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千秋府

坐标22°36′37″N 120°19′19″E / 22.610408°N 120.321957°E / 22.610408; 120.32195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千秋府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前镇区和平二路170-1号
主神千秋爷
建立时间 清朝时期
地图
地图

千秋府是一间位于台湾高雄市前镇区篱仔内和平二路上的王爷庙,主祀千秋爷。其庙宇建筑本身便坐落在和平二路的正中央,因此当道路行经庙宇时,会从庙宇的两旁绕过,是台湾少见的“路中庙”景象[1]

目前本庙打算分灵台东,并另建新庙。

立庙沿革[编辑]

千秋府[编辑]

千秋府最初立庙时间目前尚不可考。相传清领时期原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的黄千秋于清高宗乾隆46年渡海来台,来到台湾府凤山县打狗(现为高雄)后,因认为现今千秋府所在地灵光四射、是青龙宝穴,就在此搭建茅屋[2],开始从事修补铁锅雨伞皮靴的工作[1][3]

除此之外,黄千秋还从事行善以及且医病救人等,直到数10年后,黄千秋辞世,并葬于他茅屋旁的老榕树下,因其生前行善多,因此后人设立一座纪念碑及小祠,并尊称千秋伯或千秋圣王来膜拜之[1][2][3][4]

台湾日治时期后,当时日本人准备针对今和平二路沿线兴建铁路,当时相传因千秋爷显灵而使得迁庙行动受到阻碍[1]。战后1975年,原信仰千秋爷的信众集资将原本的千秋府进行改建[3],将原本改朝东南的寺庙,改建为成朝正南向,才有今日的寺庙规模[5]

1980年代时,当时高雄市政府开始进行城市规划,打算要征收土地开辟道路,而刚好千秋府便卡在计划道路的正中间,因此计划拆除迁庙,原本已选定将千秋府迁移至邻近的五块公有地[1]。然而当拆除工人只要一动工,拆除机械就无故停摆,后来求神问卜之下才得知千秋爷不愿意移动,连续4度进行迁庙皆失败,经过庙方与市政府沟通协调后,市政府顺应民情,同意将道路改以绕过庙的方式铺设,于是将千秋府保存原址,形成今日路中庙的特色[1][3]。目前千秋府除千秋爷外也供奉著中坛元帅朱府千岁、邱府元帅、福德正神注生娘娘黑虎将军等神明[2],并主要祈求事业与功名[1]

福树公[编辑]

从和平二路光华国中一侧看福树公

在千秋府的后方,有一棵老榕树被称为“福树公”,同样也受到千秋府的信众供奉[1][3]。这棵榕树的树龄约有70年以上,树高约8米,树围约5.5米,树冠直径有30米[4][5]。最早是在1977年新庙施工时,因原本的榕树一度枯萎,因此信众另从台东移植一棵榕树过来[5]。而福树公一旁还有一丛竹子,这丛竹子的竹龄与榕树同龄[5]

目前福树公的生长状况较不佳,肇因于榕树生长在路中间,地表根部状况不佳,加上榕树本身已有白蚁侵蚀,因此枝叶并不高大[5]

资料来源[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魏斌. 千秋府居路中央 「平安得很」. 苹果日报. 2011-08-28 [2016-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3)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李锦蓉. 高雄市前鎮區的寺廟道觀與教堂. 教育大市集. [2016-06-24]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王士杰. 千秋府路中廟 籬仔內奇廟. 中华日报. 2015-01-23 [2016-06-24]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4. ^ 4.0 4.1 千秋府的福樹公. 台湾学校网界博览会. [2016-06-24]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5.4 千秋府 - 路中廟老榕樹. 台湾学校网界博览会. [2016-06-2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