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卜瓦松分佈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卜瓦松分佈屬於維基百科數學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數學專題 (獲評未評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數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數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關於譯名的正確性[編輯]

Siméon-Denis Poisson是個法國人,會法語發音的人就知道,這名字翻譯起來其實是唸作「布瓦松分配」才最接近,而我在大學時代修習或然率與統計學時,老師也都是以「卜瓦松分配」的方式翻譯。「泊松」其實已經是個不是很精確的翻譯名稱,所以如果在文內還批評別種譯法「並不是翻譯的很好,發音有誤」,還真的是有夠諷刺的呢!--泅水大象 08:31 2004年12月31日 (UTC)

這個問題似乎不僅僅是Poisson一哥人的問題,化學熱力學上有一個杜亥姆等溫式也是拿着法國人名按照英語的發音翻譯的,我覺得還是按照常用的翻譯方法比較好吧,免得不知道說得是什麼--雪鴞◎海德薇 (talk) 看看雪鴞 [[]] 13:34 2005年7月11日 (UTC)
不過要特別強調一下,當初留言的時候,是因為看到條目內文中有人寫道『泊松分佈(Poisson distribution,另有布阿松、波以松分佈等翻譯,並不是翻譯的很好,發音有誤)』,不是很精確的發音者恥笑發音正確的人發錯了,感覺很諷刺,所以發表上述感想並且將原文改掉了。事實上我也支持條目主要以常用翻譯的作法為主,並將正確翻譯寫出以作為註釋的原則!--泅水大象 訐譙☎ 14:39 2005年7月11日 (UTC)

或許使用原文人名較好[編輯]

我覺得人名最好不譯,「Poisson分佈」是最好的。鑑於兩岸三地之不同翻譯導致的混亂,這也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否則的話,你說誰的人名譯得最好?豈不是要打破頭?--霍枯燥 01:34 2006年12月16日 (UTC)

準確說法是條目主標題里的人名應該用原文:我只是認為條目主標題里的人名應該用原文,因為主標題長度有限,無法加註釋;而條目內容裏面可以加很多註釋,所以就無所謂了。條目的其它標題可以譯得千奇百怪,但百川歸海,鏈到一個絕無二義性的主標題上。--霍枯燥 02:50 2006年12月16日 (UTC)
對於本條目而言,就是這樣:主標題為Poisson分佈, 其他標題Redirect到這個無二義性的主標題上。卜氏分配也好,泊松分佈也好,只要不離譜,當個副標題也無妨。--霍枯燥 02:54 2006年12月16日 (UTC)
我也覺得Poisson分佈或許是個最好的選擇,確實只有這才是個相對更精準的主標題。對於「柏松分佈」這個條目,並不存在想勾股定理這樣詞本身都有不同來源的問題,而Poisson的翻譯太多又不好估計哪一種是最常用的,還不如就用原文Poisson,其他都重定向。--魚,遨遊天空 (留言) 2010年1月24日 (日) 08:43 (UTC)[回覆]

譯名還是以常用的為準的好[編輯]

要不人家來了看你的名字都不知道是誰。

同意人名譯名以本人母語為準。但是在大陸的教材中「泊松」的翻譯是最常見(至少我讀書的經歷這樣告訴我),所以至少「泊松」不能算是一種需要被去掉的翻譯(況且,如果你念的時候後面重音強一點,那個wa的a輕一點的話,還是有點靠邊的...:P,玩笑)。--這個人很懶,什麼也沒留下:D 14:07 2005年7月11日 (UTC)

已經用簡繁轉換標籤修改過了,所以無論是簡體還是繁體都能看到自己熟悉的譯名。之前的討論是去年還沒有這些好用轉換工具時留下的,所以當時提出的爭議點此時已不具有任何意義,此時我忍不住想說......繁檢轉換標籤萬歲!--泅水大象 訐譙☎ 14:21 2005年7月11日 (UTC)
我來講個笑話.....我沒學過統計,所以我在沒看到條目之前,一直以為本條目是在講某種叫作泊松的植物分佈的情形。XD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4:29 2005年7月11日 (UTC)
我以前也以為泊松針是什麼松樹的葉子。不過把法語的 poi- 翻譯成「泊」不只這一例,還有這個黏度單位。-- 硬邦邦留言2013年11月2日 (六) 08:3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