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鼎

劉和鼎(1895年11月—1969年4月7日),字波鳴,安徽合肥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軍事人物。1930年—1936年,割據以建甌為中心的閩北地區。
生平
[編輯]1913年初,劉和鼎考入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後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1916年冬畢業後,回安徽任倪嗣沖部見習軍官,隨後任職於長江上游總司令部、援閩贛軍司令部、贛南鎮守使署及川軍呂超部。1925年,馬祥斌任安徽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劉和鼎任該旅參謀長。
1926年底,國民革命軍北伐逼近安徽,馬祥斌歸順北伐軍,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三師,馬任師長,劉任參謀長。1927年初,部隊擴編為暫編第十一軍,劉升任軍參謀長。
1927年6月下旬,暫編第十一軍受王天培指揮,由津浦線北上討伐張宗昌。期間,張敬堯殘部兩旅叛變,軍長馬祥斌被綁送濟南並遇害。劉和鼎被團以上軍官推為代理軍長。同年11月,部隊恢復獨立第三師番號,劉和鼎任師長。
1928年9月,李宗仁將獨立第五師編入第四集團軍第二獨立旅,任命劉和鼎為旅長。同年末,第四集團軍重新整編,劉部改為第十三師。李宗仁、白崇禧雖收編劉部,仍心存疑慮,派張義純任師長,劉任副師長兼第二十七旅旅長。劉不願受制,秘密聯合四名團長驅逐張義純,張所帶特務連被繳械,其本人逃返武漢。
1929年1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會令劉部改編為第五十六師,張義純仍任師長,劉為副師長;3月—4月,蔣桂戰爭爆發,第五十六師投降,被張發奎、朱紹良收編,劉和鼎被任命為師長。
1929年8月—12月,劉和鼎率第五十六師參與對閩西革命根據地的「會剿」。
1930年1月,福建軍閥盧興邦在福州扣押6名福建省政府委員,企圖奪權。劉和鼎奉命赴福州討伐,至10月盧軍戰敗,盧興邦通電請降。除仍然由盧興邦控制的尤溪、沙縣、永安等地外,閩北20餘縣大多成為劉和鼎的地盤,劉和鼎取代盧興邦成為「閩北王」。
1930年12月,蔣介石發動對蘇區和紅軍的第一次「圍剿」,第五十六師編入朱紹良指揮的第六路軍,由建寧向石城進攻。由於紅軍在經岡、東韶戰鬥中取勝,劉部實際未進入江西與紅軍正面交戰。
1931年4月,蔣介石展開第二次「圍剿」,何應欽令第五十六師進駐將樂、泰寧等地,作為「圍剿」部隊左翼助攻紅軍。5月31日,紅軍攻克建寧,劉部損失慘重,三三六團團長湯霖和特務營營長朱瑜陣亡,被俘3000餘人,幾近覆滅。
劉和鼎率領殘部回到閩北後,招募數千名新兵。由於國民政府削減了第五十六師的軍餉,劉和鼎遂在閩北自行徵稅以維持軍需,並默許當地土豪劣紳經營鴉片、賭場等生意。憑藉在閩北的暗中經營,劉和鼎不僅保全了部隊,還聚斂了大筆財富。
經一年整訓,第五十六師恢復戰力。1932年夏,劉和鼎參加蔣介石指揮的第四次「圍剿」,歸屬蔣光鼐領導的左路軍,負責閩北守備。1933年6月,紅軍邵光獨立團在光澤擊潰劉和鼎部4個營[1];7月,彭德懷率紅軍東方軍自贛入閩,擊潰劉部三個團。
1933年12月20日,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以第十九陸軍為主力,在福建發動「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蔣介石調整第五次「圍剿」計劃,派遣大軍入閩討伐十九路軍。為拉攏劉和鼎,蔣介石晉升其為第三十九軍軍長,兼任第五十六師師長。事變爆發後,劉又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九縱隊指揮官,統領「卜福斯」山炮團。
1936年1月,國民政府授劉和鼎二等寶鼎章,晉升陸軍中將。4月,兼任駐閩第二綏靖區司令。
1936年9月,劉和鼎和第三十九軍被調離福建,前往京、滬、杭地區,監護國防工事。1937年7月,參加廬山暑期訓練團,任第二總隊副總隊長、代理總隊長等職。
「七七事變」後,第三十九軍調往瀏河前線,歸陳誠第十一集團軍指揮。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劉部布防金山、瀏河、太倉。11月初,部隊從前線撤退,劉部殿後,受日軍猛烈炮擊與轟炸,損失慘重。12月底,經皖南抵達江西豐城,所部僅剩殘缺的第五十六師。
1938年5月19日,日軍攻占徐州後沿津浦線西進,企圖奪鄭州、攻武漢。蔣介石命死守黃河北岸,並於花園口人為決堤以阻日軍,劉部奉命在花園口、趙口等地設防。
1939年4月,劉和鼎部歸第五戰區,駐守隨縣、襄陽;5月,參加隨棗戰役,在大洪山對日軍作戰;10月,劉升任第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1940年5月豫東戰役中,劉部負責阻擊日軍渡河,傷亡過半。
1942年9月,劉和鼎率部越平漢路抵大別山。同月,升任第二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授陸軍上將軍階,兼任中國國民黨鄂豫皖邊區分會鄂豫黨政總隊長、第五戰區戰干團駐皖分團主任等職。
1944年9月,劉和鼎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二期學習,次年1月結業。1945年5月,出席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946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劉雖掛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名義,實則在蘇州賦閒。11月,作為國民黨中央圈定的國民大會代表,出席制憲國民大會。1947年3月,正式退役;冬天,被任命為新成立的安徽農業公司的董事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劉和鼎攜家赴台灣,後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兼台中區軍事組召集人。1969年4月7日,病逝於台中,得年74歲[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