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25年伦敦乌克兰峰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5年伦敦乌克兰峰会
2025年3月2日保障我们的未来伦敦峰会
全体与会者合影
日期2025年3月2日,​5个月前​(2025-03-02
国家/地区 英国
地点伦敦
会场兰开斯特府
参与者18国
主持人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
会议口号保障我们的未来

2025年伦敦乌克兰峰会,正式名称为2025年3月2日保障我们的未来伦敦峰会(英语:Securing Our Future London Summit, 2 March 2025),于英国标准时间2025年3月2日在英国伦敦召开。这场国际领袖会议由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主持,旨在拟定一项应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和平计划,以提交给美国政府[1]

这场峰会紧随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于2月28日在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副总统JD·万斯会谈后举行[2]

目的

[编辑]

这次会议的目标是在欧洲建立一个“自愿联盟”,为乌克兰提出和平计划[1]

与会者

[编辑]

根据法国《世界报》报导指,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外,与会者还包括多名欧洲和国际领导人[3][4][5]

国家 代表 职衔
 加拿大 贾斯汀·杜鲁多 总理
 捷克 彼得·费亚拉 总理
 丹麦 梅特·弗雷泽里克森 总理
 芬兰 亚历山大·斯图布 总统
 法国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总统
 德国 奥拉夫·朔尔茨 总理
 意大利 乔治亚·梅洛尼 总理
 荷兰 迪克·斯霍夫 首相
 挪威 约纳斯·加尔·斯特勒 首相
 波兰 唐纳德·图斯克 总理
 罗马尼亚 伊利埃·博洛扬 代理总统
 西班牙 佩德罗·桑切斯 首相
 瑞典 乌尔夫·克里斯特松 首相
 土耳其 哈坎·菲丹 外交部长
 乌克兰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 总统
 英国 基尔·斯塔默(主持) 首相

以下人员也出席会议[5]

组织 代表 职衔
 欧洲联盟 安东尼奥·科斯塔
乌尔苏拉·冯德莱恩
欧洲理事会主席
欧盟委员会主席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马克·吕特 北约秘书长

此外,基尔·斯塔默在会议开始前还与爱沙尼亚总统阿拉尔·卡里斯拉脱维亚总理埃维卡·西利尼亚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进行电话交谈[6]

成果

[编辑]

四点计划

[编辑]

在伦敦峰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公布四项关键决议:

  1. 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并透过制裁及其他手段进一步加强对俄罗斯的经济压力。
  2. 确保任何和平协议都必须维护乌克兰的主权与安全,并且乌克兰需参与所有相关谈判。
  3. 在达成和平协议后,强化乌克兰的军事防御能力,以防范未来潜在的侵略行动。
  4. 组建“自愿联盟”,由多国参与,负责确保和平协议的执行,并在战后持续保障乌克兰的安全。

安全与军事承诺

[编辑]

作为本次峰会的重要决议,基尔·斯塔默宣布英国将提供16亿英镑(19.4亿欧元)的出口融资,为乌克兰采购超过5000枚防空导弹[7]。这批导弹将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生产[7]。此外,这项计划还补充此前宣布的22亿英镑(24.2亿欧元)军事援助贷款,该贷款由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提供担保[8][9]

基尔·斯塔默特别强调,欧洲国家需要担负起主要责任,并“承担重任”[7],但要落实和平协议仍需美国的支持及俄罗斯的参与。他进一步表示,英国将以“地面部队和空中战力”[7]作为安全承诺的一部分,显示英国及欧盟可能会直接派遣部队至乌克兰,以执行维和行动。

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也呼吁欧洲国家“加速军备重整[10],以弥补长期以来的国防投资不足[10]。她提出,欧盟可能需要调整财政规则,放宽成员国的国家债务限制,以利于提升国防支出。2025年3月4日,冯德莱恩宣布欧盟推出8000亿欧元(8400亿美元)规模的防务工业相关投资,以推动欧洲的自主新战略“重装武装欧洲”(ReArm Europe)[11][12]

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也表达支持,强调此次会议展现了欧洲国家“加强行动”,确保乌克兰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持续战斗,直到战事结束”[13]

会议结束后,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表示,挪威芬兰正在支持英国、法国与乌克兰共同拟定的和平计划。此外,他指出,与俄罗斯接壤的国家在这一进程中的角色将与其他国家不同,可能不会派遣维和部队[14]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Piper, Elizabeth; Holton, Kate; Macaskill, Andrew. UK's Starmer calls on Europe to step up to secure Ukraine peace. Reuters. 2025-03-02 [2025-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2) (英语). 
  2. ^ Baker, Peter. Tempers flare before Zelensky abruptly departs the White House without signing a minerals deal. New York Times. 2025-02-28 [2025-03-01]. ISSN 0362-4331 (英语). 
  3. ^ Hodunova, Kateryna. Starmer invites Zelensky, other leaders to summit on Ukraine, security on March 2. Kyiv Independent. 2025-03-28 [2025-03-02] (英语). 
  4. ^ Le Couteur, Mike. U.S. must be engaged in Ukraine security: Canadian envoy. CTV News (Bell Media). 2025-03-02 [2025-03-02] (英语). 
  5. ^ 5.0 5.1 Ukraine summit 'once in a generation' moment for European security, says Starmer. Agence France-Presse (Le Monde). AP. 2025-03-02 [2025-03-02] (英语). 
  6. ^ PM call with leaders of Estonia, Latvia and Lithuania: 2 March 2025. Prime Minister's Office. GOV.UK. UK Government. 2025-03-02 [202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5) (英语). 
  7. ^ 7.0 7.1 7.2 7.3 McKiernan, Jennifer. Keir Starmer announces £1.6bn missile deal for Ukraine. BBC News. 2025-03-02 [2025-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3) (英语). 
  8. ^ Beale, Jonathan. UK to boost Ukraine funding using £2bn from seized Russian assets. BBC News. 2024-10-22 [2025-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3) (英语). 
  9. ^ Ukraine war latest: Europe developing 'coalition of the willing' to back ceasefire in Ukraine, Starmer says. Kyiv Independent. 2025-03-02 [2025-03-02] (英语). 
  10. ^ 10.0 10.1 Europe must urgently rearm, EU's Von der Leyen says. Reuters. 2025-03-02 [2025-03-03] (英语). 
  11. ^ Ott, Haley. As Trump halts aid to Ukraine, EU unveils $840 billion defense investment "ReArm Europe" plan - CBS News. www.cbsnews.com. 2025-03-04 [2025-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7) (英语). 
  12. ^ Commission pitches '€800bn' defence package ahead of leaders' summit. www.euronews.com. [2025-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4) (英语). 
  13. ^ Wong, Vicky. Starmer announces 'coalition of the willing' to guarantee Ukraine peace. BBC News. 2025-03-02 [202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7) (英语). 
  14. ^ Koivistoinen, Viivi; Mäklin, Elsa. Stubb: Suomi on mukana Ukrainan rauhansuunnitelman laatimisessa. Yle Uutiset. 2025-03-02 [202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6) (芬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