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竹市二二八纪念碑

坐标24°48′22″N 120°58′15″E / 24.806194°N 120.970778°E / 24.806194; 120.97077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竹市二二八纪念碑
纪念碑碑体
概要
状态全年开放
类型纪念碑
用途纪念二二八事件
所属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地址新竹市东区护城河亲水公园
坐标24°48′22″N 120°58′15″E / 24.806194°N 120.970778°E / 24.806194; 120.970778
起造2001年2月28日
竣工日2001年11月29日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陈俊宏
地图
地图

新竹市二二八纪念碑,是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区护城河亲水公园的二二八和平纪念碑,2001年立于事发地成功桥(旭桥)旁。

造型[编辑]

新竹市二二八纪念碑为世骐图营造公司建造[1],高度14.4米[1][2],主体材质为钢构揉合结晶化玻璃[1],以三根管柱代表各族群共融并立[3],指向事发地旭桥以引领受难者魂魄[2],柱顶弯曲表示向他们致意[3]

因事发时正逢木棉花开花月份[4],一旁种有十六棵木棉以象征十六位受难者[3]

历史[编辑]

由来[编辑]

1947年二二八事件在台北市爆发后,新竹城隍庙成了新竹市的消息传播处,于是民众于3月2日从城隍庙到旭桥附近的新竹市长公馆进行抗争[5]。民众和学生以清除贪官污吏为名,攻击市长郭绍宗的市长公馆[6]。国军派出一位江姓中尉带领运兵车至中央路的新竹警察局长宿舍下车,开枪镇压[5]。在辛志平校长宿舍新竹中学学生曾重郎听到枪声,从门缝见到军队以机枪扫射民众[7]。像是徐锦章在旭桥被军方机关枪射中左腿,跌入水沟,终身残障[8]。少年洪旭然在枪击不久经过旭桥,就见到有桥上桥下有六具尸体、树下有两人,其中一名是十四岁的邻居卢宝凤、一名是与他年纪相近的孩童[5]。依许明薰调查,光是旭桥与一旁的树下就有八人遭杀,如小学生蔡添福头部中弹、绰号阿卑的男子头部中弹、市民黄锦隆头部中弹、粗工郑金财头部中弹、自行车修理工陈福来腹部中弹、哑巴少女卢宝凤腹部中弹、台湾大学毕业生郑荣熙后脑中弹、面摊傅阿赐儿子傅清木脚部中弹流血过多而死在桥下[9]。城隍庙附近开印章店的洪旭然父亲在事后去尸堆找儿子,看到儿子无事,随即打了他耳光[5]

事后,旭桥改名叫“成功桥”[10]。1994年7月7日,市府民政局户籍课统计当时有十一死、四人失踪、一人不详[11]

建碑[编辑]

1998年2月27日,市长蔡仁坚在目击者白孟德带领下,来到旭桥事发地,宣布将成立建碑委员会[12]。据蔡仁坚回忆,光是选址就至少十次[1]。最后提供市府属意的护城河亲水公园、议会支持的公二公园新竹渔港供市民选择[13]

1999年2月27日到28日,借由在护城河亲水公园的一百七十四份问卷,以一百五十六人赞同建碑、一百二十八人选旭桥为建碑处[13]。对于在事发地建碑,副议长曾义丰认为空间不够大,而是认为有一排树可作背景的土城桥附近较好[14]。当时,市府提供三种纪念碑模型供市民选择,以陈俊宏设计获民众赞同,为双掌合十祈求造型[13][15]。可是,当年落成的桃园市二二八纪念碑也是此造型[16]。之后,陈俊宏模型经多次修改[1]

2000年1月7日,开会决定将拓宽旭桥加设行人步道和设立纪念碑[15]。原先碑址周边有榕树、樟树及印度橡胶树,改移植到湳雅公园,原处改种木棉花[4]

2001年2月28日,和平纪念日上午,在二二八家属代表黄锦丰见证下,举行动工仪式[2]。2001年11月29日,在近百人的二二八家属见证下,蔡仁坚感性主持落成典礼[1]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林家琛. 竹市228和平紀念碑 落成. 联合报. 2001-11-30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潘国正. 走出悲情迎向希望 竹市和平紀念碑在親水公園動工. 中国时报. 2001-03-01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何高禄. 竹市和平紀念碑揭幕. 中国时报. 2001-11-30 (中文(台湾)). 
  4. ^ 4.0 4.1 林家琛. 興建和平紀念碑 增設人行步道 立碑 旭橋將拓寬. 联合报. 2000-03-15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潘国正. 二二八事件 一場不幸的動亂 不滿新政府群眾怒火燒 旭橋上有七、八人遭亂槍打死. 中国时报. 1999-02-27 (中文(台湾)). 
  6. ^ 潘国正. 村里的故事新竹市親仁里(上)胼手胝足建家園備極艱辛 里內大都為軍公教眷村生活雖苦卻享天倫樂. 中国时报. 1995-05-30 (中文(台湾)). 
  7. ^ 郭冠英. 史話》228,「莫名其妙、糊裡糊塗」. 中时电子报. 2023-02-22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中文(台湾)). 
  8. ^ 潘国正. 受難者家屬敘述家人遇難事實. 中国时报. 1994-07-08 (中文(台湾)). 
  9. ^ 潘国正. 二二八事件查出八名受難者 二二八事件新竹現場死者名單. 中国时报. 1999-02-25 (中文(台湾)). 
  10. ^ 邱国荣. 反省記憶 促轉會公布國家正式審定不義遺址. 台湾教会公报. 2021-04-01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中文(台湾)). 
  11. ^ 潘国正. 二二八受難登記竹市共有十六人 戶政所資料顯示其中十一人死亡四人失蹤一人不詳. 中国时报. 1994-07-08 (中文(台湾)). 
  12. ^ 潘国正. 228受難家屬:「終於曬到太陽」竹市長撫平歷史傷痕之行悲喜交加思想起 目擊者淚如雨下. 中国时报. 1998-02-28 (中文(台湾)). 
  13. ^ 13.0 13.1 13.2 潘国正. 建碑地點民調傾向親水公園 七成四民眾表態支持 紀念碑則滿意「祈求和平」模型. 中国时报. 1999-03-04 (中文(台湾)). 
  14. ^ 潘国正. 二二八紀念碑擬設親水公園 學術界等咸認公二公園不妥指 最好找當年事件發生現場. 中国时报. 1999-03-04 (中文(台湾)). 
  15. ^ 15.0 15.1 潘国正. 設和平紀念碑市府擬拓寬旭橋、加設行人道 豎碑有譜. 中国时报. 2000-01-08 (中文(台湾)). 
  16. ^ 吕置祐. 桃園首座紀念公園成立 選在蘆竹新南公園紀念碑豎起. 中国时报. 1999-03-0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