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周庆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周庆华(1957年11月10日),笔名谷旸谷阳黎谷台湾宜兰人,台湾当代学者、诗人淡江大学文学硕士,中国文化大学文学博士,台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退休。[1]曾任职小学教师、淡江大学中文系讲师、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助理员、基督书院讲师、空中大学讲师及副教授等。[2]研究领域包括,文学理论台湾文学、文化语言学、宗教学、叙事学、语文教育等,研究之余同时也创作许多文学作品,尤其以诗歌创作为主。[3]在他的诗集中,有不少一句话式的诗歌,是台湾写作自由句的先驱者之一。周庆华研究与创作并行,著作等身,曾担任《思与言》杂志编委,并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教育厅教师节征文奖等奖项。[4]

作品[编辑]

诗集[编辑]

  1. 《芜情》
  2. 《七行诗》
  3. 《未来世界》
  4. 《我没有话要说——给成人看的童诗》
  5. 《又有诗》
  6. 《又见东北季风》
  7. 《剪出一段旅程》
  8. 《新福尔摩沙组诗》
  9. 《银色小调》
  10. 《飞越抒情带》
  11. 《游牧路线——东海岸爱恋赤字的旅行》
  12. 《意象带你去遨游》,2012年11月出版,秀威资讯。
  13. 《流动侦测站:列车上的吟诗旅人》

散文[编辑]

  1. 《追夜》,散文与小说合集

学术著作[编辑]

  1. 《诗话摘句批评研究》
  2. 《秩序的探索——当代文学论述的省察》
  3. 《文学图绘》
  4. 《台湾当代文学理论》
  5. 《语言文化学》
  6. 《台湾文学与“台湾文学”》
  7. 《佛学新视野》
  8. 《儿童文学新论》
  9. 《新时代的宗教》
  10. 《思维与写作》
  11. 《佛教与文学的系谱》
  12. 《文苑驰走》
  13. 《中国符号学》
  14. 《作文指导》
  15. 《后宗教学》
  16. 《死亡学》
  17. 《故事学》
  18. 《阅读社会学》
  19. 《后佛学》
  20. 《文学理论》
  21. 《后台湾文学》
  22. 《创造性写作教学》
  23. 《语文研究法》
  24. 《身体权力学》
  25. 《灵异学》
  26. 《语用符号学》
  27. 《红楼摇梦》
  28. 《走访哲学后花园》
  29. 《语文教学方法》
  30. 《佛教的文化事业——佛光山个案探讨》
  31. 《转传统为开新——另眼看待汉文化》
  32. 《从通识教育到语文教育》
  33. 《文学诠释学》
  34. 《反全球化的新语境》
  35. 《文学概论》
  36. 《语文符号学》
  37. 《华语文教学方法论》
  38. 《生态灾难与灵疗》
  39. 《文化治疗》
  40. 《华语文教学》
  41. 《微雕人文:历世与渡化未来的旅程》

相关研究[编辑]

  • 赖贤宗〈以哲理入诗的旅程──从周庆华、赖贤宗诗集谈起〉(‘语言‧传统’:文学诠释学的学科条件理论微型研讨会,2008年3月)
  • 赖贤宗〈以哲理入诗的旅程──评周庆华诗集《剪出一段旅程》〉(《乾坤诗刊》47卷,2008年7月)
  • 蔡瑞霖〈点无心起落花——深读周庆华的诗《新福尔摩沙组诗》〉(周庆华《新福尔摩沙组诗》序,2009年3月)
  • 简齐儒〈狂想无疆界,辛甜心景味〉(周庆华《新福尔摩沙组诗》序,2009年3月)

注释[编辑]

  1. ^ 國立臺東大學周慶華老師教學研究歷程. [201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9). 
  2. ^ 彭正翔〈用寫作改變世界——周慶華教授〉. [2013-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揚智文化作者簡介. [201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臺灣作家作品目錄資料庫. [2021-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