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Nicehistory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emplate:人物小傳

何汝周(英語:Ho Yu Chau),是一位香港註冊中醫師,早年參與中加建交初期的中醫學術交流,曾於加拿大多倫多從醫,並參與針灸鎮痛的科研合作,對推動中醫現代化與國際化具有歷史貢獻。

生平

[編輯]

中加醫療交流(1970年代)

[編輯]

1972年11月,何汝周醫師作為中國派出的首個中醫代表團五位成員中之一,赴加拿大訪問,進行針灸臨床示範與醫學座談,為當時兩國建交後的首輪醫學交流。該行程記錄於麥吉爾大學奧斯勒醫學歷史圖書館收藏的 Bethune Foundation Fonds(P132),檔案包含報章剪報、訪問記錄及活動資料[1]

多倫多行醫與針灸研究顧問

[編輯]

其後,何醫師留居多倫多,於寶雲街(Baldwin Street)開設中醫診所,服務當地社區及華人。同時,他獲邀成為多倫多大學生理學教授布魯斯·波默蘭茨(Bruce Pomeranz)的研究顧問,協助研究針灸鎮痛的神經機制。

Pomeranz 與何汝周等人合作,於1976年發表開創性論文指出針灸鎮痛涉及內啡肽的釋放[2],其後延伸至《Ethos》期刊進一步論述針灸與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互動[3]

其研究亦收錄於歐洲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的博士論文研究中,確認 Pomeranz 與中國學者共同建立現代針灸鎮痛機制的基礎科學[4]

加拿大中醫藥發展背景

[編輯]

根據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資料,自20世紀70年代起,加拿大中醫藥及針灸學會陸續成立,卑詩省成為北美首個中醫立法地區,中醫註冊制度與醫師地位逐步制度化[5]。何汝周的行醫與交流活動正值這一發展關鍵時期。


參考資料

[編輯]
  1. ^ Bethune Foundation Fonds (PDF). Osler Library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McGill University. [2025-05-02]. 
  2. ^ Pomeranz, Bruce; Chiu, D. Naloxone blockade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endorphin implicated. Life Sciences. 1976, 19 (11): 1757–1762. doi:10.1016/0024-3205(76)90406-9. 
  3. ^ Pomeranz, Bruce. Acupuncture and the Endorphins. Ethos. 1982, 10 (4): 385–393. doi:10.1525/eth.1982.10.4.02a00070. 
  4. ^ Basic science studies of acupuncture (PDF). Erasmus University Repository. [2025-05-02]. 
  5. ^ 中醫藥在加拿大.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 [2025-05-02]. 

外部連結

[編輯]
  • 香港中醫師註冊名單(中醫藥事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