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之初 (性教育节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之初
侯丽芳主持《人之初》
侯丽芳主持《人之初》
类型公共电视节目性教育节目
编剧羞羞
主持侯丽芳
旁白周宁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语言国语
季数2季
集数全26集
每集长度30分钟
制作
制作人羞羞
监制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基金公共电视节目制播组
执行制作刘中兰、洪丽娜
剪辑周纪形、姜裕芳
制作公司卓越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播出信息
首播频道台视频道
图像制式NTSC制式
播出日期1988年7月25日—已播毕

人之初》是台湾电视史上第一个自制的性教育电视节目,也是公共电视节目第一个性教育节目,卓越传播制作,侯丽芳主持,周宁旁白,谢栋梁片头塑像,台湾电视公司(台视)首播,1988年7月25日开播。

提要[编辑]

《人之初》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基金公共电视节目制播组(公视制播组)委托卓越传播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制作的性教育节目[1]。卓越传播表示,“人之初”是《三字经》的开头三个字,它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连:从生物学观点来看性,性的主要功能是传宗接代;当然,对父母而言,一个新生命的涵义远比传宗接代更为丰富;而《人之初》是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观点来探讨性的许多问题,是台湾自制的第一部性教育节目,每星期一21:00~21:30在台视首播,节目内容是要送进客厅去的,虽然晚了些,但总比没有好。[2]

历史[编辑]

1987年,公视制播组公开征求性教育节目企划案,共有9案应征,公视制播组邀请台北医学院院长江万煊阳明医学院教授崔玖国立政治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柯华葳妇产科医师詹益宏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辅导中心主任林一真中华电视台(今中华电视公司导播黄国治行政院新闻局广播电视事业处副处长曾光中等人组成评审小组确保制作方向并参与每集审查工作,选出2案获得正式委制:《人之初》是以一般观众为对象,介绍性器官作为整个节目的开端;《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是以青年观众为对象,以生活短剧方式解答性问题。[3]

1988年7月21日,公视制播组在台北市士林纸厂举行《人之初》试片会,播放第一集〈性本善〉与第三集〈男性性腺——睾丸〉,并听取现场观众意见;现场观众一致认为,制作性教育节目有其价值及必要性。现场同时问卷调查39位试片者意见,试片者包括士林纸厂员工33人与台湾妇女团体主动要求试片的代表6人,男女比例各半;年龄分布方面,21至30岁者占46%、31至40岁者占26%;学历分布方面,小学学历者占10%、初中学历者占13%、大专学历者占44%、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已婚者占38%;职业分布方面,工人占59%,其余有学生、管理阶层、社会服务、护理员、杂志主编等[1]。问卷调查结果:

  1. 受访者的性知识,大多数来自杂志书刊或教科书,部分得自录像带或师友,极少数得自父母。
  2. 《人之初》的表达方式,64%认为浅显易懂、难易适中,18%认为不够深入,8%认为复杂难懂。
  3. 《人之初》节目型态,84%认为可以接受,8%认为节目生动,8%认为沉闷。
  4. 看过《人之初》以后,72%认为看过以后有收获,27%认为收获不大,只有1人认为一无所获,而唯一认为一无所获者的职业是护理员。
  5. 给《人之初》的总评,“满意”者占54%,“普通”者占41%,“不满意”者占5%。[1]

1988年7月24日,卓越传播强调,制作《人之初》的方针,是在告诉观众:性是建立在爱与责任的基础上,没有爱的性行为是不负责任、且与一般动物无异。而性行为最神圣的目的是延续人类的生命,《人之初》的〈宫内280天——妊娠〉与〈伟大的诞生——分娩〉这两集阐述,由性行为创造的生命是伟大与庄严的,生命来之不易,我们应珍惜自己的生命、进而爱惜别人的生命。所以《人之初》不仅是性教育,也是爱的教育与人格教育[4]

1988年7月25日21:00~21:30,《人之初》在台视开播[1],制作人兼编剧是台湾电视节目制作业界的资深制作人“羞羞”(化名),制作群是刘中兰、周纪形、宋良平与庄顺忠等当时25岁上下且未婚者,主持人是侯丽芳;《人之初》是台湾第一个自制的性教育电视节目,也是第一个尚未开播就造成播出台广告满档的公共电视节目,也是争议最多、新闻报导最多的公共电视节目[5],第一季平均收视率为25%上下,是收视率第二高的公共电视节目(仅次于单元剧爱的进行式》)。[6]《人之初》录制其中一集〈宫内280天——妊娠〉期间适逢侯丽芳第二次怀孕生产,她以亲身体验及感受向观众作第一手的资料报告[5][7]

1988年7月25日至8月25日,公视制播组委托润利事业有限公司(Rainmaker)收视调查中心,以电话系统间隔抽样法在台北都会区调查分析《人之初》节目意见与观众背景,在543个有效样本户中,收看之样本户为209户,未收看之样本户为339户,收看节目人数为423人,男女观众比例为46:54;观众年龄层以39岁以下者最多,约占77%;教育程度大专以上者占25.7%,高中占35.6%,初中占17.3%,小学占21.4%;职业分布前三名为学生33%、商人25.4%、家管14.5%;对《人之初》的评价,43.5%认为“很好”,29.7认为“好”,26.3%认为“普通”,只有1人(0.5%)认为“不好”,0人认为“很不好”;未收看《人之初》的原因前两名为“没时间”与“不知有此节目”;给《人之初》的改进意见,74.6%表示“没意见”,18.7%表示“正面意见”,6.7%表示“其他意见”(例如“介绍速度快”、“图片应打字幕”、“统计资料太多”、“可含蓄点”、“公视不要集中时段播出”等)。[8]

1988年10月24日,《人之初》第一季最后一集〈性反应与性行为〉播毕,这是第一季最具争议的集数。1988年10月31日,《人之初》第二季开播,内容从生理层面逐渐转向社会及心理层面;第二季主题以青少年婚姻、性问题为主,继之以中年人的性生活同性恋性变态等。[5]1988年11月,羞羞表示:“《人之初》播出后没有被骂得狗血淋头,我们夜里作梦都在偷笑;因为,我们履行了合约,把公视小组当初的构想具象了。我们把几千年来大家一直认为上不了台面的话题抖了出来,我们把‘睾丸’、‘卵巢’、‘阴茎’、‘阴道’、‘月经’这类‘羞于启齿’的字眼与画面堂而皇之地送进客厅;很少人会去注意这一关是怎么过的,但我们心里自己明白,不提也罢。照这么看,我们好像是跨出了正确的第一步。……《人之初》在播出中,很谢谢新闻媒体的鼓励;但是我们一直都觉得节目并没有做好,这是老实话。”[9]

2016年,电视节目制作人陈君天为侯丽芳新书《侯丽芳的一万个春天》写推荐文〈人间仙侣〉,提到:“在做过的无数节目中,她最津津乐道的莫过《认识自己》和《人之初》。不过,录别的节目有如小桥流水,船过水无痕;但这两个节目时不时会遇上一阵惊风骇浪,吓得花容失色,因为制作人是我。”

2016年6月16日JET综合台播出的《新闻挖挖哇》中,侯丽芳大谈《人之初》幕后秘辛,来宾许常德笑说:“以前一定要冲回家,守在电视机前看。只要听到侯姐的声音,就会很有‘感觉’。”

各集标题[编辑]

  1. 〈性本善〉
  2. 〈男性生殖系统〉
  3. 〈男性性腺——睾丸〉
  4. 〈女性生殖系统〉
  5. 〈女性性腺——卵巢〉
  6. 〈人之初以此为家——子宫〉
  7. 〈生命的起点——受孕〉
  8. 〈宫内280天——妊娠〉
  9. 〈伟大的诞生——分娩〉
  10. 〈美妙的乳房〉
  11. 〈性爱与生殖——谈避孕〉
  12. 〈珍惜自己——谈性病〉
  13. 〈性反应与性行为〉
  14. 〈蜕变的青春——谈成长与成熟〉
  15. 〈意乱情迷少年时——男生如何面对成长〉
  16. 〈吾家有女初长成——女生如何面对成长〉
  17. 〈无怨的青春——性的探索〉
  18. 〈果树下的沉思——谈婚前性行为〉
  19. 〈我俩就从今夜起——谈新婚之夜〉
  20. 〈“性”有灵犀一点通〉
  21. 〈姻缘路上慢慢走〉
  22. 〈只羡鸳鸯不羡仙〉
  23. 〈冰山佳人的苦闷〉
  24. 〈壮志未酬的烦恼——谈性与婚姻〉
  25. 〈老阳的第二个春天〉
  26. 〈巧夺天工传香火——谈不孕症〉

注释[编辑]

  1. ^ 1.0 1.1 1.2 1.3 〈人之初 性教育节目获肯定〉,《新闻信》第4期(广电基金1988年8月出版)第7页。
  2. ^ 夏绿,〈“人之初”让您重新认识两性关系〉,《扫描线周刊》第135期(中视文化公司1988年8月5日出版)第48页。
  3. ^ 宋颖莺 文,〈人之初〉,《公共电视季刊》第1期(广电基金1988年11月15日出版)第6页。
  4. ^ 王凤莲,〈人之初 性本善 萤幕性教育先锋 引发多少问题?〉,《电视周刊》第1346期(台视文化公司1988年7月24日出版)第18至26页。
  5. ^ 5.0 5.1 5.2 宋颖莺 文,〈人之初〉,《公共电视季刊》第1期(广电基金1988年11月15日出版)第9页。
  6. ^ 宋颖莺 文,〈人之初〉,《公共电视季刊》第1期(广电基金1988年11月15日出版)第7页。
  7. ^ 夏绿,〈“人之初”让您重新认识两性关系〉,《扫描线周刊》第135期(中视文化公司1988年8月5日出版)第49页。
  8. ^ 宋颖莺 文,〈人之初〉,《公共电视季刊》第1期(广电基金1988年11月15日出版)第7至9页。
  9. ^ 羞羞,〈我作“人之初”……〉,《公共电视季刊》第1期(广电基金1988年11月15日出版)第5页。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