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別爾哥羅德

座標50°36′N 36°36′E / 50.600°N 36.600°E / 50.600; 36.60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別爾哥羅德
Белгород
Бєлгород
Білгород
別爾哥羅德中心城區景觀
別爾哥羅德中心城區景觀
別爾哥羅德旗幟
旗幟
別爾哥羅德徽章
徽章
別爾哥羅德的位置
地圖
別爾哥羅德在別爾哥羅德州的位置
別爾哥羅德
別爾哥羅德
別爾哥羅德於別爾哥羅德州的位置
別爾哥羅德在歐洲俄羅斯的位置
別爾哥羅德
別爾哥羅德
別爾哥羅德在歐俄的位置
別爾哥羅德在俄羅斯的位置
別爾哥羅德
別爾哥羅德
別爾哥羅德在俄羅斯的位置
別爾哥羅德在歐洲的位置
別爾哥羅德
別爾哥羅德
別爾哥羅德在歐洲的位置
別爾哥羅德在烏克蘭的位置
別爾哥羅德
別爾哥羅德
別爾哥羅德 (烏克蘭)
坐標:50°36′N 36°36′E / 50.600°N 36.600°E / 50.600; 36.600
國家 俄羅斯
聯邦主體別爾哥羅德州
建立1596年
政府
 • 市長[2]瓦連京·傑米多夫英語Valentin Demidov[1]統一俄羅斯
面積
 • 總計153.1 平方公里(59.1 平方英里)
海拔130 公尺(430 英尺)
人口2010年普查[3]
 • 總計356,402人
 • 估計(2024)328,482(−7.8%
 • 排名第49名(2010年)
 • 密度2,328人/平方公里(6,029人/平方英里)
時區莫斯科時間在維基數據編輯[4]UTC+3
郵政編碼[5]308000–308002, 308004–308007, 308009–308020, 308023–308027, 308029, 308031–308034, 308036, 308099, 308700, 308880, 308890, 308899, 308940, 308960, 308961, 308967, 308971–308974, 308991–308994
電話區號+7 472[6]
節日8月5日[7]
友好城市韋克菲爾德哈爾科夫黑爾訥奧波萊維什霍羅德普里盧基盧甘斯克尼什奧廖爾塞凡堡長春市葉夫帕托里亞蘇梅韋克菲爾德市庫爾斯克在維基數據編輯
區劃代碼14701000001
網站www.beladm.ru

別爾哥羅德(俄語:Белгород羅馬化Belgorod發音:[ˈbʲelɡərət]烏克蘭語Бєлгород羅馬化Bielhorod;或按傳統烏克蘭語英語Ukrainian orthography音譯為比爾霍羅德[8][a])是一座位於俄羅斯西部的城市,坐落於頓內茨河畔,距離俄烏邊境40公里,是別爾哥羅德州的首府和行政、工業、文化中心。

名稱

[編輯]

「別爾哥羅德」在俄語中意為「白城」,原因是其周邊富藏石灰石[來源請求]

歷史

[編輯]

文獻第一次提及此城是在1237年,當時游牧民族拔都征服了此地。1596年,鮑里斯·戈東諾夫重建別爾哥羅德,成為抵禦克里米亞汗國的一系列堡壘之一。

1708年12月18日,俄羅斯帝國被劃分為八個省,這座城市被劃歸基輔省管轄。隨著俄羅斯相繼攻陷了札波羅熱塞契並消除了哥薩克人和克里米亞韃靼人進攻莫斯科的威脅,別爾哥羅德的重要性驟減,1779年5月23日廢省,成為庫爾斯克省的一個區鎮。彼得大帝曾在波爾塔瓦戰役前夜訪問過別爾哥羅德。

烏克蘭國時期的比爾霍羅德,1918年。圖中的聖三一修道院現已不存。

1918年4月10日到1918年12月20日,該地成為烏克蘭國的一部分[11]。1918年12月24日至1919年1月7日,比爾霍羅德成為烏克蘭臨時工農政府的所在地[11]

從1922年12月起作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

1928年5月14日,在國家實行新的行政區劃的情況下,別爾哥羅德區和庫爾斯克省廢除。別爾哥羅德成為中央切爾諾澤姆地區別爾哥羅德區的中心。1930年,在地區系統清算後,別爾哥羅德成為地區中心。1934年6月13日,別爾哥羅德被納入新成立的庫爾斯克州的結構中。

1935年3月2日,別爾哥羅德變成了一個獨立的行政經濟單位,直接隸屬於庫爾斯克地區執行委員會。

在蘇德戰爭期間,在別爾哥羅德附近發生了血腥的戰鬥。它曾兩次被德國人占領,從1941年10月24日至1943年2月9日,以及從1943年3月18日至8月5日。

在二戰期間,該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幾乎所有的城市歷史建築都消失了,只有幾十座建築倖存下來。為紀念1943年8月5日從德國軍隊手中解放別爾哥羅德和奧廖爾,莫斯科禮炮響了。從那時起,別爾哥羅德就成了第一個敬禮的城市,8月5日被作為城市日進行慶祝。

1954年4月26日,該市成為新成立的別爾哥羅德州的行政中心。從那時起,該市開始作為一個區域中心迅速發展。

名人

[編輯]

備註

[編輯]
  1. ^ 烏克蘭語Білгород[9][10]羅馬化Bilhorod發音:[ˈb⁽ʲ⁾iɫɦorod]

友好城市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Мэр Белгорода ушел в отставку. www.rbc.ru. 2022-10-31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31) (俄語). 
  2. ^ Charter of Belgorod, Article 35
  3. ^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Том 1 [2010 All-Russian Population Census, vol. 1].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 [2010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 2011 (俄語). 
  4. ^ Об исчислении времен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1-06-03 [2019-01-19] (俄語). 
  5. ^ Почта Росси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вычислительный центр ОАСУ РПО. (Russian Post). Поиск объектов почтовой связи (Postal Objects Search) (俄文)
  6. ^ Dialing Code for Belgorod - Russia.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8). 
  7. ^ Charter of Belgorod Oblast, Article 6
  8. ^ 自由俄罗斯军团在别尔哥罗德继续扩大战果,影响进一步扩大_地区_俄军_消息. www.sohu.com. [2024-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7). 
  9. ^ Макарчук Степан Арсентійович. Етнічна історія України. Kijów: Знання. 2008: 471 [2023-05-26]. ISBN 978-966-346-40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4). 
  10. ^ Map Archive. MAPA: Digital Atlas of Ukraine. Harvard Ukrainian Research Institute. [2023-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7) (英語). 
  11. ^ 11.0 11.1 Ігор Роздобудько. Східна Слобожанщина в боротьбі за незалежну Україну. // Східна Слобожанщина. Українці навколо України.. [24 червня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липня 2014) (烏克蘭語). 
  12. ^ 德州市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市签署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协议. [2023-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