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烏什哈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什哈達
伊爾根覺羅
封爵輕車都尉
旗籍滿洲正黃旗
世居地/穆昆吉林
出生不詳
逝世嘉慶三年(1798年)

烏什哈達(?—1798年),一作伍什哈達[1]伊爾根覺羅氏[2]滿洲正黃旗[2][3],歷任前鋒、侍衛、都統、領隊大臣等職,從征緬甸金川台灣等地,因戰功賜法福哩巴圖魯勇號,兩次「圖像紫光閣」。嘉慶三年(1798年),參與平定川楚教亂,戰死,贈輕車都尉

生平

[編輯]

烏什哈達為吉林[2][3],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閒散身份授前鋒[2]。二十七年(1762年),駐防伊犁[2]。次年(1763年),授前鋒藍翎長[2]。二十九年(1764年),升為前鋒校[2]。三十一年(1766年),烏什哈達從征緬甸,三十三年(1768年),以軍功賞法福哩巴圖魯勇號,授三等侍衛[2]。三十五年(1770年),從征金川,次年,攻克巴朗拉西面山梁、卡座[2]。三十七年二月(1772年),先前占據的山峰被對方攻克,不久,烏什哈達又率軍奪回,並全殲敵軍,乾隆帝以其功過相抵未與追究[2]。三月,攻克資哩寨城,予以敘功[2]。三十九年(1774年),攻克羅博瓦山碉堡,獲荷包、燧囊等賞賜[2]。四十年(1775年),烏什哈達數次於雅瑪朋寨、瓦喇占等處立功,次年凱旋,封騎都尉加一雲騎尉世職,賜銀緞[2],畫像陳列於紫光閣,位列平金川前五十功臣之一[4]

不久,授和田領隊大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烏什哈達與和田辦事大臣德風互相攻訐,經欽差大臣復興調查,發現德風素來輕視東三省出身的烏什哈達,以至於烏什哈達官報私仇以洩憤[2]。德風私吞錢財屬實,依法治罪,但烏什哈達也因誇大德風之罪名而被革職,發往烏什邊卡效力[5]。四十九年(1784年),復授頭等侍衛,虎槍營營長。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烏什哈達改任健銳營翼長,出征台灣,參與平定林爽文之變,與普爾普合兵一處由茅港進發,攻打諸羅等地屯聚的民變勢力,各府縣之間的道路得以被打通,烏什哈達因此被賞還法福哩巴圖魯勇號[5]。五十三年(1788年),由水路擒獲民變頭目莊大田乾隆帝表揚烏什哈達戰功,在聖旨中說道,「官兵直抵瑯嶠時,烏什哈達帶領水師兵丁,順風速檣而至,四面合圍,水陸並進,俾莊大田得以即時獲擒,勇往可嘉!烏什哈達著交部查照功牌議給世職[5]。」凱旋後,再次將其畫像陳列於紫光閣,位列平定台灣後三十功臣之首[6]。乾隆帝命詞臣為其作贊[5],內容為[7]

金川領隊,不畏嶫岌。領水師兵,豈亦所習?連檣海口,合勢圍急。大田就擒,志堅功立。

不久,授吉林副都統,再調齊齊哈爾副都統、熊岳副都統[5]。五十六年(1791年),調任鑲紅旗蒙古副都統[5]。五十九年(1794年),因謊報廓爾喀軍務,被革職發往伊犁[5]

嘉慶元年(1796年),烏什哈達被釋回,派往河南當差。當時恰逢川楚教亂爆發,烏什哈達請求前往湖北軍前效力,賞頭等侍衛,跟隨副都統鄂輝赴襄陽進剿,殲滅各部起事教徒甚多,賞大小荷包[5]。二年二月(1797年),派駐襄陽城西岸,有教徒七八百人在古河口偵查,被烏什哈達擊破,斃者過半[5]。不久,移防四川石砫廳。九月,率領副將達桑阿等由甲溪一路攻至白崖山,攻破第一層木卡,教徒投水而死者五百餘人[5]。三年正月(1798年),教首王三槐等在梁山、墊江一帶騷擾,又由臨江寺至白崖山會合渡江,當時教眾有船數十停靠岸邊,人數不下數千之眾[5]。烏什哈達不顧兵力劣勢出迎抵禦,寡不敵眾而死,清廷加等撫恤,贈輕車都尉世職,由長子圖爾弼善承襲[8]

家族

[編輯]

見鄂恆《伊爾根覺羅氏家傳》、鄂恆鄉試同年譜: (嘉慶24年[1819]己卯科)

  • 父母:穆森泰,從吉林黑龍江處挑三音哈哈入京,任三等侍衛,後任二等侍衛、外放塔爾巴哈台卡倫侍衛,成袞扎布屬下,犯事被革,妻札笏佗氏。
  • 堂兄:御前頭等侍衛副都統銜賞穿黃馬褂圖倫楚,為將軍兆惠屬下。
  • 妻:瓜爾佳氏
  • 子:圖勒弼善,鑾儀衛冠軍使、世襲輕都尉,革職降三等侍衛。正妻西拉特氏(父正黃旗蒙古、世襲騎都尉、二等侍衛德興),繼妻舒穆祿氏是武勛王揚古利公家族後裔,即一等侯伊爾德之孫荊州將軍巴琿岱直系後裔世管佐領舒爾占的孫女,世管佐領明英(銘英)、克勤莊郡王雅朗阿女婿多羅額駙明勛的胞姐妹;圖勒弼善兄弟有圖勒福,三等侍衛;進士圖隆阿
  • 孫:道光進士、官西安知府鄂恆,娶楊氏(祖父鑲黃旗漢軍、陝西靜寧協副將楊長楙)。
  • 堂侄:德英阿,清史稿記作赫業氏,曾任綏遠將軍、成都將軍署四川總督、伊犁將軍、正白旗蒙古都統,晉贈太子太保,道光命慶郡王綿愍賜奠,諡剛果。其子侍衛伊昌襲雲騎尉。
  • 孫女:鄂恆胞姐,嫁林則徐好友烏魯木齊都統(博爾濟吉特氏)保恆,其子進士錫淳、伊犁將軍錫綸。
  • 曾孫女:嫁陝甘總督全保第五子太僕寺主事圖喀達,其兄弟有進士鼐滿達齊斌達阿彥達

引注

[編輯]
  1. ^ 中央研究院. 乌什哈达. 中央研究院. [2018-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佚名 & 王鍾翰註解 1987,第2051頁
  3. ^ 3.0 3.1 趙爾巽等 1998,第10991頁
  4. ^ 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編輯部. 紫禁城 (156): 141. 2008.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佚名 & 王鍾翰註解 1987,第2052頁
  6. ^ 廷臣奉敕撰 1788,第313頁
  7. ^ 廷臣奉敕撰 1788,第314頁
  8. ^ 佚名 & 王鍾翰註解 1987,第2053頁

參考資料

[編輯]
  • 廷臣奉敕撰.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1788. 
  • 佚名; 王鍾翰註解. 《清史列传》. 中華書局. 1987. ISBN 9787101003703. 
  • 趙爾巽等. 《清史稿》. 中華書局. 1998. ISBN 9787101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