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斗开基祖庙福德祠

坐标23°52′20″N 120°31′24″E / 23.872173°N 120.523244°E / 23.872173; 120.52324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斗开基祖庙福德祠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彰化县北斗镇新政里福安巷1号
主神土地公
例祭农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十二月十六日
地图
地图

北斗开基祖庙福德祠,又名福安宫,是位于台湾彰化县北斗镇新政里的土地祠,被列为彰化县历史建筑。北斗街是以该祠与北斗奠安宫为中心来发展。

建立[编辑]

北斗开基祖庙福德祠建在北斗镇斗苑路与福安巷交叉口[1],又名“福安宫”[1][2][3][4]。庙身坐西北朝东南,为单进单开间建筑,前设拜亭[2]

嘉庆十一年(1806年),东螺街(今溪州乡旧眉、圳寮村一带)居民迁徙至宝斗,创建北斗街[1][2]。地方文史工作者谢瑞隆表示,依汉族习惯,每迁移到新地必先祭祀地基主,由户扩大成街或村里才会设立土地祠,形成繁荣的街肆才创建妈祖庙,据此推论福安宫的创建更早于北斗奠安宫[1]。还有说此土地祠初建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1][2],比北斗建街还早[1]

依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东螺西保北斗街碑记载,福安宫与奠安宫为北斗建街时筹画的指标性庙宇[2]。北斗街的发展便以此两庙为中心来规划[1][2]。学者们在奠安宫史料中,发现早年记录总是伴随着福安宫出现,后者庙产一直登记在奠安宫管理委员会名下[1]

维护[编辑]

台湾战后初期,许多寺庙管理人不知去向,庙宇由政府代管,小吃业者许玉昆就在北斗镇公所代管的福安宫庙埕落脚,缴租金开设餐饮店,取名“福安小吃部”。庙埕周边六家餐饮店和小吃摊共同维护此庙清洁,轮流担任执事。明道管理学院学生调查地方特色餐饮时,还曾替福安小吃部制作影片,推荐庙里小吃的特殊饮食文化。[3]

庙身虽经多次修建,仍保存木构建筑,在木门有一体成型的立体透空雕刻、屋脊有作工精致的剪黏[2]。过去此祠因被住宅及摊贩围住,以致目标不明显,经庙方与店家沟通,店家迁往对面营业[1]。管委会也出资补偿占用的违建户,拆除占据庙埕的违建,整修恢复庙宇旧观[2]。2010年7月23日,彰化县政府文化局举办彰化县99年度第3次古迹指定、历史建筑登录与其他文化资产审议工作,会中审核此庙的历史建筑资格[5]。次月报导时,此庙被列为彰化县历史建筑,且是63座中唯一的土地公庙[2]

2012年2月13日,庙方于庙埕广场旁的私人矮房门口前,架设设宽约十米、高三米的钢架围墙,造成方姓住户出入得绕道,引发抗议。对此,奠安宫管委会主委王昭彰回应,围墙所在处地权属于庙方所有,为了让福安宫景观内外有别才设围墙,但愿意稍微退缩,不过广场面积有限,能退的其实不多,会把住户意见转交给其他委员,最后由委员会来定夺。[4]

祭祀[编辑]

此庙为北斗镇的公庙,祭祀圈包括北斗街全境,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十二月十六日为该庙主要例祭日,以八月十五最为盛大[2]。镇民办喜事时,会来迎请此庙土地公、土地婆到家中享祀,因此附近小吃摊还曾集资聘多刻数尊土地公备用,以免庙中无神像[3]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李鸿诚. 福安宮 北斗歷史最久土地公廟. 《台湾时报》. 2010-08-09 [2018-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中文(台湾)).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何烱荣. 《祂的故事》北斗開基福德祠 重現原貌. 《联合报》. 2010-08-08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简慧珍. 福安宮… 廟裡有小吃. 《联合报》. 2007-03-13 (中文(台湾)). 
  4. ^ 4.0 4.1 颜宏骏. 〈中部〉福安宮築牆 住戶出門「碰壁」 氣出病. 《自由时报》. 2012-02-21 [2018-01-05] (中文(台湾)). 
  5. ^ 彰縣將召開第3次有形文化資產審議. 中央社. 2010-07-23 [2018-01-05] (中文(台湾)). [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