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阿沖
外觀
伯特·傑弗里·阿沖 | |
---|---|
出生 | 1928年12月6日![]() |
逝世 | 1996年11月20日(67歲)![]() |
職業 | 科學家 |
知名於 | 愛潑斯坦-巴爾病毒 |
伯特·傑弗里·阿沖(英語:Bert Geoffrey Achong,1928年12月6日—1996年11月20日)是一位出生於千里達及托巴哥的華裔病理學家,因使用電子顯微鏡共同發現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病毒)而知名。
生平與事業
[編輯]阿衝出生於千里達及托巴哥,有華人血統。[1]他在中學階段表現優異,獲得Jerningham金獎和殖民地獎學金,得以前往歐洲深造。[2]
阿沖18歲時前往歐洲,就讀於都柏林大學學院,1953年獲得醫學學位[2]。1955年,他移居倫敦,在蘭貝斯醫院從事臨床病理學工作。
1963年,他加入安東尼·愛潑斯坦位於米德爾塞克斯醫院的研究團隊。1968年隨愛潑斯坦一起轉入布里斯托大學病理學系,直至1985年退休,是深受歡迎的細胞病理學講師之一。[3]1996年因腦腫瘤在英國去世。[1]
愛潑斯坦-巴爾病毒
[編輯]阿沖與愛潑斯坦、伊馮·巴爾(Yvonne Barr)共同發現了首個已知能致人類癌症的病毒。[4]三人於1964年3月28日在《柳葉刀》上發表了該發現。[5]
在發現EB病毒過程中,阿沖的主要任務是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和分析伯基特淋巴瘤樣本培養出的細胞培養。[5][6]
泡沫病毒
[編輯]1971年,阿沖還發現了另一種重要病毒——人類泡沫病毒(human foamy virus),這是首個被證實可自然感染人類的逆轉錄病毒。[2][7]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Our Chinese contribution to science. 《特立尼達衛報》. 2012-10-10 [2013-02-12].
- ^ 2.0 2.1 2.2 Obituary of Bert Geoffrey Achong. 英國醫學期刊(BMJ). 1997-01-11, 314 (7074): 150. ISSN 0959-8138. doi:10.1136/bmj.314.7074.150 (英語).
- ^ Crawford, Dorothy H.; Rickinson, Alan; Johannessen, Ingólfur. Cancer Virus: The Story of Epstein-Barr Virus. OUP Oxford. 2014-02-01. ISBN 9780199653119 (英語).
- ^ Epstein, Anthony. Burkitt lymphoma and the discovery of Epstein–Barr virus.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12-03-01, 156 (6): 777–779. ISSN 1365-2141. PMID 22233499. S2CID 27417152. doi:10.1111/j.1365-2141.2011.09008.x.
- ^ 5.0 5.1 Epstein, M.A; Achong, B.G; Barr, Y.M. Virus Particles in Cultured Lymphoblasts from Burkitt's Lymphoma. The Lancet. 1964, 283 (7335): 702–3. PMID 14107961. doi:10.1016/S0140-6736(64)91524-7.
- ^ Epstein, M. A.; Henle, G; Achong, BG; Barr, YM.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tudies on a Virus in Cultured Lymphoblasts from Burkitt's Lymphom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65, 121 (5): 761–70. PMC 2138004
. PMID 14278230. doi:10.1084/jem.121.5.761.
- ^ Achong, B. G.; Mansell, P. W. A.; Epstein, M. A.; Clifford, P. An unusual virus in cultures from a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 1971, 46: 299–307. ISSN 1460-2105. PMID 4329955.
延伸閱讀
[編輯]- Bastien, Elliot:《World Class Trinidad & Tobago: Profiles of Performance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