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2年12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存檔:

(現由機械人創建每月存檔。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2012年12月1日[編輯]

中山陵是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孫中山陵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東鄰靈谷寺、西毗明孝陵。孫中山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後,中國國民黨遵照他的遺願,在南京為他修建陵墓。中山陵1926年1月開始興建,1929年春建成祭堂等主要建築,當年6月1日孫中山入葬,陵墓全部工程至1931年才告完成。中山陵由呂彥直設計,整體平面呈警鐘形,與孫中山「喚起民眾」的政治遺囑相契合。陵墓設計充分利用地勢,將牌坊、陵門、碑亭、祭堂等主要建築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在紫金山南的緩坡上。中山陵吸取中國古代陵墓的對稱佈局,利用墓道和台階將主要建築連為軸線,並佈置大片綠地,將陵墓建築群聯接成與背景山勢相稱的宏大整體。陵墓主體建築採用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築的大屋頂造型,應用西方建築的設計和建造技術,以肅穆的藍白色調和嚴謹的建築構型表現出沉靜恢弘的氣度,被認為是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融合中西的經典作品。中山陵1961年被列為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成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2年12月2日[編輯]

江蘇省蘇州中學,簡稱蘇州中學蘇高中蘇中,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是一所有着千年辦學淵源、百年辦學歷史的中國江南名校。儘管經歷了近千年的發展,辦學地點卻基本固定在蘇州市中心的三元坊。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建立了蘇州中學的前身——蘇州府學。清代張伯行在府學中設立的紫陽書院是當時全國著名書院、考據學重鎮,多位皇帝曾多次到此視察,並賜匾表示嘉獎。晚清廢科舉設新學,端方在蘇州建立新學,並邀請國學大師王國維羅振玉在此執教。民國時期,國學家章太炎錢穆先後在此進行國學教育,並成為江南四大名中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3年成為教育部確定的全國首批二十四所重點中學之一,並成為江蘇高中的「四大名旦」之一。1997年成為江蘇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江蘇省取消重點中學稱號後,於2004年首批成為四星級中學。

2012年12月3日[編輯]

地理學是關於地球與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歷史傳統上四個基本的地理學研究範疇有:自然及人文現象的空間分析,意即對分佈的研究;區域研究,意即利用地方和區域去詮釋地球的特性;人地關係研究,意即自然界各種現象對人類的影響;地球科學研究。但是現代地理學則是作為一個全面涵蓋的學科,其重點是要尋求理解世界、全部有關人類及自然的複雜性。地理學作為「人類與物理科學的橋樑」,分為兩大分支: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2012年12月4日[編輯]

歐亞紅松鼠是松鼠族下的一個物種,屬於一種居於樹上的雜食性囓齒動物,在歐亞大陸等地均十分常見。雖然如此,但在英國它們的數目卻不斷下降,主因是作為入侵物種的灰松鼠有更強的適應性及覓食能力。歐亞紅松鼠的標準頭體長約為19至23厘米,尾巴長15至20厘米,體重為250至340千克,雄性與雌性體重相約,並不存在兩性異形的情況。一般認為松鼠長長的尾巴能夠幫肋牠們平衡,特別是在樹與樹之間跳躍及枝幹上快跑的時候。睡眠的時候捲覆身體也起了保溫的作用。隨時間增長及地點的不同,牠們身上的皮毛也會呈現不同顏色,由黑到棕甚至紅色。在英國,紅色的皮毛最常見,而在歐亞的其他地區,不同顏色皮毛的品種則同時存在。

2012年12月5日[編輯]

瑪格麗特·戴卓爾,英國政治家,於1979年至1990年出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是自19世紀後期威廉·格萊斯頓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若只以連續而單一的任期計算,則是自利物浦勳爵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此外,她是英國歷史上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女性首相和經選舉而產生的主要政黨女黨魁。無庸置疑,她是近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同時受到不少人的愛戴和憎惡。戴卓爾夫人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戴卓爾主義」。由於她高姿態地反對共產主義,而被蘇聯媒體戲稱為「鐵娘子」。戴卓爾夫人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

2012年12月6日[編輯]

諾頓一世,美國三藩市著名市民,1859年自封為「美利堅合眾國皇帝和墨西哥攝政王」。儘管他無職無權,也只有一些拿他開心的人承認他的「權威」,但是他還是在三藩市受到了優待,他發行的「貨幣」在他常光顧的店鋪被接受。他曾給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寫信,而且在其逝世時,當地媒體和民眾對他尊稱「皇帝陛下」。雖然他一般被認為精神不正常,但在19世紀中期,三藩市的居民們很以他的存在和他的行為為樂。他最聲名遠播的行為是下令用武力解散美國國會,並且屢次下旨要求修造橫跨三藩市灣的大橋。據說馬克·吐溫所著的《哈克貝里·芬歷險記》 中的國王角色就是以他為原型。

2012年12月7日[編輯]

大英帝國是一個以英國為中心的全球帝國,在20世紀初的鼎盛時期,全世界有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該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36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到20世紀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大英帝國逐漸瓦解。今天,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的是,英國再也無法在政治、外交、經濟等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英聯邦的其他成員了。大英帝國的形成是3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外交活動和帝國的萎縮。

2012年12月8日[編輯]

香港國際機場是現時香港唯一運作的民航機場,於1998 年7月6日正式啟用。由於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以北的赤鱲角,因此也稱為赤鱲角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並在2001年至2010年間七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更一直保持擠身三甲之列。香港國際機場是地區轉運機場,現階段設有96個停機位,全日24小時運作,每年可處理旅客5000萬人次及貨物400萬公噸。隨着第二條跑道於1999年5月啟用和多項擴展計劃完成,香港國際機場正發展成亞洲的客貨運樞紐。香港國際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負責管理及運作,是國泰航空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華民航空的樞紐。

2012年12月9日[編輯]

唐寧街10號位於英國首都倫敦西敏市西敏區白廳旁的唐寧街,一所喬治風格建築物。傳統上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但自從此職由英國首相兼領後,就成為今日普遍認為的英國首相官邸。其設計樸實的黑色木門,綴上白色的阿拉伯數字「10」,成為了人所共知的標記。唐寧街10號除了是首相的官邸和首相的辦公室外,首相的秘書、助理和顧問都在首相官邸內工作。首相每天都會在唐寧街10號與閣僚和智囊制定政策,而一般的機要部門,如國會、財政部和外務部距唐寧街10號也只有數分鐘的路程,所以首相很容易便能夠取得情報和聯繫。因此,唐寧街10號象徵英國政府的中樞,也是英國政治的權力核心之一。

2012年12月10日[編輯]

量子力學物理學的分支,主要描寫微觀的事物,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態物理學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其為基礎。19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微觀系統,於是經由物理學家的努力,在20世紀初創立量子力學,解釋了這些現象。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通過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迄今所有基本交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量子場論)。愛因斯坦可能是在科學文獻中最先給出術語「量子力學」的物理學者。

2012年12月11日[編輯]

贖罪日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蘇伊士運河。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埃敘約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為戰爭早期的進展,心理上感到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舖路。《大衛營和約》令以埃關係正常化,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2012年12月12日[編輯]

古典自由主義是一種支持個人先於國家存在的政治哲學,強調個人的權利、私有財產,並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認為政府存在的目的僅在於保護每個個體的自由。古典自由主義發源於17世紀和18世紀,也因此,它通常被視為由於工業革命和隨後的資本主義體制而產生的一種意識形態。言論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自我負責,和自由市場等概念最先也是由古典自由主義所提出,後來才陸續被其他政治意識形態所採納的。古典自由主義反對當時絕大多數較早期的政治學說,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強調個人的自由、理性、正義和寬容。美國革命法國大革命都受到了古典自由主義的影響。

2012年12月13日[編輯]

自由放任,源於法語,意思就是政府放手讓商人自由進行貿易。這一詞首先在18世紀由重農主義在字典裏使用,以反對政府對貿易的干涉。這一詞到了19 世紀早期和中期成為了自由市場經濟學的同義詞。自由放任主義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涉,並且反對政府徵收除了足以維持和平、治安和財產權以外的稅賦。在歐洲和美國早期的經濟學理論中,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通常與反面的重商主義經濟政策做比較,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在英國、美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和其他西歐國家崛起時都擔當了支配的角色。自由放任的經濟理論被認為是純粹的、經濟上的自由意志主義的市場觀點,主張讓自由市場自行其道是更適當而更迅速的方法。

2012年12月14日[編輯]

科隆是德國人口第四多的城市,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萊茵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紀科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教會中心和藝術知識中心。科隆在二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築遺產以及許多重要的國際性活動而聞名。科隆位於歐洲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要道與萊茵河的交叉口上。萊茵河是歐洲南北交通的一條重要水道。科隆今天是德國鐵路交通最繁忙的樞紐。它的內河港口是歐洲最重要的內河港口之一。它還是一個文化中心,尤其是創造藝術的一個中心,是德國最大的大學城之一。

2012年12月15日[編輯]

英格蘭期盼人人都恪盡其責」是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特拉法加戰役開始前由其旗艦勝利號戰艦發出的訊號。特拉法加戰役為拿破崙戰爭裏的決定性海戰,其使得英國控制了大海,從而制止了法國入侵與佔領英國的計劃。這個訊號使用波帕姆爵士所設計的數字代號。此代號將十個訊號旗分別配以0至9。這些旗幟所代表的數字代號根據旗語手冊組合起來,傳至所有皇家海軍的艦隻上。這些數字代號會在後桅揚起,一個接一個,而「電報旗」亦會揚起以說明這是波帕姆所設計的訊號。據信,這個動作需時四分鐘。一個由帕斯科統領,大約有四至六人的小隊,在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戰艦準備升起那些訊號旗。

2012年12月16日[編輯]

世界人口是指世界上在某一時刻人口總和。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估計,截止到2012年11月21日,全世界有70.54億人。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億;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則顯示全球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達到70億。世界人口在13世紀50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饑荒時期後就不斷地增長,當時的世界約有3.7億人。隨後由於戰爭等因素,增長速度時快時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1950年代起,由於導致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如戰爭和饑荒)的減少,世界人口增長速率明顯加快——每年超過1.8%。這一狀態持續到1970年代。隨後隨着經濟發展,人們的生育觀發生改變,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2011年,世界人口增長率約為1.1%。預計2040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 當前的預計都顯示世界人口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增長,但由於較難估計出生率下降等因素,無法得出具體數值,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將大約在75億至105億之間,取決於出生率下降的速度。長遠看來,估計2050年至2150年左右世界人口將停止增長並緩慢下降。

2012年12月17日[編輯]

杭州市,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地級市,浙江省交通樞紐、長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運河南端。下轄10區、1個縣級市和2個縣,總面積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萬,其中市區824.1萬。以杭州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積達到35,223.54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經達到2,212.9萬人。根據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發佈的「2012年中國都市圈評價指數」,杭州圈在中國大陸是僅次於上海圈、廣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經濟總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並被《福布斯》多次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為總體發展目標,由「西湖時代」向「錢塘江時代」前進。相傳當年大禹在這裏停靠過船泊,故其地稱「禹航」,諧音為「餘杭」;一說「禹航」只是後人附會,「余」字與「無錫」之「無」、「勾吳」之「勾」一樣,實為古吳越語中的發語詞,江浙地名中常見。隋朝取餘杭縣之「杭」字,改該縣所在的錢唐郡為杭州,此名輾轉沿用至今。杭州歷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於此;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轄史。古時曾稱「臨安」(南宋)、「錢塘」、「武林」等。是吳越國南宋的都城,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市內有西湖西溪濕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是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杭州主辦了2016年G20峰會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亞洲運動會也將在杭州舉辦。

2012年12月18日[編輯]

陳朝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1225年底(或1226年初),李朝末代君主李昭皇禪位給陳煚,建立了陳朝,至1400年終結,國號「大越」,首都位於昇龍(今河內)。因該朝君主姓「陳」,故歷史上稱為「陳朝」。陳朝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被史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國至1293年、第二階段為1293年至1341年、第三階段為1341年至1400年。第一階段裏在陳守度陳太宗陳聖宗陳仁宗等統治者的經營下,內政得以鞏固及調整,採取太上皇主政的方式,以及近親通婚,以妨大權落入外戚之手;學術文教亦得以發展,如科舉的沿用、越南首部官方史籍《大越史記》的編撰等等。對外方面,蒙古帝國元朝)於13世紀曾三度出兵攻越(分別為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1287年至1288年),但在陳朝君主及名將陳興道等人的奮力抵抗下,成功撃退蒙古軍,陳朝與元朝保持朝貢關係,元封越南君主為安南國王。第二階段裏,陳英宗陳明宗陳憲宗等保持祖業,但亦未能化解國內的社會分歧,時治時亂。在第三階段,陳裕宗縱情享樂,朝綱紊亂,其後出現楊日禮被立及被廢內亂局面。陳藝宗陳睿宗陳廢帝時長期受占城國王制蓬峩的侵寇,國家元氣衰弱。陳朝晚期適值中國明朝建立,明廷繼續冊封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陳順宗陳少帝時,權臣黎季犛把持朝政。最後,在1400年,黎季犛廢少帝,自立為新君主,建立胡朝,陳朝遂亡。

2012年12月19日[編輯]

瑞士聯邦通稱瑞士,為中歐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恩是聯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國,西鄰法國,南接意大利,東臨奧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屬內陸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積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佈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過國際戰爭,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發源地且為許多國際性組織總部所在地,如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區成員國,但並非歐盟歐洲經濟區成員國。依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納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15位第17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語區、法語區及意大利語區,而後加入了羅曼什語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聯邦主義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每年的8月1日則是當地國慶日

2012年12月20日[編輯]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Ge原子序數是32。它是一種灰白色類金屬,有光澤,質硬,屬於碳族,化學性質與同族的相近。在自然中,鍺共有五種同位素,原子質量數在70至76之間。它能形成許多不同的有機金屬化合物,例如四乙基鍺異丁基鍺烷。即使地球表面上的鍺豐度相對地高,但由於很少礦石含有高濃度的鍺,所以它在化學史上比較晚被發現。門捷列夫在1869年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位置,預測到鍺的存在與其各項屬性,並把它稱作擬矽克萊門斯·溫克勒於1886年在一種叫硫銀鍺礦的稀有礦物中,除了找到硫和銀之外,還發現了一種新元素。儘管這種新元素的外觀跟有點像,但是新元素化合物的結合比,符合門捷列夫對矽下元素的預測。溫克勒以他的國家——德國的拉丁語名來為這種元素命名。鍺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用於製造電晶體及各種電子裝置。

2012年12月21日[編輯]

亞美尼亞國旗由三個等寬水平長條組成,最上面是紅色,中間為藍色,底部為橙色,每個長條寬20厘米。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於1990年8月24日採用了當前的國旗。2006年6月15日,亞美尼亞議會通過了《亞美尼亞國旗法》。在歷史上,亞美尼亞國旗經歷了許多變遷。在古代,亞美尼亞王朝的旗幟是由不同象徵的動物圖案構成。在20世紀,則出現了不同種類的蘇維埃旗幟。國旗中各種顏色的意義有許多種解釋。亞美尼亞憲法中所提供的官方說法則是:紅色象徵亞美尼亞高原,亞美尼亞人民為了生存和保衛基督教信仰所做的不懈努力,和亞美尼亞的獨立與自由;藍色象徵亞美尼亞人民在寧靜蒼穹下生活的心願;橘色象徵亞美尼亞人民的創造天分和勤勞的天性。

2012年12月22日[編輯]

藍鯨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藍鯨被認為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體型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公尺,重達181公噸。藍鯨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與其他鬚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直到20世紀初,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海域中,藍鯨的數量是相當多的。在超過40年後,捕鯨者的獵殺使牠們幾乎滅絕。直到國際社會在1966年開始保育藍鯨後,藍鯨的數量才逐漸上升。一份2002年的報告估計目前世界上藍鯨的數量在5,000至12,000隻之間,並分佈在至少5個族群中。

2012年12月23日[編輯]


2歐元紀念幣歐元區國家從2004年開始為紀念特定事件而鑄造的歐元硬幣,是所有歐元區國家的法定貨幣。紀念幣主要紀念歷史事件或值得關注的時事。截至2010年,共有81款2歐元紀念幣發行,2004年6款,2005年8款,2006年7款,2007年20款,2008年10款,2009年25款。2010年已經發行5款,預計至少還將發行5款。截至2010年1月,15個國家曾發行€2紀念幣,包括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意大利、盧森堡、摩納哥、葡萄牙、聖馬力諾、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及梵蒂岡,其中希臘是最早發行紀念幣的國家。4個歐元區國家未發行過:塞浦路斯、愛爾蘭、馬耳他和荷蘭。

2012年12月24日[編輯]

澳大利亞是全球地理面積第六大國家、大洋洲最大國家。其國境東南鄰近新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巴布亞東帝汶。其所在的地理學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板塊。其人民平均擁有國土面積乃世界最廣國家之一,經濟成就亦屬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水準很高,經濟的主要重點是高效率的能源和畜牧業。澳洲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別稱「紅色中央」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佈的牧場、及引人入勝的海濱,和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烏魯汝。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澳洲名列前茅的城市數目在全球國家之先。

2012年12月25日[編輯]

兩伊戰爭,在伊拉克方面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伊朗則稱為被迫之戰神聖抗戰伊拉克入侵戰爭伊朗革命戰爭,是發生在伊拉克伊朗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但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戰鬥。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反艦導彈等當時最先進武器,但同發達國家主導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壕溝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沒有武裝的平民(包括兒童老人)在狂熱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衝鋒,踩爆地雷的場面。這與士兵在緊急徵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現代設備訓練、領導人指揮不當以及武器裝備配件不足,難以維修、保養有一定關係。另一方面,在戰爭中也出現用直升機打直升機、用防空導彈打小艇的新戰術,在襲船中和襲城戰中雙方大量使用先進反艦導彈與地對地導彈,這場戰爭也揭示戰爭動員在現代戰爭中之重要。

2012年12月26日[編輯]

F大調第八交響曲》,作品93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1813年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貝多芬此前創作的第六交響曲「田園」的調性也是F大調,但篇幅較長;故而作者亦將此交響曲愛稱為「小F調交響曲」。此作品也是貝多芬聞名於世的九部交響曲中最為短小的一部,有時受到忽視;但貝多芬自己對它十分喜愛,甚至稱它比第七交響曲「強得多」。雖然寫作時貝多芬生活並不順利,但該作品依然有着輕鬆愉快的風格。其規模雖然短小,但精悍緊湊,充分體現了貝多芬的作曲技藝。與貝多芬的一些其它作品(如著名的《月光奏鳴曲》)類似,該交響曲的末樂章分量最重。

2012年12月27日[編輯]

蛋白質是一種複雜的有機化合物。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分子呈線性排列所形成,相鄰氨基酸殘基的羧基和氨基通過形成肽鍵連接在一起。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對應基因所編碼。除了遺傳密碼所編碼的20種「標準」氨基酸,在蛋白質中,某些氨基酸殘基還可以被翻譯後修飾而發生化學結構的變化,從而對蛋白質進行激活或調控。多個蛋白質可以一起,往往是通過結合在一起形成穩定的蛋白質複合物,發揮某一特定功能。蛋白質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瑞典化學家永斯·貝采利烏斯於1838年提出,第一個被測序的蛋白質是胰島素,由弗雷德里克·桑格完成,他也因此獲得1958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

2012年12月28日[編輯]

哈麗特·阿巴斯諾特是19世紀早期英國日記作者、社會觀察家和托利黨的政治女強人。在1820年代,她是滑鐵盧戰役的英雄不列顛首相第一代威靈頓公爵「最親近的女性朋友」。 她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與公爵保持通信和交往,並將其記載於自己的日記中,這些素材被威靈頓公爵的各種權威傳記所廣泛採用。她生長於英國貴族的環境中並且與一位身為議會成員的政治家締結婚姻,她在從政生涯中的觀察和記述並不僅僅局限於個人體驗,而是以相同的關注來描述公共政治、重大事件與日常生活,留給歷史學家們關於那些事件的清晰的全景圖。她的日記最後於1950年以《阿巴斯諾特夫人日記》為題結集出版。

2012年12月29日[編輯]

囊腫性纖維化是一種常見的遺傳疾病。此病症會影響病患的全身,導致逐漸的行動困難以及提早死亡。最常見的症狀是因為長期反覆的肺部感染所導致的呼吸困難,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鼻竇炎、發育不良、腹瀉以及不孕。囊腫性纖維化是最常見且致命的遺傳疾病,最常發生在歐洲人阿肯納西猶太人之中,每25個有歐洲人血統的人之中就會有一個是帶原者,這使得此疾病在歐美非常的常見。產前的抽取羊水進行基因分析或是在幼兒時期的汗液檢查可以輕易的診斷出此病症。雖然診斷很簡單,但是此病症目前尚未出現可以治癒的療法或藥物,大部分的患者都在二、三十歲時因為肺衰竭而導致死亡,而目前唯一可以延遲的辦法只有肺臟移植手術。

2012年12月30日[編輯]

密歇根州立大學是一所位於美國密歇根州東蘭辛市的公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成立於1862年、是美國第一所依據土地撥贈法案而成立的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不但是以教育農業理論聞名、同時也是包裝與音樂治療研究的先鋒。密歇根州立大學擁有全美歷史第二悠久的飯店管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海外研修課程是全美單一校園大學中規模最大的一個、並提供超過六十個國家總計兩百多個課程、遍及所有的洲包括南極洲。2005年為止,密歇根州立大學成為了美國錄取人數排名第六的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同時也是美國大學協會的成員之一。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男子籃球隊曾贏得1979年和2000年的全國大學體育協會冠軍。

2012年12月31日[編輯]

金文泰爵士,GCMG(1875年-1947年),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1930年至1934年任海峽殖民地總督兼英國駐馬來亞高級專員、1925年至1930年任第17任香港總督。金文泰在1899年加入香港政府,早年歷任新界助理田土官、巡理府、助理輔政司行政立法兩局秘書、以及署理輔政司兼兩局當然官守議員等職;出任港督前,他曾先後擔任過英屬圭亞那政府秘書(後改名輔政司)和錫蘭輔政司。在港督任內,他成功緩和持續多時的省港大罷工,使香港從百業蕭條的局面逐漸恢復過來;此外,他重視社會基礎發展,除了主持興建九龍醫院瑪麗醫院和修築城門水塘外,又熱心推崇中國文化,設立香港首家官立中文學校和支持香港大學增設中文系,該座官立中文學校後來更名為金文泰中學,以紀念他對中文教育的重視。金文泰與香港華民各界關係要好,任內爭取委任周壽臣爵士為行政局歷來首位華人非官守議員,並准許新界鄉紳設立鄉議局管理地方事務,政績頗受稱譽。在海峽殖民地總督與馬來亞高級專員任內,金文泰面對環球經濟大蕭條下的經濟衰退,設法緊縮開支,又研究引入限制計劃,防止當地錫礦橡膠業務因生產過剩而導致國際市場價格急跌,成功減輕經濟大蕭條對當地經濟造成的衝擊。同時間,他為新加坡主持多項大型基建,當中包括海軍基地加冷機場、克利福碼頭和丹戎巴葛火車總站等,以配合當地的急速發展。可是,金文泰在任內提出的地方分權方案卻備受爭議,其中,馬來屬邦本土政界擔心方案會削奪他們長久以來享有的自主性、而馬來亞華人印巴裔社群則擔心方案連同一系列推動馬來文化和馬來語的政策,會變相使當局施政進一步向馬來人傾斜。金文泰的方案雖然深具遠見,但最終卻因強大的阻力被迫妥協,未能一展抱負,連同他推動限制移民入境等被指針對華人的舉措,均成為他任內的瑕疵。作為一名學者型總督,金文泰早年就讀牛津大學時經已顯露出在拉丁文方面的才華。在香港任職期間,他更迅速學會廣東話和官話,並憑藉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練得一手好書法,對中國詩詞也有深入的了解,是一位典型的漢學家和「中國通」。在公務之餘,他長年著作甚豐,題材涉足文學、歷史和地理等多個方面,學術造詣深受稱許,更被印度詩人泰戈爾評價為「在東方遇過最有修養的歐洲人」。金文泰還熱愛四處遊歷,曾走遍中國各省和深入印度等地,香港的不少郊野山徑,均由金文泰和他的妻子最先開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