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令狐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令狐整(513年—573年),本名延保敦煌郡效穀縣(今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編輯]

令狐整的家族世代為西北地區的大姓望族,曾祖令狐嗣、祖父令狐詔安都官至太守,都是優秀的二千石一級官員。令狐整的父親令狐虬很早以名德而著稱,官至瓜州司馬、敦煌郡太守、郢州刺史,封長城縣子。大統末年,令狐虬在家中去世。宇文泰為令狐虬傷感哀悼,派遣使者監管令狐虬的喪事,又敕令令狐虬的家鄉為他營造墳墓,贈予龍驤將軍、瓜州刺史[1][2]

令狐整自幼聰敏,深沉而有見識器量,學習騎馬射箭的技藝,都為黃河以西的人所推崇。瓜州刺史北魏東陽王元榮徵召令狐整擔任瓜州主簿,加蕩寇將軍。令狐整舉動安詳溫雅,對話辯論時言語流暢,每次拜謁元榮時,州府中官吏都注目於他。元榮器重令狐整的品德名望,曾經對僚屬說:「令狐延保是西州具有美好名聲的人物,是能任大事的地方長官,豈是州郡職務的人才。不過一日千里,也必從半步起始,我將委託他各種政務,書寫同意就行了。」[3][4]

不久,魏孝武帝西遷關中,黃河以西地區動亂,元榮依靠令狐整加以防禦,州境獲得安寧。鄧彥竊居瓜州,拒不接受取代,令狐整與開府張穆等人秘密接應使者申徽,逮捕鄧彥押送京城[5]宇文泰嘉獎令狐整的忠誠和氣節,任命他為都督大統十二年(546年),瓜州城中百姓張保又殺死刺史成慶,與涼州刺史宇文仲和一起反叛,企圖占據河西地區。晉昌人呂興等又害死太守郭肆,占據晉昌郡響應張保。當初,張保等人陰謀為亂,擔心令狐整守義不從,殺了成慶之後又想殺令狐整。張保因為令狐整為人所敬重,又擔心令狐整的部下不服而反叛,所以不敢加害。張保雖然表面上禮敬,心中卻十分忌恨令狐整。令狐整也假裝與張保親近,暗中則謀劃將其除去,私下命令親信勸張保說:「您與宇文仲和結為唇齒之盟,而現在東邊的軍隊逐漸逼近涼州,他的形勢孤危,恐怕無力抵擋。如若宇文仲和失敗,就必禍及此地。應該派遣精銳軍隊,快速救援。二州合為一勢,就有可能阻擋東邊的軍隊。然後保境息民,是最好的計策。」張保認為有道理,但不知由誰來擔任此職。令狐整又令此人勸張保說:「看一看歷來的成敗,都在於用人。所選擇的人如果無能,頃刻就會失敗。令狐延保文武全才,有統帥能力,如若任命他為將軍,沒有不成功的道理。」張保採納了這一建議[6],張保又認為令狐整父兄等親人都在城內,不懷疑他有陰謀,於是命令令狐整率軍出征。令狐整軍至玉門郡,召集豪傑,告知張保的罪逆,回軍奔襲,先攻占晉昌郡殺死呂興,又進軍攻擊張保。瓜州的人向來欽服令狐整的威名,都背棄張保而歸附令狐整,張保於是逃亡到吐谷渾[7][8][9]

瓜州眾人議論推舉令狐整擔任刺史。令狐整說:「本意是因為張保倒行逆施,毒害無辜,使全州的人都陷於不義之中。現在大家同心合力,目的是要除去凶頑,如果自相推薦,恐怕又要和原來一樣導致災禍。」令狐整於是推舉出使波斯的使者張道義代理刺史,將這些情況都向朝廷稟報[10][11]。西魏文帝詔令[申徽]]出任刺史,徵召令狐整前往京城,任命為壽昌郡太守,封襄武縣男,食邑二百戶。宇文泰對令狐整説:「您年輕而心有英略,這麼早就建立了特殊的功勳,現在的官位不足以作為酬賞。我想與您共同平定天下,共取富貴。」宇文泰於是立令狐整為瓜州義首,任命為持節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大都督[12][13][14]

令狐整以國家有難未得安寧,經常表示願意舉族效力,於是率領鄉親二千多人入朝,隨從西魏軍隊征討。令狐整善於安撫和管理,與眾人同甘共苦,所以大家都不顧及征戰勞苦,全力以赴。令狐整升任使持節、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宇文泰經常親切地對令狐整説:「您的遠祖立忠義而去,您現在也立忠義而來,可以說是積善餘慶,世代成就其美德。」令狐整遠祖西漢建威將軍令狐邁不願意向王莽屈服,其子令狐稱於是前往河西地區避難,所以宇文泰如此說。不久令狐整出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14]。宇文泰又對令狐整說:「您的功勞可比婁敬項伯,義節等同骨肉,立身敦雅,可成為他人的模範。」宇文泰於是賜令狐整姓宇文氏,並賜名為整。令狐整的宗族二百多戶,全都列入宇文氏宗籍[15][16]

周孝閔帝登基,令狐整出任司憲中大夫,他處理法律事務公平公正,為當時人所稱讚,進爵彭陽縣公,增加食邑一千戶[17][18]

當初,梁朝興州刺史席固獻出興州歸附西魏,宇文泰任命席固為豐州刺史。席固到豐州任職很長時間,還是習慣用南梁法令,所有的措施很多都不符合治典。朝廷慎密商議要將其席固替換,但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命令令狐整暫時鎮守豐州,委託令狐整替代席固的方略。令狐整廣布威恩,傾力安撫接納,數月時間,教化遍布州府。朝廷於是任命令狐整為豐州刺史,任命席固為湖州刺史。豐州原來的治所比較偏僻,不是地方中心,賦稅勞役參差,勞逸不均。令狐整請求將州治所遷往武當郡,得到詔書批准。令狐整鼓勵安撫訓導民眾,遷移來的人就像回到家一樣,很短的時間,新州城已經完備。席固轉任時,他的部下很多都願意留在令狐整身邊,令狐整向他們告知朝廷制度,不同意留下,席固的部下都流淚離去[19]。當令狐整任期滿而繼任刺史到來時,民眾和官吏依依不捨,扶老攜幼相送,遠近之人都集中而來,令狐整數日停留才能走出州境,他就是如此得人心。令狐整又出任御正中大夫,外任中華郡太守,轉任同州司會,改任始州刺史。令狐整善於分辨真偽,特別擅長行政之術,勤於政務廉潔謹慎,時刻注意不要過分,所以多次任內外官職,都留下好名聲。天和六年(571年),令狐整升任大將軍,增加食邑總計二千一百戶[20][18]

晉公宇文護剛開始掌握大權時,想以令狐整為親信。令狐整表示承當不起而加以推辭,非常不順宇文護的心意,宇文護因此而疏遠他。天和七年(572年),宇文護被定罪誅殺,附和他的人都被治罪,而令狐整卻得以保全,當時人都稱讚他有先見之明。建德二年(573年),令狐整去世,虛歲六十一。朝廷贈予令狐整原本的官職,加鄜宜豳鹽四州諸軍事、鄜州刺史,諡號。其子令狐熙繼承爵位[21][22]

家庭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 令狐休,北周儀同三司、合州刺史

子女

[編輯]
  • 令狐熙,隋朝上開府、安州刺史、武康郡公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36》,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67》,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周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八》:令狐整字延保,燉煌人也,本名延,世為西土冠冕。曾祖嗣、祖詔安,並官至郡守,咸為良二千石。父虬,早以名德著聞,仕歷瓜州司馬、燉煌郡守、郢州刺史,封長城縣子。大統末,卒於家。太祖傷悼之,遣使者監護喪事,又敕鄉人為營墳壟。贈龍驤將軍、瓜州刺史。
  2. ^ 《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也,本名延。世為西土冠冕。曾祖嗣,祖紹安,官至郡守,咸為良二千石。父虬,早以名德著聞,仕歷瓜州司馬、敦煌郡守、郢州刺史,封長城縣子。魏大統末,卒於家。周文帝傷悼之,遣使者監護喪事,又敕鄉人為營墳壟。贈龍驤將軍、瓜州刺史。
  3. ^ 《周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八》:整幼聰敏,沉深有識量。學藝騎射,並為河右所推。刺史魏東陽王元榮辟整為主簿,加蕩寇將軍。整進趨詳雅,對揚辯暢,謁見之際,州府傾目。榮器整德望,嘗謂僚屬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城重器,豈州郡之職所可縶維。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當委以庶務,書諾而已。」
  4. ^ 《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整幼聰敏,沈深有識量,學藝騎射,並為河右所推。刺史魏東陽王元榮辟整為主簿,加蕩寇將軍。整進趨詳雅,對揚辯暢,謁見之際,州府傾目。榮器整德望,嘗謂僚屬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成重器,豈州郡之職所可縶維?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當委以庶務,畫諾而已。」
  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九》:徽以五十騎行,既至,止於賓館;彥見徽單使,不以為疑。徽遣人微勸彥歸朝,彥不從;徽又使贊成其留計,彥信之,遂來至館。徽先與州主簿敦煌令狐整等密謀,執彥於坐,責而縛之;因宣詔慰諭吏民,且雲「大軍續至」,城中無敢動者,遂送彥於長安。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九》:初,張保欲殺州主簿令狐整,以其人望,恐失眾心,雖外相敬,內甚忌之。整陽為親附,因使人說保曰:「今東軍漸逼涼州,彼勢孤危,恐不能敵,宜急分精銳以救之。然成敗在於將領,令狐延保,兼資文武,使將兵以往,蔑不濟矣。」保從之。
  7. ^ 《周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八》:頃之,魏孝武西遷,河右擾亂,榮仗整防捍,州境獲寧。及鄧彥竊瓜州,拒不受代,整與開府張穆等密應使者申徽,執彥送京師。太祖嘉其忠節,表為都督。尋而城民張保又殺刺史成慶,與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構逆,規據河西。晉昌人呂興等復害郡守郭肆,以郡應保。初,保等將圖為亂,慮整守義不從,既殺成慶,因欲及整。以整人之望也,復恐其下叛之,遂不敢害。雖外加禮敬,內甚忌整。整亦偽若親附,而密欲圖之。陰令所親說保曰:「君與仲和結為唇齒,今東軍漸逼涼州,彼勢孤危,恐不能敵。若或摧衄,則禍及此土。宜分遣銳師,星言救援。二州合勢,則東軍可圖。然後保境息人,計之上者。」保然之,而未知所任。整又令說保曰:「歷觀成敗,在於任使。所擇不善,旋致傾危。令狐延保兼資文武,才堪統御,若使為將,蔑不濟矣。」保納其計,具以整父兄等並在城中,弗之疑也,遂令整行。整至玉門郡,召集豪傑,說保罪逆,馳還襲之。先定晉昌,斬呂興。進軍擊保。州人素服整威名,並棄保來附。保遂奔吐谷渾。
  8. ^ 《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頃之,孝武西遷,河右擾亂。榮杖整防捍,州境獲寧。及鄧彥竊據瓜州,拒不受代,整與開府張穆等密應使者申徽,執彥送京師。周文嘉其忠節,表為都督。尋而城人張保又殺刺史成慶,與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構逆,規據河西。晉昌人呂興等復害郡守郭肆,以郡應保。初,保等將圖為亂,慮整守義不從,既殺成慶,因欲及整。然人之望,復恐其下叛之,遂不敢害。雖外加禮敬,內甚忌整。整亦偽若親附,而密欲圖之。陰令所親說保曰:「君與仲和結為唇齒,今東軍漸逼涼州,彼勢孤危,恐不能敵。若或摧衄,則禍及此土。宜分遣銳師,星言救援。二州合勢,則東軍可圖。然後保境息人,計之上者。」保然之,而未知所任。整又令說保曰:「歷觀成敗,在於任使,所擇不善,旋致傾危。令狐延保兼資文武,才堪統御,若使為將,蔑不濟矣。」保納其計,且以整父兄等並在城中,弗之疑也,遂令整行。整至玉門郡,召集豪傑,說保罪逆,馳還襲之。先定晉昌,斬呂興,進軍擊保。州人素服整威名,並棄保來附。保遂奔吐谷渾。
  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九》:整行及玉門,召豪傑述保罪狀,馳還襲之。先克晉昌,斬呂興;進擊瓜州,州人素信服整,皆棄保來降,保奔吐谷渾。
  10. ^ 《周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十二年,瓜州刺史成慶為城人張保所殺,都督令狐延等起義逐保,啟請刺史。以徽信洽西土,拜假節、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儉約率下,邊人樂而安之。
  11. ^ 《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十二年,瓜州刺史成慶為城人張保所殺,都督令狐延等起義逐保,啟請刺史。以徽信洽西土,拜假節、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儉約率下,邊人樂而安之。
  12. ^ 《周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八》:眾議推整為刺史。整曰:「本以張保肆逆,毒害無辜,闔州之人,俱陷不義。今者同心戮力,務在除凶,若其自相推薦,復恐效尤致禍。」於是乃推波斯使主張道義行州事。具以狀聞。詔以申徽為刺史。征整赴闕,授壽昌郡守,封(驤)〔襄〕武縣男,邑二百戶。太祖謂整曰:「卿少懷英略,早建殊勛,今者官位,未足酬賞。方當與卿共平天下,同取富貴。」遂立為瓜州義首。仍除持節、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大都督。
  13. ^ 《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眾議推整為刺史。整曰:「本以張保肆逆,殺害無辜,闔州之人,俱陷不義。今者同心,務在除凶,若共相推薦,復恐效尤致禍。」於是乃推波斯使主張道義行州事。具以狀聞。詔以申徽為刺史。征整赴闕,授壽昌郡守,封襄武縣男。周文謂整曰:「卿早建殊勛,今官位未足酬賞,方當與卿共平天下,同取富貴。」遂立為瓜州義首。
  14. ^ 14.0 14.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九》:眾議推整為刺史,整曰:「吾屬以張保逆亂,恐闔州之人俱陷不義,故相與討誅之;今復見推,是效尤也.」乃推魏所遣使波斯者張道義行州事,具以狀聞。丞相泰以申徽為瓜州刺史,召整為壽昌太守,封襄武男。整帥宗族鄉里三千餘人入朝,從泰征討,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
  15. ^ 《周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八》:整以國難未寧,常願舉宗效力。遂率鄉親二千餘人入朝,隨軍征討。整善於撫馭,躬同豐約,是以人眾並忘羈旅,盡其力用。遷使持節、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太祖常從容謂整曰:「卿遠祖立忠而去,卿今立忠而來,可謂積善餘慶,世濟其美者也。」整遠祖漢建威將軍邁,不為王莽屈,其子稱避地河右。故太祖稱之雲。尋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太祖又謂整曰:「卿勛同婁、項,義等骨肉,立身敦雅,可以范人。」遂賜姓宇文氏,並賜名整焉。宗人二百餘戶,並列屬籍。
  16. ^ 《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整以國難未寧,常願舉宗效力,遂率鄉親二千餘人入朝,隨軍征討。整善於撫馭,躬同豐約,是以士眾並忘羈旅,盡其力用。周文嘗從容謂整曰:「卿遠祖〔立忠而去,卿今〕立忠而來,可謂積善餘慶,世濟其美者也。」整遠祖漢建威將軍邁,不為王莽屈,其子稱避地河右,故周文稱之雲。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周文又謂整曰:「卿勛同婁、項,義等骨肉,立身敦雅,可以范人。」遂賜姓宇文氏,並賜名整焉。宗人二百餘戶,並列屬籍。
  17. ^ 《周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八》:孝閔帝踐阼,拜司憲中大夫。處法平允,為當時所稱。進爵彭陽縣公,增邑一千戶。
  18. ^ 18.0 18.1 《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周孝閔帝踐阼,拜司憲中大夫,處法平允,為當時所稱。進爵彭城縣公。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來附,周文以固為豐州刺史。固蒞職既久,猶習梁法,凡所施為,多虧政典。朝議密欲代之,而難其選。令整權鎮豐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廣布威恩,傾身撫接,數月之間,化洽州府。於是除整豐州刺史,以固為湖州。豐州舊不居民中,賦役參集,勞逸不均。整請移居武當,詔可其奏。獎勵撫導,遷者如歸,旬月之間,城府周備。固之遷也,其部曲多願留為整左右,整諭以朝制,弗之許焉,莫不流涕而去。及整秩滿代至,人吏戀之,老幼送整,遠近畢集,數日停留,方得出界。其得人心如此。
  19.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七》: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降魏,周太祖以固為豐州刺史。久之,固猶習梁法,不遵北方制度,周人密欲代之,而難其人,乃以司憲中大夫令狐整權鎮豐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廣布恩威,傾射撫接,數月之間,化洽州府。於是除整豐州刺史,以固為湖州刺史。整遷豐州於武當,旬日之間,城府周備,遷者如歸。固之去也。其部曲多願留為整左右,整諭以朝制,弗許,莫不流涕而去。
  20. ^ 《周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八》: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來附,太祖以固為豐州刺史。固蒞職既久,猶習梁法,凡所施為,多虧治典。朝議密欲代之,而難其選。遂令整權鎮豐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廣布威恩,傾身撫接,數月之間,化洽州府。於是除整豐州刺史,以固為湖州。豐州舊治,不居人民,賦役參集,勞逸不均。整請移治武當,詔可其奏。獎勵撫導,遷者如歸,旬月之間,城府周備。固之遷也,其部曲多願留為整左右,整諭以朝制,弗之許也,流涕而去。及整秩滿代至,民吏戀之,老幼送整,遠近畢集,數日停留,方得出界。其得人心如此。拜御正中大夫,出為中華郡守,轉同州司會,遷始州刺史。整雅識情偽,尤明政術,恭謹廉慎,常懼盈滿,故歷居內外,所在見稱。天和六年,進位大將軍,增邑通前二千一百戶。
  21. ^ 《周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八》:晉公護之初執政也,欲委整以腹心。整辭不敢當,頗迕其意,護以此疏之。及護誅,附會者咸伏法,而整獨保全。時人稱其先覺。建德二年卒,時年六十一。贈本官,加鄜宜豳鹽四州諸軍事、鄜州刺史,諡曰襄。子熙嗣。
  22. ^ 《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拜御正中大夫,出為中華郡守,轉同州司會,遷始州刺史。整雅識情偽,尤明政術,恭謹廉慎,常懼盈滿,故歷居內外,所在見稱。進位大將軍。晉公護之初執政也,欲委整以腹心。整辭不敢當,頗忤其意,護以此疏之。及護誅,附會者咸伏法,而整獨保全。時人稱其先覺。卒。贈本官,加四州諸軍事、鄜州刺史,諡曰襄。子熙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