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科
鳳梨科![]() | |
---|---|
![]() | |
鳳梨(Ananas comosus)的頭狀花序 | |
科學分類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單子葉植物 Monocots |
演化支: | 鴨跖草類植物 Commelinids |
目: | 禾本目 Poales |
科: | 鳳梨科 Bromeliaceae Juss., 1789 |
模式屬 | |
紅心鳳梨屬 Bromelia L., 1753
| |
亞科 | |
![]() | |
分布範圍 |
鳳梨科(學名:Bromeliaceae)為單子葉植物禾本目的一科,包含76屬[1],近3700種[2],物種多樣性主要集聚於熱帶美洲,少數原生於美洲亞熱帶,唯一一種東半球原生的種為艷紅鳳梨屬的西非鳳梨。
鳳梨科是禾本目中起源最早的支系之一,並且是目內唯一含有下位子房成員的科[3]。
鳳梨科物種生境多樣,從降水充沛的雨林到乾旱的沙漠都有不同的物種分布,但生活型大致可分為地生和附生兩種。附生鳳梨並非寄生,而是只依附於大型喬木或石壁上[4],較著名的種包括可用於觀賞花卉的松蘿鳳梨。地生鳳梨中最著名的則是作為水果廣泛栽培的鳳梨。科內株型最大的成員為南美洲的萵氏普亞鳳梨,開花時全株高度可達15米,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複合花序。
形態
[編輯]多為短莖附生草本,有時為耐旱植物(菠蘿)。一般不含生物鹼,常積聚番木瓜酶狀分解蛋白質物質,有時含甾體皂素。器官中有粘液道、針晶體囊、矽質體[5]。
葉互生,在短莖上形成葉叢,有時散生於稍長莖h上,狹具平行脈,時具刺齒,表皮極厚。近直立或彎展、表面凹入,以致寬葉鞘形成集水器,基部有時紅色。
花兩性,有時單性,規則或微不規則,3基數下位至全部上位,穗狀,總狀或頭狀花序,常有艷色苞片或稀為單花。萼與花瓣各3,分離或微聯合,在花瓣基部邊緣常有一對鱗片狀密腺。雄蕊6,2輪,分離或偶連合,或附於分離的花被片上,3心皮聯合成3室,上位子房、部分下位,具一頂生3裂花柱。粉狀胚乳豐富。大多數觀賞鳳梨的花序,最明顯的部分是色彩艷麗且多樣的苞片,苞片壽命有時可長達數月之久,正是賞花型觀賞鳳梨的最大賣點,真正的花通常不大,而且壽命短暫。[4]
漿果、蒴果、稀為肉質多花果(鳳梨),種子有時具翅或羽狀冠毛。花粉雙核。染色體基數=8~28,常為25。
分類
[編輯]鳳梨科約有44-46屬2000餘種[6],是一個大科,大部分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少部分源於非洲中西部的幾內亞灣沿岸國家,其他地區都是引進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單獨分出一個鳳梨目,只有一科。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分類法將鳳梨科列入禾本目,香蒲科(Typhaceae)是其最親近的姐妹群[7]。
本科植物種類繁多,有生長在海拔4200米以上區域的,有生長在熱帶雨林中的,也有生長在沙漠區域的。而且葉和花的顏色鮮艷各異。
本科與禾本目各科的親疏關係如下(節點有「†」標誌的分支表示其自助法支持率介於60-80%之間,無標誌者為80%以上)[7]:
禾本目 Poales |
| ||||||||||||||||||||||||||||||||||||||||||||||||||||||||||||||||||||||||||||||||||||||||||||||||
內部分類
[編輯]根據基因分子學的研究,本科植物可分為八個亞科,鳳梨科各亞科的親緣關係如下(節點有「*」標誌的分支表示其自助法支持率介於50-80%之間,無標誌者為80%以上)[8]:
鳳梨科 Bromeliaceae |
| |||||||||||||||||||||||||||||||||||||||
其中皇后鳳梨亞科、華燭之典亞科、光彩鳳梨亞科及布洛鳳梨亞科各只有一屬。
|
|
|
|
圖片
[編輯]-
墨西哥,懸掛在枝條上的松蘿鳳梨
-
水塔花屬的花序,花瓣尖呈靛藍色
-
無需土壤便可存活、作為居家綠植的鐵蘭屬空氣鳳梨
-
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栽培的條紋水塔花
-
星果鳳梨的花序
-
普亞鳳梨屬具有藍綠色花的自然雜交種——Puya berteroniana
-
果子蔓屬的觀賞花卉品種——金鑽擎天鳳梨
參考文獻
[編輯]- ^ Bromeliaceae Juss..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2025-02-28] (英語).
- ^ Bromeliaceae - species - accepted names.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2025-02-28] (英語).
- ^ Judd, Walter S. Plant systematics a phylogenetic approach. 3rd ed. Sunderland, MA: Sinauer Associates, Inc., 2007.
- ^ 4.0 4.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習資源-不產鳳梨的觀賞鳳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0).
- ^ Bromeliacea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5-02-17.. In: Watson, L. & Dallwitz, M.J. (1992 onwards). The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descriptions, illustration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Published by Delta-intkey (2002-06-18)
- ^ 6.0 6.1 Luther, H. E. (2002) An Alphabetical List of Bromeliad Binomials. The Marie Selby Botanical Gardens, Sarasota, Florida, USA. Published by The Bromeliad Society International.
- ^ 7.0 7.1 Poale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025-01-25].
- ^ Bromeliaceae. In Stevens, P. F. (2001 onwards). Angiosperm Phylogeny Website. Version 9, June 2008 [and more or less continuously updated since].
外部連結
[編輯]- (英文) Bromeliad Society Internation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際鳳梨協會
- (英文) 'Uncle Derek Says' - Puya raimondii Puya raimondii 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