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民航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航处
Civil Aviation Department英语
机构概要
成立时间1946年5月1日
类型政府机构
管辖范围香港特别行政区
驻地 香港大屿山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东辉路1号民航处总部办公大楼
首长
上级部门运输及物流局
网站www.cad.gov.hk
影像资料
民航处旧标志
本条目为香港航空业系列之一

官方机构
民航处

香港飞行情报区

机场管理局
空运牌照局
民航意外调查机构
政府飞行服务队

发展计划
香港国际机场2030规划大纲
中场范围发展计划

民间飞行组织
香港飞行总会

航空配套
中国飞机服务
港机工程
泛亚太平洋航空服务
香港机场地勤服务
怡中航空服务
新翔 (香港)
国泰航空饮食服务
佳美航空膳食 (香港)
汉莎天厨 (香港)
中国航空油料 (香港)

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赤鱲角机场)
石岗机场

主要航空公司
国泰航空
香港华民航空
香港快运航空
香港航空
香港货运航空
大湾区航空

历史
已歇业航空公司
香港航空事故
香港义勇军航空部队
皇家香港辅助空军
启德机场 ( 启德发展计划 )
粉岭机场
沙田机场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经济 - 教育
地理 - 历史 - 政治
香港主题首页

民航处(英语:Civil Aviation Department,CAD),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辖下的部门,于1946年5月1日根据《1946年空运(航空服务牌照)条例》正式成立。作为香港航空事务的法定监管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安全监管、航空运输经济规管及航空技术标准制定等范畴。在1998年启德机场关闭前,该处曾长达52年负责该机场的全面管理及营运工作。

根据2017年立法会通过的《民航意外调查机构条例》,民航处原负责的航空事故调查职能于2018年4月1日起正式移交新成立的独立法定机构民航意外调查机构,以符合国际民航组织关于事故调查独立性的最新标准。在组织架构变迁方面,民航处最初隶属经济局,2002年改隶经济发展及劳工局,2007年7月1日决策局重组后转归运输及房屋局管辖,至2022年7月1日政府架构重组后改隶新设立的运输及物流局

历史

[编辑]

香港的空域管理起初并没有专门的部门。1920年开始,民用航空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配合启德机场的落成,因此当时船政厅亦开始管理香港空域,并更名为船政厅暨航空事务处。二战后,航空需求日益旺盛,因此1946年5月1日,民航处自船政厅分拆,成为独立政府部门。当时民航处同时负责管理启德机场

为了统筹香港机场核心计划的所有工程,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新机场工程统筹署”。当香港机场搬迁至赤鱲角后,民航处不再管理机场设施,新机场工程统筹署亦解散,并由1995年成立的香港机场管理局负责。

民航处总部于2013年5月23日迁往赤鱲角的新总部大楼,并由行政长官梁振英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和民航处处长罗崇文主持开幕典礼[1]

2018年,为了满足国际上的要求并保持调查的中立性,民航处将民航意外调查的工作移交予新成立的民航意外调查机构

组织架构

[编辑]

现时,民航处辖下设有7个分部,各负责各项工作范畴,确保航空运作安全畅顺。除行政部由部门秘书及财务部由总库务会计师领导外,其余每个分部均各自由一位助理处长领导。

分部 负责工作范畴
飞行标准及适航部 监管香港注册飞机的操作安全和适航情况
航空交通工程及标准部 负责规划、统筹、提供及保养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空交通管制系统、雷达、导航设施及通讯仪器
机场安全标准部 负责机场发牌﹑管理﹑巡查及监察香港飞机场(包括直升机场)之安全及保安事务
航空交通管理部 负责在国际民航组织所指定的飞行情报区内提供航空交通管制服务,航空资料服务及飞机事故警报这三种服务
航班事务部 处理及监察航空公司的航班事宜、支援空运牌照局的工作、民航立法事宜
财务部 所有民航处的财务管理
行政部 所有民航处的行政支援及管理

辖下设施及办公室

[编辑]

民航处总部

[编辑]

航空交通管制中心

[编辑]

航空交通管制中心是现时香港飞行情报区的核心设施,由航空交通管制中心及机场指挥塔两大主要部分构成。中心由航空交通管理部运作,2016年11月14日前采用美国雷神公司第一代AutoTrac空管系统,而民航处目前采用第三代的AutoTrac III。

航空交通管制中心设有各种先进的雷达系统和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为飞越香港飞行情报区的航班提供进近管制和区域管制服务。航管中心同时协调和指导空域或机场内不同飞机的航行路线和飞航模式,确保香港飞行情报区空中交通的秩序,防止飞机在地面或者空中发生意外。

机场指挥塔则负责管制一切机场空中交通包括了准备起飞或降落的航班和在滑行道及停机坪上活动的飞机。

与此同时,航空交通管制大楼内亦设有先进的雷达模拟机及指挥塔模拟机器,让交通管制人员实习训练。模拟空管系统与真实的空管系统一样,有360度的场境,模拟各项天气、交通情况及突发意外,以训练航空交通管制员应付各项可能发生的事故。

精密跑道监察系统及备用航空交通管制塔

[编辑]
民航处总部开放日设摊位展示互动数码指挥塔设施装置

精密跑道监察英语Precision runway monitor系统及备用航空交通管制塔处于航管大楼之北端,由精密跑道监察系统及备用航空交通管制塔两项设施组成,同样由航空交通管理部管理。

精密跑道监察系统基本上属单脉冲二次监察雷达,采用排列成形的电子扫描天线。与传统的二次监察雷达相比,精密跑道监察系统的功能不受扫描频率速度限制,故更新速度可快许多(最快达0.5秒),而且在准确度、清晰度及航迹预测等方面,均达到更佳的显示效果。这套系统可搜寻、追踪、处理和展示装有二次监察雷达应答器的飞机,覆盖范围达32海里,覆盖高度则达15000英尺。

航空交通管制大楼(航管大楼)一旦未能发挥原有作用时,如火警等而使大楼必须清场或不能正常操作,航管服务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备用航空交通管制大楼(备用航管大楼)便需要启动操作,以继续提供安全及可靠的航管服务。后备航管系统可提供约百分之三十航空交通处理量,足够维持最低的航管服务,以使飞行安全得到保障。

备用航管中心及备用指挥塔处于航管大楼之北端。备用航管大楼所用的设备与主运作中心相同,以减免航空交通管制员的训练和操作上之不便。

职能

[编辑]

民航处的主要职能:

  1. 执行《民航条例》,包括为香港飞行情报区内操作之飞机提供航空交通管制服务。
  2. 当有飞机出现紧急情况或发生意外时,负责协调搜索和救援行动。

历任处长

[编辑]
  1. 韦廉士(Muspratt Williams)(1952年 - ?)[2]
  2. 马壁连[3]
  3. 谭信[4]
  4. R.E.Downing
  5. 纪业(B.D.Keep)(1978或1979年-1982年12月31日)
  6. 霍比(J.T.Thorpe)(1983年1月1日-1988年12月31日)
  7. 乐巩南(1989年1月1日-1995年12月31日)
  8. 施高理(1996年1月1日-1998年10月4日)
  9. 林光宇(1998年10月5日-2004年4月16日)
  10. 罗崇文(2004年4月17日-2016年5月18日)(2017年3月27日逝世)
  11. 李天柱(2016年5月19日至-2020年4月8日)
  12. 廖志勇(2020年4月9日至今)

争议事件

[编辑]

2013年涉嫌包庇前高层事件

[编辑]

2012年,民航处耗资五亿元向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购买一套全新的航空交通管理系统,但是购入后两年之后仍然因为技术问题而无法使用。之后传出当年有份参与审批该系统标书的民航处前总航空交通管制主任梁沛光,离职后竟加入雷神在港的公司工作,怀疑涉嫌利益冲突。[5]

新空管系统失灵事件

[编辑]

民航处于2016年启用新航空交通管理系统(Autotrac III)后引发的一系列技术故障与公众质疑。该系统由美国雷神公司开发,耗资15亿港元,于2016年11月14日全面取代旧系统,但启用后频繁出现航机雷达显示异常、数据处理故障等问题,引发航空安全隐忧。

系统启用翌日(11月15日),即发生首宗航机在雷达屏幕“消失”12秒的事件,并出现“双重影像”(即“鬼航机”)的技术异常。同年11月29日,系统雷达屏幕更长达26秒未能显示航机呼号及飞行速度,导致离港航班暂停15分钟,9班航机延误[6]。民航处处长李天柱承认系统表现“不符合预期”,但强调不影响航空安全,运输及房屋局对今次事故表示关注[6]。此后,系统陆续被揭发多宗故障,包括2017年4月航班数据处理器故障需启用后备系统、2018年8月核心数据处理器瘫痪30分钟(民航处声称仅6分钟)等。

2017年传真社报道指出,新系统启用后飞行间距不足事故频率上升,仅2017年1月即录得6宗,创近年罕见纪录[7]。同年10月,民航处数据显示,香港飞行情报区当年已发生15宗间距不足事故,较前五年年均8至12宗明显增加。立法会议员谭文豪质疑系统误报航机高度或预警失灵,可能导致空管人员判断错误。民航处则辩称事故成因多元,包括天气及人为因素,且符合国际安全标准[8]

舆论批评民航处多次延迟公布故障细节,如2018年事件需经媒体揭露后才回应。此外,系统采购程序被指不符政府标准,且承办商雷神公司的AT3系统全球仅少数机场采用(如迪拜、印度),同样屡传故障。前线空管人员更担忧系统缺陷可能引发重大事故,部分选择离职。尽管民航处成立专家小组检讨,并强调故障属“磨合期问题”,但立法会及公众持续要求全面检视系统可靠性,尤其在机场三跑道系统启用前的运作压力下[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民航處新總部正式啟用 (新闻稿). 政府新闻网. 2013-05-23. 
  2. ^ 新任民航處長韋廉士 籌建改進啟德機塲. 香港工商日报. 1952-12-08: 6 [2024-01-03]. 
  3. ^ 民航處長馬壁連 昨由港飛赴台北. 华侨日报. 1959-05-07: 15 [2024-01-03]. 
  4. ^ 民航處長譚信 飛英談泰航事. 华侨日报. 1968-03-06: 10 [2024-01-03]. 
  5. ^ 民航處講大話 疑包庇前高層. 东方日报 (香港). 2014年4月10日 [2014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11日). 
  6. ^ 6.0 6.1 新空管系統失靈 航班資訊消失26秒 停飛15分鐘 民航處長:不影響安全. 明报海外版 加东网. 2016-11-30 [2018-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7. ^ 傳真社:一月6宗飛行間距不足事故. 众新闻.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8. ^ 民航處稱空管事故「輕微」 傳真社促釋資料解疑慮. 众新闻.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9. ^ 民航處空管系統兩度失靈 須轉後備系統 離境航班起飛暫停15分鐘. 香港01. 2019-08-16 [2025-07-04] (中文(香港)).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