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诺因加默集中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诺因加默
纳粹集中营
囚犯在营地围栏旁从事强迫劳动
诺因加默集中营在汉堡的位置
诺因加默集中营
诺因加默集中营
汉堡境内诺因加默的位置
诺因加默集中营在德国的位置
诺因加默集中营
诺因加默集中营
诺因加默集中营 (德国)
位置德国北部汉堡
使用者党卫队(SS)
指挥官
运行时间1938-1945年
囚犯数106,000
死亡42,900
解放者英国陆军
网站www.kz-gedenkstaette-neuengamme.de

诺因加默集中营(德语:Konzentrationslager Neuengamme) 是建于1938年的纳粹集中营,位于德国汉堡附近的诺因加默,在1938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运作,估计总共106,000名囚犯中超过一半死亡。[1] 在战争结束后英国军队使用集中营拘留亲卫队的部队。在1948年至2003年间,汉堡当局将诺因加默集中营设为监狱。现在集中营己成为纪念馆以纪念死去二战时被纳粹杀害的囚犯。[2]

囚犯生活

[编辑]
囚犯睡在简单的木床

生活条件

[编辑]

囚犯全年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只能穿着条纹西裤、夹克和帽子。他们会得到少量及不足食的食物包括大麦面包。囚犯看见警卫时必须立正取下帽子敬礼。[3]

工作任务

[编辑]

为了应德国军队武器的需求,囚犯被迫在缺乏食物及护理下进行过度繁重的劳动。囚犯遍布德国北部约80个小型营地。至少有50,000人在不人道的情况下劳动,包括营养不足,极差的卫生条件,普遍的疾病以及被暴力对待。[4][5]

集中营的工作主要是的生产,及建造运河运送砖块。囚犯用不足的工具挖掘泥炭土壤,无论天气条件或他们的健康状况如何。[4]从1942年开始,几个武器生产商(如卡尔·瓦尔特公司布洛姆-福斯公司)在诺因加默集中营附近建立设施并使用囚犯为其工作。[6][7]

受害者

[编辑]

囚犯来自28个国家,也有来自当地的犹太社区,[4]共产主义者同性恋者妓女吉普赛人耶和华见证人战俘和其他许多受迫害的群体,其中也包括少量在中国行动中被盖世太保抓捕的中国人。10.6万名囚犯,几乎有一半死亡。[8][9]20400名受害者的名字,在诺因加默的纪念馆列出。事实上,估计有26,800名受害者死在那里,而在集中营运作最后几天和德军撤离时约有17000人死亡。[10]至少42,900名受害者的死亡可以得到验证。[11]

国家 男性 女性 总数
苏联 28,450 5,900 34,350
波兰 13,000 3,900 16,900
法国 11,000 500 11,500
德国 8,800 400 9,200
荷兰 6,650 300 6,950
比利时 4,500 300 4,800
丹麦 4,800 - 4,800
匈牙利 1,400 1,200 2,600
挪威 2,200 - 2,200
南斯拉夫 1,400 100 1,500
捷克斯洛伐克 800 580 1,380
希腊 1,250 - 1,250
意大利 850 - 850
西班牙 750 - 750
奥地利 300 20 320
卢森堡 50 - 50
冰岛 1 - 1
其他国家 1,300 300 1,600
总数 87,500 13,500 101,000
没有被统计 - - 5,000
整体总数 - - 106,000
死亡人数 - - 55,000
记念诺因加默集中营中死囚的雕塑
在诺因加默集中营原址附近的纪念碑

营地人事

[编辑]

诺因加默并无常驻的党卫队女性人员。女性看守则在此接受训练后,分派至其所属的女性外营地。许多党卫队女性看守已知姓名,包括凯特·贝克(Käthe Becker)、埃尔娜·迪克曼(Erna Dickmann)、约翰娜·弗洛因德(Johanna Freund)、安格莉卡·格拉斯(Angelika Grass)、分队指挥官洛尼·古岑特(Loni Gutzeit,囚犯们在她于汉堡-万茨贝克服务期间称她为“万茨贝克之龙”)、葛楚德·海泽(Gertrud Heise)、弗里达·伊格纳托维茨(Frieda Ignatowitz)、格楚德·默勒(Gertrud Möller,亦曾于博伊岑堡外营服役)、洛特·约翰娜·拉特克(Lotte Johanna Radtke)、首席女看守安娜米·冯·德·许尔斯特(Annemie von der Huelst)、以及英格·玛加·玛戈特·韦伯(Inge Marga Marggot Weber)。这些女性后来多数被分派至德国北部各地的女性外营地服役。目前已知有女性看守曾派驻于博伊岑堡布伦瑞克党卫队骑术学校、汉堡-萨塞尔、汉堡-万茨贝克、赫尔姆施泰特-本多夫、朗根霍恩新格拉本欧巴海地萨尔茨韦德尔、以及下吕斯(或作 Vuterluss)等地的诺因加默外营地。仅有少数人因战争罪行而被审判,其中包括在新格拉本营地担任六位女性看守之一的安内莉泽·科尔曼(Anneliese Kohlmann),[12],以及曾在奥本海德营地担任高级女看守(Oberaufseherin)的葛楚德·海泽[13][14]

诺因加默的行政由党卫队突击领袖阿方斯·本特莱(Alfons Bentele,1942年9月-1943年3月)负责。阿尔弗雷德·特热宾斯基(Alfred Trzebinski,1902年-1946年)为诺因加默各外营地的党卫队医官。多数党卫队官员直接接触囚犯,并于日常中持续进行骚扰与虐待。在诺因加默,设有三至四支卫兵部队组成冲锋营(Sturmbann),负责看守主营与外出劳动队。囚犯营房以铁丝网围绕,夜间通电。

集中营指挥官(德语:Lagerführer)负责整个诺因加默集中营系统的总管工作。[15] 诺因加默仅有三位正式指挥官,在此任职期间合计管理过约4,500名党卫队成员,某些时期同时最多有500名官员驻扎。

作为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外营地期间,诺因加默的指挥官如下:

埃里希·弗罗姆哈根(Erich Frommhagen,自1933年5月起为党卫队成员,编号73754)于1940年初担任诺因加默指挥官的副官,于1945年3月17日阵亡。

成为独立集中营后,指挥官如下:

纪念

[编辑]

诺因加默集中营战后曾成为拘留营和监狱。第一座纪念碑建于1953年,随后的纪念墙在1965年建成。展览大楼建于1981年,在接下来的几年纪念馆逐步扩大。1989年,汉堡市政府决定,建于1950年和1970年的两座监狱及惩教设施应搬迁。它们分别于2003年及2006年关闭,使纪念和文献馆可以建在前囚犯的营房。新的纪念馆在2005年5月4日集中营解放60周年开幕。[16]纪念馆占地50公顷,包含15幢建筑物,使它成为德国最大的纪念馆之一。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taff, Verzeichnis der Konzentrationslager und ihrer Außenkommandos gemäß § 42 Abs. 2 BEG, Bundesministerium der Justiz, 1967-02-23 [2008-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3), 11034 Neuengamme, 1.9.1938 bis 5.5.1945 bis 3.6.1940 Sachsenhausen  (德文)
  2. ^ The history of the memorial[永久失效链接],Kz-Gedenkstaette Neuengamm
  3. ^ Hauptschulklasse 8 der Gemeinschaftsschule Ratzeburg: Neuengamme: Ein Ort gegen das Vergessen. In: Lübecker Nachrichten vom 25. November 2010, Teil Freizeit/Tipps, S. V
  4. ^ 4.0 4.1 4.2 Neuengamme. USHMM. [2009-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4-05). 
  5. ^ History. KZ Gedenkstätte Neuengamme. [2009-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4). 
  6. ^ Areas of work. KZ Gedenkstätte Neuengamme. [2009-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4). 
  7. ^ 德國官方名單. [201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3). 
  8. ^ Konzentrationslager Neuengamme. KZ-Gedenkstätte Neuengamme. [2008-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6). Insgesamt wurden im KZ Neuengamme nach gegenwärtigen Erkenntnissen über 80 000 Männer und mehr als 13 000 Frauen mit einer Häftlingsnummer registriert; weitere 5 900 Menschen wurden in den Lagerbüchern gar nicht oder gesondert erfasst.[...]Vermutlich mehr als die Hälfte der 100400 Häftlinge des Konzentrationslagers Neuengamme haben die nationalsozialistische Verfolgung nicht überlebt.  (德文)
  9. ^ Neuengamme. USHMM. [2008-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0). In all, more than 50,000 prisoners, almost half of those imprisoned in the camp during its existence, died in Neuengamme before liberation. 
  10. ^ Günther Schwarberg: Angriffsziel „Cap Arcona“. Überarb. Neuauflage, Göttingen 1998.“ (德文)
  11. ^ www.kz-gedenkstaette-neuengamme.de: Death, KZ Gedenkstätte Neuengamme, [2009-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4) 
  12. ^ Die Angeklagte Anneliese Kohlmann (PDF). Aufseherin im KZ Neuengamme. [2013-04-10]. (原始内容 (PDF file, direct download)存档于May 10, 2006) (德语). 
  13. ^ Geoffrey P. Megargee. Gertrud Heise. The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encyclopedia of camps and ghettos, 1933–1945.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097. 2009 [April 1, 2013]. ISBN 978-0253354297. 
  14. ^ KZ Aufseherinnen. Majdanek Liste. Axis History ‹ Women in the Reich. 3 Apr 2005 [April 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6, 2007). See: index or articles ("Personenregister"). Oldenburger OnlineZeitschriftenBibliothek.  Source:
  15. ^ The SS guards. Neuengamme concentration camp. KZ-Gedenkstätte Neuengamme. [2013-04-10]. 
  16. ^ The memori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KZ Gedenkstätte Neuengamme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