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文心雕龙校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心雕龙校释
作者刘永济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正中书局
出版时间1948年
出版地点南京

文心雕龙校释》是刘永济对《文心雕龙》的释注、校注本,最初1948年由正中书局出版,之后于1962年由中华书局再版,计12.7万字。[1]

成书[编辑]

1930年代,刘永济在武汉大学任教时已经致力研究《文心雕龙》,并讲述了《文心雕龙》的课程,在当时著有了《文心雕龙征引文录》上下两卷,由武汉大学内部铅印。[2]在40年代,他为向当时的大学生讲习汉魏六朝文学,因而撰写讲义稿,即是《文心雕龙校释》[3]

体例[编辑]

在首版中,他为了讲习方便而重新调换了原书次第,将《序志》重新调换至文首,接着是《文心雕龙》下篇,然后是上篇。作者指,希望读者先明白当中的理论,然后再将当中的理论和上篇的文体论互相印正。[4]:36在再版时,作者又将篇次重新调换至《文心雕龙》原样。在书中他不满足于过去学者单纯是校对,笺释的方法,在书中将于《文心雕龙》的内容每一篇都作出了解释。[2]

内容分“校”和“释”两部分,“校”以明刻本作为底本,并以嘉靖庚子汪一元本、天启壬戌梅子庚本、以及合刻五家言本、以及其他的刻本。作者认为唐写本和《太平御览》所引的原文比较可靠,因此参校时以此两本为多。“释”方面,作者对于《文心雕龙》五十篇每一篇都有“释义”,因为本来是课堂释义的关系,因此作者较为重视原文的结构分析。[1]

分析[编辑]

张文勋指,作者的态度严肃认真,对于《文心雕龙》的理论有所阐发,但是尽可能避免任意发挥,指他在40年代就已经对于《文心雕龙》有深入的理解,可以“探幽发微”,已经是难能可贵[2]陈允峰认为,此书的优点在于析理简明精要,善于提纲挈领,但是也有地方因此失于偏颇,而于重要术语的阐释也有相榷之处。[3]刘跃进针对了1962年版作出评价,认为刘永济集合了各家之所长,“实为《文心雕龙》较为完善的注本”。而在分析方面,他指作者使用了丰富的资料以研究文体论,“弥补了《文心雕龙》文体论的不足”,并指出作者在《文心雕龙》的一些重要范畴中的独到看法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李建中指,此著深入分析了《文心雕龙》讨论文章的方法,对于《文心雕龙》具体的文学原理研究较为丰富,而且对于《文心》具体针对的现实问题有很多引申和阐释。[4]:35-40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周振甫. 文心雕龙辞典.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 458-460. 
  2. ^ 2.0 2.1 2.2 张文勋. 張文勛文集 第三卷 第四輯《文心雕龍》研究史.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0: 592-593 [2022-04-29]. ISBN 97878106820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9). 
  3. ^ 3.0 3.1 张少康; 汪春泓; 陈允锋; 陶礼天. 文心雕龍研究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66-173 [2022-04-27]. ISBN 7-301-04982-X. OCLC 489292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4. ^ 4.0 4.1 李建中. 龍學檔案 (PDF).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2022-05-04]. ISBN 978730709056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