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泰国—英国关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泰英关系
双方在世界的位置

泰国

英国
代表机构
泰国驻英国大使馆英国驻泰国大使馆
代表
大使英语List of ambassadors of Thailand to the United Kingdom 皮萨努·苏瓦纳哈塔大使英语List of ambassadors of the United Kingdom to Thailand 马克·古丁

泰英关系,是指历史上的泰国英国(包括现在泰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泰国和英国早在1610年起便有往来。

历史[编辑]

1610年,英属东印度公司派出船只全球号携同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信件前往暹罗。全球号在1612年抵达暹罗时,受到暹罗王室的欢迎。其后,暹罗使者亦在1684年趁访问法国途中访问英国,并到访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皇宫[1]

曾任暹罗国王拉玛四世家庭教师的安娜·李奥诺文斯

1826年6月20日,英国和暹罗签订《伯尼条约》。根据条约,暹罗成为英国的盟友,抵抗阿瓦王朝。其后英国和暹罗再在1855年4月18日签订《宝灵条约》。根据条约,暹罗允许外国人在曼谷自由贸易、允许英国人在暹罗拥有土地、允许英国在曼谷设立领事馆,以及给予英国全面治外法权[2]。1862年,英国人安娜·李奥诺文斯曾应暹罗王室邀请,担任拉玛四世的家庭教师,直至1867年李奥诺文斯移居加拿大为止。此事后来被李奥诺文斯写成《安娜与国王:曼谷皇宫六年回忆录》,其后再被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兰登改写成小说《安娜与暹逻王》,亦即音乐剧《国王与我》的原著。

19世纪末期,英国和法国都打算殖民暹罗。法国为避免与英国直接对抗,于是向英国提出暹罗中立化的建议,获英国同意。1896年,英国与法国签订《关于暹罗王国和其他事项的声明》,声明指出英法两国共同维持湄南河河谷地区的独立及完整[3]。1909年,暹罗和英国签订条约,暹罗将玻璃市、吉打、吉兰丹和登加楼四地划给英国成为保护国。

1939年,暹罗改名泰国。1940年,英国和泰国签订《英泰互不侵犯条约》,但泰国仍在1941年加入轴心国,向身为同盟国的英国宣战。在二战期间,泰国曾占领当时是英国保护国的玻璃市吉打吉兰丹登加楼,以及属于英属缅甸掸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和泰国签订《英泰和平条约》,泰国将玻璃市、吉打、吉兰丹、登加楼和掸邦归还给英国,并向马来亚免费搬运大米[4]。条约中亦禁止泰国在马来半岛兴建运河。原本英国想在条约中要求泰国裁军,但因美国反对而作罢[5]

2012年,泰国总理英禄·西那瓦访问英国,与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会面,并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接见[6]。卡梅伦表示,英国和泰国为彼此的重要投资国,并指泰英两国有强大的人民交往。双方又就缅甸问题及其他地区问题交换意见[7]。2014年9月15日,泰国龟岛发生凶杀案,两名英国游客遇害。泰国总理巴育·占奥差向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发出唁电,表示对事件表示遗憾和难过,并承诺追捕凶手[8]

经贸关系[编辑]

根据经济复杂性研究中心网站上的数据,英国本土对泰国的出口贸易曾在1997年因亚洲金融风暴而下跌至不足8亿美元,其后逐步上升至2012年超过26亿美元[9]。2012年,英国本土主要向泰国出口矿产品、机械、运输设备等[11]。泰国在2008年对英国本土的出口额为近45亿美元,为自1995年起最高,其后下跌至约40亿美元[10]。2012年,泰国主要向英国本土出口食品、机械、运输设备等[12]

文化关系[编辑]

在泰国,英语是必修语言。英国亦在曼谷和清迈设立英国文化协会办事处[13]

英国是泰国留学生的热门留学地,他们主要在英国就读英语、硕士或博士课程[14]。2003年至2006年,超过一半来英的泰国人均为留学生。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Forward into the 5th Century of Thailand-UK Relations. gov.uk. 2015-03-10 [201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0). 
  2. ^ Sia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leventh Edition. London. 1911 [200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3). 
  3. ^ 淺析近代泰國(暹羅)未淪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015-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Reynolds, E. Bruce. Thailand's Secret War: OSS, SOE and the Free Thai Underground During World War I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5. ^ Darling, Frank C. American Policy in Thailand. 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1962, 15 (1): 93–110. doi:10.1177/106591296201500107. 
  6. ^ Yingluck Shinawatra to meet Queen on Britain trip. The Telegraph. 2012-11-11 [2015-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1). 
  7. ^ Transcript of the Prime Minister's meeting with the Thai Prime Minister. gov.uk. 2012-11-14 [2015-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8. ^ PM Prayuth sends condolence message to PM David Cameron. Thai PBS. 2014-09-20 [2015-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9. ^ 9.0 9.1 Alexander Simoes. 产品联合王国出口到泰国 (1995 - 2012).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2015-08-13]. 
  10. ^ 10.0 10.1 Alexander Simoes. 产品泰国出口到联合王国 (1995 - 2012).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2015-08-13]. 
  11. ^ Alexander Simoes. 产品联合王国出口到泰国 (2012).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2015-08-13]. 
  12. ^ Alexander Simoes. 产品泰国出口到联合王国 (2012).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2015-08-13]. 
  13. ^ Contact us. British Council Thailand. [2015-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3). 
  14. ^ Mai Sims, Jessica. Empowering Individuals & Creating Community – Thai Perspectives on Life in Britain. London: Runnymede Trust. 2008 [201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8).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