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二指令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指令
Second in Command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赛门·费洛斯英语Simon Fellows
监制毕·特贵沃英语Brad Krevoy
唐纳德·库纳许英语Donald Kushner
皮埃尔·斯潘勒英语Pierre Spengler
编剧强纳森·鲍尔斯(Jonathan Bowers
大卫·科利(David Corley
贾森·罗斯威尔(Jayson Rothwell
故事Milt Bearden
强纳森·鲍尔斯
大卫·科利
主演尚格·云顿
朱莉·考克斯英语Julie Cox
艾伦·麦肯纳英语Alan McKenna (actor)
威廉·塔普利(William Tapley
拉萨克·阿都提英语Razaaq Adoti
维利柏·托皮可英语Velibor Topić
配乐马克·塞佛里茨(Mark Sayfritz
摄影道格拉斯·米尔索英语Douglas Milsome
制片商Clubdeal
Castel Film Romania
MPCA英语Motion Picture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片长92分钟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06年5月2日 (2006-05-02)(美国)
发行商索尼影业家庭娱乐英语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预算1200万美元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第二指令
香港铁血副官
台湾惊爆六小时

第二指令》(英语:Second in Command)是一部2006年美国战争动作惊悚片,由赛门·费洛斯英语Simon Fellows执导,强纳森·鲍尔斯(Jonathan Bowers)、大卫·科利(David Corley)和贾森·罗斯威尔(Jayson Rothwell)编剧,尚格·云顿主演。电影在美国2006年5月2日以DVD首映发行。[1]

剧情讲述摩达维亚选出新总统艾米瑞夫总统(President Amirev,瑟班·席利亚饰演)后,竞争对手兼共产党领袖不甘失败,煽动民兵造成动乱,企图暴力推翻新政权。美国武官山姆·基南(Sam Keenan,范·达美饰演)接手前往总统府营救艾米瑞夫总统的任务,但当总统成功被送往美国大使馆保护后,大批民兵包围此处,企图强行夺走目标。

剧情[编辑]

与美国建立邦交的东欧国家摩达维亚选出尤里·艾米瑞夫成为新任总统,试图让摩达维亚成为民主国家。但竞争对手兼残暴的共产党独裁者阿列克谢·基里洛夫不甘失败,于是煽动民兵在总统府前造成动乱,破坏国家的稳定。民兵主要由安东·塔瓦洛夫所指挥。美国海豹部队武官山姆·基南被派往摩达维亚,成为美国大使馆的新安全专员。

当总统府卫兵未经艾米瑞夫的许可下向叛乱份子开火时,叛乱份子冲进了府中,企图拿下艾米瑞夫。基南自愿艾米瑞夫带出总统府,送至美国大使馆安置。但事情并未结束,五十名美国人躲在大使馆里,塔瓦洛夫和他的民兵大军已经抵达大门前,计划用任何必要的手段炸毁大楼并把艾米瑞夫拖出去。乔治·诺兰大使在一场火箭炮攻击中丧生,基南等人被迫自主决定策略。

为了保卫大使馆,基南只有15名海军陆战队员、中央情报局官僚弗兰克·葛恩、有限的弹药和他的武术技能来阻止塔瓦洛夫的军队,直到美国增援部队到达。更糟糕的是,基南的女友兼记者米雪·惠特曼被敌方挟持为人质。基南还与盖恩之间发生了权力斗争。之后基南成功营救了米雪。盖恩反对基南誓死抵抗的决定,提议利用地下隧道让管理的人们离开,这项决定受到华府支持。但未料,风声走漏,接应平民的公车爆炸,大批民兵借由隧道进攻,直到基南击败他们并发住隧道。原来米雪身上被塔瓦洛夫装上了窃听器。基南最后接手成为总指挥官。

塔瓦洛夫的人马听闻博尔格夫将军的到来而撤退,他与盖恩关密密切而被认为可信时,将军现出原形,他原来站在叛乱份子一边,当众杀死了盖恩。塔瓦洛夫和叛乱份子们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进攻大使馆;塔瓦洛夫与基南在地下室展开搏斗,基南最后杀死了对方。同时美军增援的几架直升机抵达,以猛烈的炮火杀死了街上的叛乱份子。隔日,战斗结束后,艾米瑞夫总统与基南告别。基南拒绝回国而是与米雪待在一起。

演员[编辑]

制作和发行[编辑]

斯科特·艾金斯原本被选定演出,但因其他片约冲突而放弃。主要拍摄从2005年6月7日至7月27日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进行,为期50天。

奇怪的巧合是,在2005年7月7日,即伦敦七七爆炸案之日,拍摄了引爆了一些包裹炸弹以分散叛乱分子对美国大使馆的注意力的戏份。该爆炸发生的时间几乎与英国发生的时间完全一致。这部电影的主要英国工作人员在午休后不久得知七七爆炸案,并在当天剩余时间内暂停拍摄。

电影在美国2006年5月2日以DVD首映发行,首周以104万美元的收入位居当周租赁排名第24位[3]。DVD于2006年5月2日在美国1区发行。2006年5月15日在英国2区发行。

参考资料[编辑]

  1. ^ Second in Command. Radio Times.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2.2 2.3 2.4 Second in Command (2006). BFI.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Strowbridge, C. S. Home market numbers bounce back. The Numbers. 2006-05-13 [2011-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