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义信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武田 義信 |
假名 | たけだ よしのぶ |
平文式罗马字 | Takeda Yoshinobu |
武田义信(日语:武田 義信/たけだ よしのぶ Takeda Yoshinobu,1538年—1567年11月19日、天文七年-永禄十年十月十九日),日本战国时代武将、甲斐战国大名武田信玄嫡子。其同母弟有海野信亲及武田信之;异母弟则有武田胜赖、仁科盛信 、葛山信贞和武田信清。
生平
[编辑]义信于天文七年(1538年)出生[1],幼名太郎。其父为甲斐战国大名武田晴信(后出家法号信玄),统一甲斐的武田信虎则为其祖父。武田晴信在天文五年(1536年)迎娶公家三条公赖之女(三条夫人)为正室,据‘甲阳军鉴’所载,此事乃武田家经由同盟骏河今川氏斡旋的结果。
天文十九年(1550年),13岁的义信元服,傅役为饭富虎昌[2]。同年四月八日,义信迎娶骏河今川义元之女岭松院为正室。此次联姻被认为是武田氏为加强与盟友今川氏关系的一部分,也被认为是为了之后缔结的甲相骏三国同盟所做的准备[3]。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武田氏历代中首次获得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藤(后为义辉)赐予的通字“义”作为偏讳,元服后初名信行的义信就此改名。甲府馆内也为其增建了西曲轮当做居所[5]。。
义信的初阵是在天文廿三年(1554年),针对信浓国佐久郡知久氏的讨伐行动[6]。在此次初阵中,义信成功平定了知久氏的叛乱,迫使小诸城投降,并率领内山城军队击杀300名落武者,表现出色,展现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
永禄元年(1558年),武田晴信补任信浓守护之际,义信也获得了“准三管领”的待遇。
据《甲阳军鉴》记载,在永禄四年(1561年)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中,义信立下了赫赫战功。《越后野志》则形容义信在川中岛的战斗表现凶猛异常。传说当时上杉政虎的本阵正在做短暂的休整,义信率领800名兵士,隐蔽兵旗,佩带腰刀,秘密穿过芦苇丛,突袭上杉军本阵。这场突袭令政虎旗下大部分旗本措手不及,纷纷溃逃,老臣志田义时与大川高重不幸阵亡,甚至连政虎本人也只能凭借家传宝物锷枪苦苦抵抗。就在上杉军几乎全线溃败之际,由色部长实所率领的500人以及宇佐美定满所率领的1,000余人赶来增援,并共同夹击义信军,终将其逼退至广濑渡口,才暂时稳住局势。
永禄六年(1563年),信玄与义信父子二人联名,在甲斐国二宫美和神社奉纳了《板绘着色三十六歌仙图》。图中题有祈求必胜及子孙繁荣的和歌,显示此时期信玄与义信之间的亲子关系尚属融洽。
永禄八年(1565年)十月,义信因企图暗杀信玄而被视为谋反,遭监禁在甲府东光寺[7]。
永禄十年(1567年)十月十九日,义信在东光寺因病去世,享年30岁[8]。
同年十一月,今川氏真经由北条氏请求武田氏归还岭松院,信玄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此举恐导致两家同盟破裂。不过最终岭松院还是携女归返骏河。归还今川家后,岭松院剃发出家,法号贞春尼。其后,贞春尼于德川家效力,并担任德川秀忠御介错上腊一职,专责管理武家嫡长子的教育事务[9]。
义信事件
[编辑]通说
[编辑]根据‘甲阳军鉴’的记载,永禄七年(1564年)七月,义信的傅役饭富虎昌、侧近长坂昌国、曾根周防守等人密谋暗杀武田信玄。不过,这项计划在事前被虎昌之弟—饭富三郎兵卫(即后来的山县昌景)透过密信揭发,因而曝光。
永禄八年(1565年)一月,饭富虎昌等人因谋反罪名遭到处刑,并有八十骑家臣团被逐出武田家门。义信亦在同年十月被幽闭在甲府东光寺,同时也失去后继者的地位。同年十一月十三日,义信之异母弟胜赖,迎娶了织田信长的养女龙胜院,借此促成武田家与织田家之间的联系与友好关系。
虽然“义信事件”的详细经过仍不明确,但据推测,此事件的背景与永禄四年(1561年)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后北信地区的稳定局势有关。接着在永禄六年(1563年)至永禄九年(1566年)之间,远江国爆发了被称为“远州骚乱”的大规模国人众叛乱。这场动乱促使信玄重新审视与今川家的关系,也成为其外交方针转变的契机之一[10]。
事实上,武田家自永禄初年起便已开始与织田家建立外交关系。此后,武田氏的对外政策逐渐转向与织田氏结盟的方向发展。据说义信对于与织田氏同盟持反对立场,此一分歧或许亦为事件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11]。
“义信事件”过后武田家与今川家的关系走向恶化,信玄也在永禄十一年(1568年)开始侵攻今川家的领国骏河、远江等领地。主要研究武田家的学者们也普遍将义信事件归因于:主张维护今川家政治联盟关系的义信和决定侵攻今川领国以壮大武田家战略扩张的信玄之间,因对武田家未来政略发展分歧而产生对立的派系政争。
与之相对在同时代东北陆奥大名伊达稙宗、伊达晴宗父子就因政略歧见,引发影响当时日本东北政治纷争的天文之乱事件。信玄或许明白身为嫡长子的义信会表明反对的动机理由,但为了武田家将来战略扩张的路线维持,同时为避免如天文之乱事件发生,其也必须采取强硬手段遏止以义信为首的反对破盟侵攻今川家的派系异见。
永禄十年(1567年)八月七日,武田家在小县郡的生岛足岛神社奉纳了一份由领内家臣团共同起草的起请文,内容是向信玄表达忠诚。有学者认为,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平息“义信事件”发生后家臣团内部出现的动摇与不安,借由公开宣誓来巩固对家督的忠诚。
此外,在甲斐国南部,与骏河接壤的河内地区由武田御一门众之一的穴山氏所领有。穴山氏在信友与信君两代时期,与武田宗家缔结姻亲关系,并担任甲斐与骏河之间甲骏同盟的斡旋者。义信与今川义元之女的婚姻,即是在穴山氏的居中安排下促成。
虽然名义上隶属于武田宗家,穴山氏实则与今川家有着深厚联系。然而,在义信事件后的永禄十一年(1568年)末,武田氏开始对今川领地展开军事行动时(即骏河侵攻),穴山氏主动领导了此次行动,这也显示了其在政治与军事上的双重转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义信事件中,穴山氏的立场不明,不过在永禄九年(1566年)十二月五日,当主信君之弟穴山彦八郎在身延山久远寺自杀。据推测,穴山氏内部亦可能出现了分裂情况。当时的当主穴山信君似乎属于支持武田信玄的一方,而其弟穴山彦八郎则可能站在义信一派。由此可见,穴山氏家中或曾因对事件立场不同而产生内讧[12]。
近年来,武田氏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黒田基树,对于长久以来将“义信事件”视为武田氏与今川氏之间外交纠纷所引发的通说提出质疑,并主张这起事件实则根源于武田家内部的政局问题。黑田指出,武田氏与今川氏之间的外交摩擦,其实早在今川义元在世时便已存在,但并无明确史料显示武田义信与义元父子之间有深厚的私人交情;同样地,也缺乏足以证明义信因今川氏而与父亲信玄对立的直接记录。
进一步来看,两家关系真正急遽恶化,实际上是在永禄十年(1567年)八月今川氏真对武田领地实施“盐止”政策(即禁止盐的输出)之后。从时序上判断,“义信事件”与其说是因今川氏的对立而起,倒不如说是这起事件本身成为加剧两家裂痕的导火线。
黑田所关注的,还有义信与其同世代领主之间的权力落差。尽管今川氏真与北条氏政在继位时皆仅约20岁出头,分别承袭了今川与北条两家家督之位,但义信在事件发生时已年满28岁,却仍未见信玄有让位之意。面对这些义兄弟辈已成一方之主的现实,义信或许产生了相当的焦虑与失衡感。
然而,黑田所最重视的一点,则是事件爆发的永禄八年(1565年)前后,包含武田领在内的整个日本列岛正经历一场严重的饥荒。这与天文十年(1541年)武田信虎被放逐、信玄继承家督的背景极为类似——当时亦是一场社会性灾难促使家中不满情绪激化,导致家督易位。在这样的历史脉络下,黑田提出一项新颖的观点:义信可能试图效法当年其父取代信虎的先例,借由家中与国内的混乱时机争取家督之位,重新整顿武田家政与领国秩序。
由此观之,黑田的研究立场认为,“义信事件”之所以会在永禄八年爆发,正是因为这一年具备了与当年信虎被废时相似的社会与政治条件;换言之,事件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当时甲斐国内部政治积怨与社会动荡交织下的历史必然。
参考文献
[编辑]- 平山优“武田信玄・胜赖の対北条氏外交と戦略”‘戦国北条フェスオフィシャルブックvol.1’小田原市観光协会、2024年、27页。
- 平山优‘穴山武田氏’戎光祥出版社〈中世武士选书5〉、2011年。
- 黑田基树‘武田信玄の妻、三条殿’东京堂出版、2022年。ISBN 978-4-490-21069-9。
- 黑田基树“総论 今川氏真の研究”‘今川氏真’、戎光祥出版〈シリーズ・中世関东武士の研究 第三五卷〉、2023年9月、15-17页。ISBN 978-4-86403-485-2。
出处
[编辑]- ^ “大圣寺甲斐源氏系図”
- ^ 甲阳军鉴
- ^ “高白斋记”
- ^ “高白斋记”
- ^ “高白斋记”
- ^ “胜山记”
- ^ 甲阳军鉴
- ^ 平山优“これまで二说に分かれていましたが、このほど大河ドラマ‘真田丸’でも时代考证を担当されていた黒田基树氏により新史料が発掘されまして病死だという事が明らかになりました” NHK大河ドラマ“どうする家康”コラム 大河と历史の里话‘文化人としての 武田信玄・今川义元を描く’2023年6月25日
- ^ ‘今川家瀬名家记’
- ^ 平山优(2024)P.27
- ^ 平山优(2024)P.27
- ^ 平山优(2011)
- ^ 黑田基树(2022)P.203-210
- ^ 黑田基树(2023)P.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