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派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分離派(德語:Sezession,英語:Secession)是指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脫離官方學院藝術及其管理部門支持的許多現代主義藝術家團體。
歷史
[編輯]和官方政治的第一次分裂發生在法國,1890年,以歐內斯特·梅索尼埃和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為首的「戰神廣場沙龍」(Salon au Champs-de-Mars)成立。隨後的幾年中,歐洲各個國家的藝術家開始投身這股浪潮中,主要是在德國、奧匈帝國和比利時,他們從傳統藝術運動中「分離」出來並採用了先進的風格。1892年,法國以外的第一個分離派在慕尼黑成立,5年後的1897年,維也納分離派成立了。
最有名的分離派是成立於1897年的維也納分離派,其中包括了古斯塔夫·克林姆,他喜歡華麗的新藝術運動風格而不是當時的風格。在奧地利,這些藝術家的風格被稱為「Sezessionstil」,即「分離派風格」。
自1896年至去世時的1916年間擔任《Jugend》(青年)的編輯和發行人的Georg Hirth創造了「分離派」一詞以代表該時代各種現代和反動運動的精神。[1]後來,漢斯-烏爾里希·西蒙(Hans-Ulrich Simon)在他發表的論文(Sezessionismus. Kunstgewerbe in literarischer und bildender Kunst, 1976)中重新討論了這個理念,他認為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歐洲的一系列的分離行動共同構成了「分離派」(德語:Sezessionismus)運動,體現在了當時的藝術和文學上。
視覺藝術的主要分離派
[編輯]- 巴黎:法國國家美術協會(英語:Société Nationale des Beaux-Arts),成立於1890年
- 慕尼黑:慕尼黑分離派(英語:Munich Secession),成立於1892年
- 維也納:維也納分離派,成立於1897年
- 柏林:柏林分離派(英語:Berlin Secession),成立於1898年
- 科隆:西德藝術愛好者和藝術家分離聯盟(Sonderbund westdeutscher Kunstfreunde und Künstler),成立於1909年
參考文獻
[編輯]- ^ Nicolas Powell, "review of C. Nebehay, Ver Sacrum, 1898–1903,"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vol. 118 (Sep., 1976): 660.
參考書目
[編輯]- Simon, Hans-Ulrich: Sezessionismus. Kunstgewerbe in literarischer und bildender Kunst, J. B. Metzler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Stuttgart 1976 ISBN 3-476-00289-6
19世紀運動 | |
---|---|
藝術家 |
|
20世紀運動 | |
藝術家 |
|
展覽 |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