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德河級航空母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易北河號設計圖
概況
使用者  納粹德國海軍
規劃數 2
完成數 0
取消數 2
技術數據
排水量
  • 亞德河號:18,160公噸(17,870長噸;20,020短噸)[1]
  • 易北河號:17,527長噸(17,808公噸)[1]
全長 203公尺(666英尺0英寸)
全寬 艦體:22.6公尺(74英尺2英寸) 飛行甲板:27公尺(88英尺7英寸)
吃水 滿載:8.85公尺(29.0英尺)[1]
動力來源
  • 亞德河號:
  • 2 × 蒸汽輪機
  • 2 × 三槳葉螺旋槳
  • 26,000匹軸馬力(19百萬瓦特)[1]
  • 易北河號:
  • 2 × 電動機
  • 2 × 四槳葉螺旋槳
  • 26,000匹軸馬力(19百萬瓦特)[1]
速度 19(35公里每小時;22英里每小時)[2][a]
續航距離 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22英里每小時)航速可行駛9,000海里(17,000公里;10,000英里)[1]
乘員
  • 亞德河號:883名
  • 易北河號:約900名
武器裝備
  • 12 × 105公釐(4.1英寸)艦炮
  • 10 × 37公釐(1.5英寸)高射炮
  • 24–32 × 20公釐(0.79英寸)機炮
艦載機 24架
飛行設施 2座彈射器[4]

亞德河級航空母艦包括兩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海軍計劃改造成輔助航空母艦的客輪。這兩艘船於1935年分別命名為波茨坦號英語SS Empire Fowey[b]格奈森瑙號英語SS Gneisenau (1935)[c],由德國航運公司北德意志-勞埃德在和平時期營運。二戰爆發後,這些船隻被德國海軍徵用作運輸工具,並於1942年5月制定針對這兩艘船的航空母艦改裝計劃。這兩艘船的配置並不完全相同,但尺寸相似,因此可以進行相同配置的改裝。

改造過程中,格奈森瑙號和波茨坦號的工程代號分別為亞德河號[d]和易北河號[e]。改裝完成後,兩艦預計可以搭載12架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和12架Bf-109戰鬥機。亞德河號的改造工程並沒有開始,1942年11月工程被取消。她以一艘運兵船的身份回到艦隊重新服役,但在波羅的海西部被水雷擊沉。易北河號在1942年12月就開始改造過程,但到1943年2月工程停止時,只完成部分乘客艙結構的拆除作業。她在哥騰哈芬被改裝成軍營船,戰爭結束後被英國扣押。她一直使用到1976年,之後被拆解。同級別的第三艘遠洋客輪沙恩霍斯特號英語SS Scharnhorst (1934)[f]大日本帝國海軍買下,並改裝成特設航母神鷹號[6][8]。神鷹號最終在濟州島以西的海面被美國海軍潛艇用魚雷擊沉。[9]

改建經緯[編輯]

改造前的波茨坦號(上)和格奈森瑙號(下)

1941年5月,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g]戰艦被擊沉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1942年3月,其姊妹艦提爾皮茨號[g]又差點被英軍航空母艦的艦載機發射的魚雷擊沉。自此之後,德國海軍確定擁有航空母艦的必要性[11]。為此,1940年4月停工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h]的建造工作於1942年3月再次開工[15]。此外,德國海軍還決定將數艘艦船改裝成輔助航空母艦。決策部門選定包括格奈森瑙號、波茨坦號和歐羅巴號英語SS Europa (1928)[16]等幾艘客輪,以及尚未完工的塞德利茨號[i]重巡洋艦進行改裝。格奈森瑙號和波茨坦號兩船建於1930年代中期[4][6],二戰爆發之前由北德意志-勞埃德航運公司運營執航東亞航線[4][6],戰爭爆發後被德國海軍徵用為運兵船。[19]

在將這些客輪改裝成航空母艦的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發現船體有穩定性不足的問題。這個問題本來可以通過增加船體水下突出部或者在船底加裝壓艙物來解決。壓艙物由「混凝土裝甲」組成,即在吃水線以下的船體兩側鋪設一層混凝土。有關格奈森瑙號(改建工程名為亞德河號[j])的改建工作從未開始。該項目於1942年11月25日被放棄。波茨坦號的改造項目名為易北河號,經過重新設計以修正穩定性問題[4]。船體突出部和混凝土裝甲方案被新方案——第二層船殼所代替[20]。該船的改造工程於1942年12月開始,到1943年2月2日工程停止時,只拆除上層客艙設施[19]。這是由於德國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k]海軍元帥在前一個月辭職所致[11]。雷德爾辭職是為了抗議阿道夫·希特勒巴倫支海海戰後發布的關於將所有水面大型艦隻全部退役拆解的命令[22]

改裝計劃終止後,格奈森瑙號重新回到海軍艦隊擔任起運兵船的職務[3],最終於1943年5月2日在波羅的海被水雷炸沉[3]。波茨坦號在哥騰哈芬被改造成一艘軍營船,並在那裡度過餘下的戰爭時光。德國戰敗後,這艘船於1946年6月20日被英國作為戰爭賠償扣押[5]。英軍將其編入運輸船隊,改名為帝國福伊號[b][5]。1960年,她又被賣給巴基斯坦,被改名為Safina-E-Hujjaj號繼續營運,直到1976年才將其拆解。[5][19]

技術特徵[編輯]

亞德河號水線長191公尺(627英尺),全長203公尺(666英尺)。易北河號的水線長189公尺(620英尺),總長也是203米。兩艦的設計吃水深度為5.1公尺(17英尺),滿載時預計吃水8.85公尺(29.0英尺)。亞德河號的標準排水量為18,160公噸(17,870長噸;20,020短噸)[1][l],而易北河號的標準排水量則為17,527公噸(17,250長噸;19,320短噸)。兩艦的船體均採用鋼結構焊接而成,有十二個密封艙和一個雙層底。亞德河號計劃乘員由79名軍官和804名士兵組成,其中還包括134名德國空軍作戰人員。易北河號的艦員安排並未有具體記載,但總體大約有900名官兵[19]

亞德河號的動力來自兩座DESCHIMAG英語Deschimag制齒輪傳動蒸汽輪機。兩座蒸汽輪機各驅動一具三槳葉螺旋槳。蒸汽由4台單爐門高壓鍋爐提供。易北河號的推進系統包括兩台分別由渦輪發電機驅動的電動馬達組成。每台電動馬達各驅動一具四槳葉螺旋槳。這兩艘船的發動機額定功率為26,000匹軸馬力(19,000千瓦特),最高時速為21(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然而在實際服役時限速為19節(35公里每小時;22英里每小時)。兩艦可以以19節航速達到最大9,000海里(17,000公里;10,000英里)[1][19]距離。

Bf-109T-1艦載機

經過改裝後,這些艦隻將裝備多門高射炮。重型高射炮組由8門105公釐(4.1英寸)SK33年式雙管火炮組成[19]。炮架為多普LC/31型(Dopp LC/31),原本是為88公釐(3.5英寸)SK31年式火炮英語8.8 cm SK C/31 naval gun所設計。LC/31型炮架是三軸穩定型並能夠將炮管抬升至仰角80°,這使得火炮可以擊中在12,500公尺(41,000英尺)高度飛行的目標。針對海面目標,這些艦炮的最大射程可達17,700公尺(58,100英尺)[23]。這些艦炮發射15.1公斤(33英磅)重的定裝彈藥;彈藥種類包括高爆彈、高空燃燒彈以及照明彈[24]。隨艦共配備3200發彈藥[19]

近程防空武器包括12門37公釐(1.5英寸)30年式速射高炮和24至32門20公釐(0.79英寸)38年式高射炮[19]。37毫米口徑高炮是單裝炮,每分鐘可發射約30發炮彈。在最大仰角85°時,這幾門高射炮可以擊落6,800公尺(22,300英尺)高度的目標[25]。隨艦裝備有20000發37毫米炮彈。20毫米機炮是一種彈匣供彈式自動武器,每分鐘可發射500發子彈。為這些機炮供彈的彈夾有20發裝和40發裝兩種,總備彈量達48000發[19][26]

艦載機設施包括一個186公尺(610英尺)長,27公尺(89英尺)寬的飛行甲板。全部的艦載機都被安置在一個148公尺(486英尺)長、18公尺(59英尺)寬的單層機庫里[20]。機庫頂部採用20公釐(0.79英寸)克虜伯「Wotan hart」裝甲鋼保護,側壁裝甲厚度為10至15公釐(0.39至0.59英寸)[19][m]。隨艦配置的空戰力量包括12架Bf-109T戰鬥機和12架Ju-87E「斯圖卡」俯衝轟炸機[1][n]。Bf 109T戰鬥機是Bf-109E的艦載機版本,該型號的翼展比陸基型的長,以便於達成更短的起飛滑跑距離[28]。Ju-87E俯衝轟炸機是Ju-87D的艦載機版本,專門為彈射起飛進行改裝,並配備制動裝置[29]

腳註[編輯]

注釋[編輯]

  1. ^ 另有來源記為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3]
  2. ^ 2.0 2.1 譯名參考自《二戰航母全覽》。[5]
  3. ^ 譯名參考自《二戰航母全覽》[3],另有來源譯為「格奈森諾」號。[1]
  4. ^ 譯名參考自《世界航空母艦全覽》[1],德文原名「Hilfs-Flugzeugtraeger Jade[6],另有來源譯為「雅德河」號。[6]
  5. ^ 譯名參考自《世界航空母艦全覽》[1],德文原名「Hilfs-Flugzeugtraeger Elbe」。[4]
  6. ^ 譯名參考自《二戰航母全覽》。[7]
  7. ^ 7.0 7.1 譯名參考自《消逝的巨獸: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戰艦》。[10]
  8. ^ 譯名參考自《世界航空母艦全覽》[12],另有來源譯為「格拉夫·齊柏林」號。[13][14]
  9. ^ 譯名參考自《德國巡洋艦史》[17],另有來源譯為「賽德利茨」號。[18]
  10. ^ 僅為工程代號,實際並未正式賦予航空母艦艦名。[3]
  11. ^ 譯名參考自《國際展望》。[21]
  12.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610公噸(18,320長噸;20,510短噸)。[3]
  13. ^ 「Wotan weich」和「Wotan hart」,得名於北歐神祗奧丁,是克虜伯公司為德國海軍研製的兩種裝甲鋼。「Wotan hart」的斷裂強度為85-96平方毫米,延展性可達20%。[27]
  14. ^ 另有來源記為12架Bf 109T戰鬥機和12架Ju 87C俯衝轟炸機。[2][4][3]

引文[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王子午,第179頁
  2. ^ 2.0 2.1 Gröner,第74頁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劉怡,第386頁
  4. ^ 4.0 4.1 4.2 4.3 4.4 4.5 劉怡,第382頁
  5. ^ 5.0 5.1 5.2 5.3 劉怡,第383頁
  6. ^ 6.0 6.1 6.2 6.3 6.4 劉怡,第385頁
  7. ^ 劉怡,第289頁
  8. ^ Stille,第42頁
  9. ^ Stille,第43頁
  10. ^ 劉怡 & 消逝的巨獸,第216頁
  11. ^ 11.0 11.1 Garzke & Dulin,第296頁
  12. ^ 王子午,第174頁
  13. ^ 王義山,第270頁
  14. ^ 俞東海,第156頁
  15. ^ Gröner,第72頁
  16. ^ 劉怡,第372頁
  17. ^ 德國巡洋艦史,第116頁
  18. ^ 世界重巡洋艦全集,第144頁
  19.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Gröner,第74頁
  20. ^ 20.0 20.1 王子午,第178頁
  21. ^ 國際展望 2005 18,第76頁
  22. ^ Gardiner & Chesneau,第221頁
  23. ^ Campbell,第247頁
  24. ^ Campbell,第248頁
  25. ^ Campbell,第256頁
  26. ^ Campbell,第258頁
  27. ^ Gröner,第x頁
  28. ^ Caldwell & Muller,第80頁
  29. ^ Kay & Couper,第157頁

參考資料[編輯]

參考期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