代碼為01。

  • 01 航空學院
    •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工程力學(05年新設)
  • 02 能源與動力學院
    • 車輛工程 飛行器動力工程 熱能與動力工程
  • 03 自動化學院
    • 自動化(06年從電氣自動化專業中分出)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測控技術與儀器 生物醫學工程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 04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波毫米波系統與器件技術) 信息工程 微電子學
  • 05 機電學院
    • 飛行器製造工程 工業設計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 06 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
    • 應用化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核工程類 
  • 07 民航學院
    • 交通運輸 飛行技術 土木工程
  • 08 理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 應用物理學
  • 09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工業工程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商管理 市場行銷 會計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電子商務 金融學
  • 10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政治學與行政學 法學 公共管理學 
  • 11 藝術學院
    • 音樂表演(歌舞)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中國書畫 藝術設計 廣播電視新聞學
  • 12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日語 
  • 15 航天學院
    • 中烏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聯合培養班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航天) 信息工程(航天) 空間科學與技術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航天)
  • 1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
  • 19 國際教育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金城學院(民辦二級學院)
  • 正德職業技術學院

校友

[編輯]

學術及教育界

[編輯]
    • 錢偉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譽校長,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
    • 陶寶祺 結構測試專家,航空教育家,中國航空智能材料與結構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
    • 趙淳生 機械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王適存 中國直升機專家,原中國航空直升機專業委員會主任,原南航飛行器系主任
    • 范緒萁 曾任南京航空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 張阿舟 力學家,航空工程學家,中國飛機結構強度理論和試驗研究開拓者之一
    • 顧冠群 計算機網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東南大學校長
    • 馮培德 慣性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徐至展 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賁德 雷達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管德 氣動彈性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劉大響 航空動力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屠基達 飛機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陳達 核科學與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少將
    • 胡海岩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力學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
    • 甘曉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裝備研究院總工程師,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2010年12月21日,甘曉華被胡錦濤總書記簽署通令記一等功。
    • 石屏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金慶同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電加工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電加工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 姜澄宇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黨委書記
    • 朱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該校第一位博士學位獲得者
    • 梅宏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兼軟體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 程肖彭 南京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
    • 楊合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 陸夕雲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 徐西鵬 華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 劉勝 美國白宮總統教授獎(1995),中國傑出青年科學家獎(1999),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侯長坤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江蘇省高校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兼任助理研究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顧問

工業及商界

[編輯]
    • 林左鳴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兼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 秦文波 神舟號飛船副總設計師
    • 孫澤洲 嫦娥一號副總設計師,探月工程二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
    • 胡問鳴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經理,山東艦研製總指揮
    • 史堅忠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
    • 石屏 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飛機總設計師
    • 楊國慶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副局長,中國民用航空學院院長
    • 呂慶風 中國無人機專家,南航無人機研究所首任所長和總工程師。
    • 嚴成忠 航空發動機專家,崑崙發動機總設計師,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型號總設計師
    • 吳希明 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研發中心型號總設計師
    • 趙光恆 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 徐朝梁 中航工業直升機所副總師
    • 聶海濤 中航工業成都所副所長
    • 王剛 中航工業動力所首席技術專家
    • 盧建川 中電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副總工程師
    • 姜麗萍 上海飛機製造廠總工程師、科技委主任
    • 吳光輝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大型客機總設計師
    • 羅榮懷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 龐為 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閻焱 軟銀思科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總裁及執行董事總經理,中國風險投資協會理事

軍界

[編輯]

政界

[編輯]
    • 王珉 曾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遼寧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呂祖善 浙江省省長
    • 劉偉平 甘肅省省長
    • 藍紹敏 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在校期間曾擔任校學生會主席
    • 胡蘇平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呂新奎 信息產業部前副部長,中國網際網路奠基者之一,CETC(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主要創始人
    • 李忠海 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主任
    • 王榮炳 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曾任江蘇省副省長,南京市市長

演藝界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使用规范 Visual Identity Management Manual (PDF).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24-01-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1-26). 
  2. ^ 南京消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实验室发生爆燃 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 [2021-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7). 
  3. ^ 教育部“南京剪纸艺术传承基地”落户南航. [2022-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6). 
  4. ^ 单忠德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简历)--组织人事-人民网. renshi.people.com.cn. [202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9). 
  5. ^ 劉名洋. 南航大推出微积分WiFi密码 网友:不好好学习WiFi都连不上 (html). www.bjnews.com.cn. 新京報. 2018-09-07 [202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9)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