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頓巴斯親俄武裝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俄羅斯專題 (獲評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俄羅斯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俄羅斯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烏克蘭專題 (獲評未評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烏克蘭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烏克蘭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軍事專題 (獲評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軍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軍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條目命名問題[編輯]

用戶User:Sima Sam認為將此條目命名為烏克蘭偽軍有違中立原則,然而相近的條目中國偽軍一直存在。同時,該條目在烏克蘭語維基百科被稱為Окупаційні війська РФ на Донбасі,使用「民兵」一詞似乎是沒有根據的,而在英語維基百科中,該條目所描述的偽軍也不被稱為「頓巴斯」。所以用戶Sima Sam所提的「根據其他維基百科命名」值得商榷。

同時,俄羅斯在烏克蘭建立的傀儡政權目前已被宣稱吞併,之前也早已不自認是「民兵」。另外,俄國在佔領區強征百姓充軍的事情目前也已經不局限於頓巴斯,這一點在其他語言的同一條目中也有體現[1][2]。俄語維基百科中沒有合併的本條目,但對「頓軍」有後文的描述,可見「民兵」這一宣傳用稱呼是有失中立性的,也不符合這些部隊的實質。請見此處「Несмотря на то, что для обозначения всех вооружённых сил самопровозглашённой ДНР в российских СМИ начиная с 2014 года продолжает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наименование «ополченцы», набор в силовые структуры (батальоны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й обороны) «республики» носит характер обязательной воинской повинности. Начиная с февраля 2022 года в ДНР была объявлена всеобщая принудительная мобилизация, а возраст призыва увеличен до 65 лет. После этого, а также на фоне замедления наступления армии РФ и ДНР, стал заметен рост уклонистов от прохождения воинской службы в народной милиции.」

希望用戶User:Sima Sam提出將此條目使用「頓巴斯親俄民兵」名稱的理由。--羅放留言2022年11月15日 (二) 15:57 (UTC)[回覆]

1. 俄羅斯目前並未像歷史上的大日本帝國另立獨立於基輔政權以外的烏克蘭偽政府。「烏克蘭偽軍」卻帶了這樣的意味。所謂的「烏克蘭偽軍」也沒有要取基輔而代之的議程,而是分離主義和俄羅斯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哪怕命名為「俄羅斯僕從軍(2014年起)」都好過「烏克蘭偽軍」。「烏克蘭偽軍」極易引起歧義。
2.之所以在下重新定向至「頓巴斯親俄民兵」,是因為上一次來自用戶Pktlaurence的移動至此。
3.英文維基百科的名稱直譯為「在烏克蘭的俄羅斯人民民兵」(Russian people’s militias in Ukraine),第一段也提到了「在頓巴斯的俄羅斯分離主義勢力」(Russian separatist forces in Donbas)。所以閣下說沒看到「頓巴斯」可能是看漏了。
4.在下創立該頁面時,使用的是「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我認為它客觀地描繪了地理位置和意識形態,也沒有做出價值判斷。當時創立該條目的時候,還沒有發生四州「入俄公投」等事件,條目就是特指「頓涅茨克人民軍」和「盧甘斯克人民軍」,從英文維基翻譯了一些內容。
5.俄語維基的條目好像是把兩個「人民軍」分設詞條的我記得。
6.由於這些武裝力量已經實際上併入俄軍,所以再稱「烏克蘭偽軍」已經不合適了。該詞條已經屬於歷史上存在現已不存在(併入俄軍)的事物。--Sima Sam留言2022年11月15日 (二) 17:37 (UTC)[回覆]
對您的幾點意見的回覆:
  1. 中國偽軍也包括大量類似「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滿洲國」之類並不宣稱整個中國主權的傀儡政權之軍隊。而在烏克蘭的俄國僕從軍如LNR/DPR等也被俄國投入了赫爾松和哈爾科夫等非盧頓二州的戰場,沒有「取基輔而代之」也僅僅是因為俄國否定烏克蘭主權試圖吞併整個烏克蘭的企圖失敗而已。
  2. 英語維基百科標題已經在過去幾個月因為俄國擴充傀儡政權及僕從軍的範圍而去掉了標題的「頓巴斯」幾個字。
  3. 「民兵」這一稱呼在俄媒最早使用後確實長期被使用,但有大量的材料可以證明這個詞並不足以描述俄僕從軍的性質。
綜上,「頓巴斯民兵」一稱呼依然有顯得不妥。但我同意目前的話如果命名為「在烏克蘭的俄羅斯僕從軍」將會是較為貼切的。
感謝!--羅放留言2022年11月17日 (四) 02:15 (UTC)[回覆]
您好,叫「在烏克蘭的俄羅斯僕從軍」我沒有意見,不過「民兵」這一自稱的描述(名從主人)及相關參考資料我也打算補進正文。
我還想問問幾位之前編輯過這個詞條的維基人的看法,@唐吉訶德的侍從Great BrightstarPktlaurence 若有打擾到幾位閣下請見諒。--Sima Sam留言2022年11月17日 (四) 12:34 (UTC)[回覆]
也真的打擾到我了LOL。我個人是有點後悔移動了,我也是會比較認同偽軍這個叫法,但不能叫烏克蘭偽軍,因為烏克蘭並非全國都有偽軍問題(只有東部的頓巴斯有),要不頓巴斯偽軍、要不頓巴斯親俄偽軍。我先把條目名改回武裝,免得偏袒俄羅斯。--Write to§Comte de £orenzo 2022年11月17日 (四) 13:15 (UTC)[回覆]
烏克蘭僕從軍一名絕對不能用,既不是全烏克蘭亦不倫不類,頓巴斯親俄武裝、頓巴斯偽軍或頓巴斯親俄偽軍。--Write to§Comte de £orenzo 2022年11月18日 (五) 11:50 (UTC)[回覆]
最初採取民兵一名是想凸顯出其相較於正規俄軍的拉雜性,但民兵一名政治上的確有不妥,現已暫時換回最中立的「武裝」一詞,希望能讓你滿意。Slava Ukraini Heroyam Slava.--Write to§Comte de £orenzo 2022年11月17日 (四) 13:25 (UTC)[回覆]
感謝您的意見--Sima Sam留言2022年11月18日 (五) 12:24 (UTC)[回覆]
@羅放在嗎--Write to§Comte de £orenzo 2022年11月24日 (四) 17:16 (UTC)[回覆]
你好,抱歉前幾日沒有上網才看到。其實這個問題確實很難說,英文維基百科本條目已經因為俄國在頓巴斯之外的佔領區徵召偽軍而將條目名稱中的「頓巴斯」去掉了,我想了一個折衷的方案是用烏克蘭東部親俄偽軍/僕從軍這樣的表述,這樣既範圍較精確,也能涵蓋俄國在頓巴斯之外的佔領區建立偽軍部隊的情況。不知您意向如何?--羅放留言2022年11月25日 (五) 15:57 (UTC)[回覆]
關於「親俄民兵」這一用詞的使用,目前有較多報導,比如:
(1)《自由時報》的《照片曝光! 前親俄民兵指揮官吉爾金出現在烏克蘭》:「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者、頓巴斯俄民兵前指揮官吉爾金(Igor Girkin)先前也被「部分動員令」徵召入伍」。
(2)BBC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歷史學家梳理20世紀烏克蘭歷史上六個關鍵節點》:「2014年烏克蘭發生「顏色革命」後,在烏克蘭東部地區,政府軍和受俄國支持的當地民兵之間的武裝衝突一直沒有停息。」
(3)BBC的《烏克蘭危機:解讀頓巴斯、明斯克協議、北溪二號等五個關鍵詞》:「但上述爭議一直存在,特別是烏克蘭要求親俄民兵先要繳械歸降政府,然後再舉行選舉。而親俄民兵要求先舉行選舉。」
(4)VOA的《澤連斯基:俄軍在烏克蘭戰場讓新兵當「炮灰」》:「盧甘斯克州親俄民兵陸軍第二軍一部很可能攻入了該市南邊奧皮蒂尼和伊萬格勒兩個村莊,」英國國防部的情報更新說。「自7月初以來,俄羅斯正規軍或分離主義武裝都未能奪取任何其他的居民點。」--Sima Sam留言2022年11月15日 (二) 21:46 (UTC)[回覆]
真的沒有可靠來源支持的名稱麼?「在烏克蘭的俄羅斯僕從軍」完全是原創命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1月19日 (六) 19:46 (UTC)[回覆]
有過去使用,不代表這些部隊確實如俄國自稱那般是「民兵」。況且俄國佬自己都早已不用14年渾水摸魚搞的「民兵」,「民間武裝」之類的稱謂。
Російські окупаційні корпуси, також відомі як Гібридна армія РФ, або Об'єднані російсько-сепаратистські сили (за термінологією США)這幾個稱呼都較之「民兵」要準確不少,而且也有可靠來源支持。[1]--羅放留言2022年11月25日 (五) 16:03 (UTC)[回覆]

參考資料

  1. ^ Russian Offensive Campaign Assessment, September 30.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2022-09-30 [2022-10-06] (英語). 
  2. ^ Russian Offensive Campaign Assessment, September 28.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2022-09-28 [2022-10-06]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