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上層階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層階級

現代社會中的上層階級是由社會地位最高、通常是階級社會最富有的成員以及擁有最大政治權力的人組成的社會階層。[1] 在這一觀點下,上層階級通常以巨額財富為特徵,這些財富往往代際繼承。[2] 在20世紀之前,人們更加強調「貴族階層」,這一概念突出的是代代相傳的貴族身份,而不僅僅是近代獲得的財富。[3]

由於一個社會的上層階級可能已不再直接統治他們所居住的社會,他們通常被稱為舊上層階級,並且在文化上常常與在現代社會民主制度中主導公共生活的新興富裕中產階級有所區別。按照傳統上層階級的觀點,個人的財富或名聲無論多麼顯赫,如果其出身背景不顯赫,也無法成為上層階級的一員。要想被視為上層階級的一部分,必須出生於該階層的家庭,並在特定的方式下成長,以理解並共享上層階級的價值觀、傳統和文化規範。該術語通常與上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工人階級等詞彙一起使用,用於構建社會分層的模型。

歷史含義

[編輯]
1730年左右的法戈阿加·阿羅斯奎塔家族畫像,畫家不詳。該家族是新西班牙墨西哥城的上層階級之一。

在一些文化中,歷史上的上層階級成員通常不需要靠工作謀生,因為他們的生活由收益或繼承的投資(通常是房地產)所支撐,儘管他們實際擁有的金錢可能少於商人。[4]

上層階級的地位通常來源於家庭的社會位置,而非個人的成就或財富。上層階級的成員大多由貴族、統治家族、有頭銜者及宗教領袖等組成。這些人通常是生於該階層,歷史上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性較低。

佩德羅·蘇貝爾卡索繪製的殖民時期智利舞會場景。在西班牙帝國的美洲殖民地,上層階級主要由歐洲人和出生於美洲的西班牙人構成,並深受歐洲風尚影響。

在許多國家,「上層階級」一詞通常與世襲土地所有權密切相關。在許多前工業社會中,儘管其他社會階層在法律上並不被禁止擁有土地,但政治權力往往掌握在土地擁有者手中。歐洲的上層土地所有者通常也是有頭銜的貴族成員,儘管並不一定如此——貴族頭銜的普及程度在不同國家間差異很大。一些國家的上層階級幾乎完全沒有頭銜,例如波蘭-立陶宛聯邦什拉赫塔階層。[5]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

[編輯]
1909年倫敦的高端百貨公司哈羅德百貨

大不列顛愛爾蘭,「上層階級」傳統上包括擁有土地的鄉紳階層以及擁有世襲頭銜的貴族家庭。大多數中世紀之後的貴族家庭起源於商人階層,並在14世紀至19世紀期間被授予貴族頭銜,同時與舊有的貴族和鄉紳階層通婚。[6]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這一術語也開始用於指代富有且有權勢的管理階層與專業階層成員。 自1922年愛爾蘭獨立以來,上層階級在愛爾蘭共和國幾乎已經消失。由英國君主授予的愛爾蘭貴族頭銜在愛爾蘭憲法中不被承認。當代愛爾蘭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由工人階級與中產階級構成的雙層社會結構(除少數富有的億萬富翁外)。

美國

[編輯]
伊迪絲·華頓1920年獲得普立茲獎的小說《純真年代》首版封面,該小說背景設定在19世紀70年代的紐約上層社會

美國的上層階級是一個社會群體,由那些因經濟財富而擁有最高社會地位的人組成。[7][8]

據估計,美國的上層階級人口占比不足1%。根據2001年至2012年的蓋洛普民調數據,在自我認同方面,98%的美國人會將自己歸為其他五個社會階層術語中的一類,其中48%到50%的人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9]

美國上層階級的主要特徵是能夠通過資產管理和投資等方式,從財富中獲得巨額收入,而不是依賴於薪資勞動來維持生計。儘管如此,當今的大多數上層階級成員仍會從事某種形式的工作,這與過去的上層階級有所不同。[10][11][12]

在當代社會學家(如詹姆斯·亨斯林和丹尼斯·吉爾伯特)的研究中,成功的企業家執行長投資銀行家風險投資家、繼承巨額財富的人、知名人士,以及少數專業人士,通常被視為上層階級的一部分。[10] 不同的上層階級家庭之間可能存在社會聲望的差異。例如,一位A-list演員的社會聲望可能不如一位前美國總統[11] 但所有這些人都因其極高的影響力和財富而被認為屬於上層階級。[10]

在美國財富頂端的階層中,2004年億萬富翁人數大幅增加。據《福布斯》雜誌報道,美國目前有374位億萬富翁。自1980年代初以來,這一數量增長迅猛,當時《福布斯400富豪榜》上個人的平均淨資產為4億美元,而今天[何時?],平均淨資產已達到28億美元。

上層階級家庭……主導著美國的企業界,並在國家的政治、教育、宗教和其他制度中擁有不成比例的影響力。在所有社會階層中,上層階級成員也擁有最強的團結感和「同類意識」,這種意識超越國界,甚至遍及全球。

——威廉·湯普森 & 約瑟夫·希基,《聚焦社會》,2005[11]

自1970年代以來,美國的收入不平等不斷加劇,其中最頂層的1%(主要是前0.1%)的收入增長遠超社會其他群體。[13][14][15]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也將此現象視為對社會的威脅,稱其為「一個非常令人不安的趨勢」。[16][17]

根據威廉·多姆霍夫在其著作《誰統治美國?》中的觀點,美國財富的分配狀況是上層階級影響力的最突出體現。美國最頂層的1%人口擁有大約34%的財富,而底層80%的人口則僅擁有約16%的財富。這種巨大差距清楚地展現了美國在絕對意義上財富分配的不平等。[18]

1998年,《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鮑勃·赫伯特首次將現代美國的富豪群體稱為「捐贈者階層」[19]。他將這個階層定義為一個極小的群體,僅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個百分點,但他們的錢能買到大量的政治通道和影響力」。這一說法強調了政治捐款與權力之間的緊密聯繫。

此後,相關研究與報道也揭示了「捐贈者階層」在美國選舉中的巨大影響。例如,2016年總統選舉期間,《紐約時報》指出,主要政治捐款幾乎都來自少數富裕家族,這些家族通過資助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左右政治議程和候選人立場[20]

在美國政治結構中,這種現象引發了對「金錢政治」的廣泛關注和批評,認為它削弱了普通公民在民主過程中的發言權。

另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artels, Larry. Rich people rule!. 2014-04-08 [2016-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7) –透過www.washingtonpost.com. 
  2. ^ Akhbar-Williams, Tahira. 类结构. Smith, Jessie C. (編). 非裔美国人流行文化百科全书,第 1 卷. ABC-CLIO. 2010: 322 [29 October 2015]. ISBN 978-0-313-3579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November 2015). 
  3. ^ 格雷戈里·曼西奧斯. 美国的阶级 – 2009. 羅滕伯格, 寶拉 S. (編). 美国的种族、阶级和性别:一项综合研究 8th. 紐約: Worth Publishers. 2010: 179. ISBN 978-1-4292-1788-0. 
  4. ^ 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 衛報 (衛報新聞和媒體有限公司). 2011 [2018 年 9 月 15 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15九月 2018). 
  5. ^ Skwarczyński, Paweł. 16 世纪初波兰的封建主义问题. 斯拉夫語和東歐評論 (索爾茲伯里宅邸,車站路,劍橋劍橋郡英格蘭: 現代人文科學研究會). June 1956, 34 (83): 302. JSTOR 4204744. 1459年,奧斯特羅魯格向議會(瑟姆)提交了一份備忘錄,建議授予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省長王子的頭銜,並將他們兒子的頭銜設為男爵和伯爵。他還建議為城堡總管授予伯爵的稱號。然而,這些建議最終都未被採納。 
  6. ^ 湯因比, 阿諾德. 历史研究: 一卷第一卷至第十卷删节. 
  7. ^ Beeghley, Leonard.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2004. ISBN 0-205-37558-8. 
  8. ^ Upper class. 
  9. ^ 杜根, 安德魯. 美国人最有可能说他们属于中产阶级.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March 2016). 
  10. ^ 10.0 10.1 10.2 吉爾伯特, 丹尼斯. 美国阶级结构需要免費註冊. ISBN 0-534-50520-1. 
  11. ^ 11.0 11.1 11.2 Thompson, William; Hickey, Joseph. 关注社会. Boston, Mass.: Pearson. 2005. ISBN 0-205-41365-X. 
  12. ^ Williams, Brian; Sawyer, Stacey C.; 沃爾斯特羅姆, Carl M. 婚姻、家庭和亲密关系. Boston, Mass.: Pearson. 2005. ISBN 0-205-36674-0. 
  13. ^ Johnston, David Cay. Income Gap is Widening, Data Shows. 紐約時報. 2007 年 3 月 29 日 [2007 年 6 月 20 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 年 11 月 5 日). 
  14. ^ Thomas, E.; Gross, D. 向富人征税. 新聞 周刊. 2007 年 7 月 23 日. 
  15. ^ 約翰斯頓, 大衛·凱. Richest Are Leaving Even the Rich Far Behind. 紐約時報. 2005 年 6 月 5 日 [2015-06-26].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十月9日). 
  16. ^ Pizzigati, S. Alan Greenspan, Egalitarian?. TomPaine.com. 7 November 2005 [2007 年 6 月 20 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 年 9 月 30 日). 
  17. ^ Greenspan, Alan. Remarks by Chairman Alan Greenspan. 聯邦儲備委員會. 年八月28日 [2007 年 6 月 20 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6 June 2007). 
  18. ^ 多姆霍夫, G. 威廉. 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革 5th. 紐約: 麥格勞-希爾. 2005. ISBN 0-07-287625-5. 
  19. ^ Herbert, Bob. The Donor Class. The New York Times. 19 July 1998 [10 March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March 2016). 
  20. ^ Confessore, Nicholas; Cohen, Sarah; Yourish, Karen. The Families Funding the 2016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15年十月10日 [2016年三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三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