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or (專輯)

Igor | ||||
---|---|---|---|---|
![]() 數字版封面;CD版本有粉色、黃色、藍色或綠色背景可選 | ||||
造物主泰勒的錄音室專輯 | ||||
發行日期 | 2019年5月17日 | |||
錄製時間 | 2017–2019 | |||
錄音室 | ||||
類型 | ||||
時長 | 39:43 | |||
唱片公司 | 哥倫比亞 | |||
監製 | 造物主泰勒 | |||
造物主泰勒專輯年表 | ||||
| ||||
Alternative covers | ||||
![]() 特別版黑膠封面,由Lewis Rossignol設計 | ||||
![]() 《Apple Music Presents: Tyler, the Creator》封面 | ||||
收錄於《Igor》的單曲 | ||||
|
《Igor》是美國饒舌歌手Tyler, The Creator的第五張錄音室專輯,2019年5月17日通過哥倫比亞唱片發行。專輯完全由泰勒本人製作,Playboi Carti、Lil Uzi Vert、索蘭格、Kanye West和傑洛德·卡米高等人客串獻聲。繼泰勒上一張專輯《花樣男孩》(2017年)發行後,這張專輯主要在加利福尼亞州錄製,2017年至2019年期間也在意大利科莫湖和亞特蘭大進行了錄音。
樂評人指出,《Igor》延續了《Flower Boy》中建立的嘻哈和新靈魂樂風格,同時也融入了節奏藍調和放克的影響。評論家們還注意到專輯中使用了大量的合成器和低傳真人聲。在主題上,《Igor》講述了一個以標題人物及其男性戀人為中心的三角戀故事。專輯採用了「壹高」的人物原型,探討了與愛情相關的主題,例如心碎、失落和嫉妒。
為了宣傳專輯,Tyler, The Creator發行了單曲《Earfquake》,這首歌在美國Billboard百強單曲榜上排名第13位,成為他排名最高的單曲。在發行首周,《Igor》以165,000張專輯等價單位的銷量空降美國Billboard二百強專輯榜榜首,成為Tyler, The Creator的第一張美國冠軍專輯。這張專輯得到樂評人的廣泛好評,被許多刊物列入2019年度最佳專輯榜單,並在2020年格林美獎上獲得了最佳饒舌專輯獎,這是泰勒的第一個格林美獎。
背景與錄製
[編輯]專輯的創作始於2017年,泰勒最初為加拿大歌手積斯甸·比伯和巴巴多斯歌手Rihanna創作了歌曲《Earfquake》,但兩人都拒絕了這首歌。[3]歌曲《I Think》是在意大利科莫湖錄製,並得到了美國歌手索蘭格的幫助。在與美國饒舌歌手ASAP Ferg的錄音期間,泰勒在休息時寫下了《Running Out of Time》,Kendrick Lamar對泰勒的歌聲表示讚賞後,他感覺到放心。[3][4]泰勒在2013年為他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Wolf》巡演時製作了《Gone, Gone / Thank You》的伴奏,並選擇將這首歌從《甜心炸彈》和《花樣男孩》中剔除,因為他覺得它不適合這兩張專輯。[3]
在2018年秋冬季刊接受《Fantastic Man》採訪時,泰勒被問及是否戀愛過,他回答說:「我不想談論這個。嗯,那是下一張專輯的內容。」[5]2018年10月,泰勒在接受《Fast Company》採訪時預告了歌曲《Running Out of Time》。[6]
2019年4月26日,索尼的一份補充財務報告顯示,泰勒的新專輯預計將於6月底發行。[7]2019年5月初,泰勒發布了歌曲《Igor's Theme》和《What's Good》的片段。[8]2019年5月6日,泰勒通過他的社交媒體賬號首次宣布了這張專輯。[9]
作品內容
[編輯]《滾石》雜誌作者Danny Schwartz將《Igor》描述為「節奏藍調、放克和饒舌的豐富而雜亂的混合體」。這張專輯充滿了合成器的聲音,帶有新靈魂樂的旋律和低混音的人聲。[1]
主題與敍事
[編輯]這張專輯講述了一個三角戀的故事,泰勒愛上了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同時也在和一個女人約會,這個女人正把他從泰勒身邊拉走。[10]美國喜劇演員傑洛·卡麥克擔任專輯的敍述者,隨着專輯的進行,他用簡短的台詞來解釋泰勒和標題人物壹高的心理狀態。卡米高首次出現在專輯的第四首曲目《Exactly What You Run from You End Up Chasing》中。[10]
虛擬人物壹高在歌曲《Igor's Theme》和《What's Good》中被提及。虛擬人物壹高來源於哥德式人物「壹高」原型(這一人物曾經出現在《科學怪人之子》等電影作品中),代表了泰勒內心深處更黑暗、更冷漠的一面。當泰勒為他的依戀對象傾注所有真心、然而他的依戀對象仍然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前女友的時候,壹高出現了。壹高的出現中止了泰勒在專輯前半部分糾纏的強烈浪漫情感。[10][11]
宣傳
[編輯]
歌曲《Earfquake》的音樂短片於2019年5月17日與專輯同步發行。[12] 它於2019年6月4日作為專輯在美國的主打單曲被送往節奏當代音樂電台。[13]2019年6月3日,泰勒宣布了他即將舉行的專輯巡演Igor巡演,賈登·史密斯、血橙和GoldLink將作為嘉賓參與。[14]
其他歌曲
[編輯]專輯第七首曲目《A Boy is a Gun*》的短片於2019年5月13日發布。[15]該歌曲的完整音樂短片於2019年9月16日發布。[16]2019年10月24日,專輯第三首曲目《I Think》的音樂短片發布。[17]
影像專輯
[編輯]2019年8月14日,Apple Music發布了影像專輯《Apple Music Presents: Tyler, the Creator》。這張專輯收錄了11段影片,均來自泰勒於2019年5月進行的《Igor》的首場現場演出。[18]
專業評價
[編輯]綜合得分 | |
---|---|
來源 | 評分 |
AnyDecentMusic? | 7.9/10[19] |
Metacritic | 81/100[20] |
評論得分 | |
來源 | 評分 |
AllMusic | ![]() ![]() ![]() ![]() ![]() |
《Clash》 | 8/10[22] |
《Consequence》 | A−[23] |
《衛報》 | ![]() ![]() ![]() ![]() ![]() |
《HipHopDX》 | 4.4/5[25] |
《獨立報》 | ![]() ![]() ![]() ![]() ![]() |
《新西蘭先驅報》 | ![]() ![]() ![]() ![]() ![]() |
《NME》 | ![]() ![]() ![]() ![]() ![]() |
《Pitchfork》 | 8.0/10[29] |
《滾石》 | ![]() ![]() ![]() ![]() ![]() |
《Igor》獲得了廣泛的樂評人好評。在Metacritic網站上,該專輯基於18條評論獲得了81分的標準分(滿分100分)。[20]評分匯總網站AnyDecentMusic?基於評論共識給出了7.9分(滿分10分)。[19]
《獨立報》的Roisin O'Connor給出了正面評價,她表示:「這張的製作非常出色。泰勒從來就不是一個墨守傳統歌曲結構的人,但在《IGOR》這張作品中,他如同米諾陶洛斯一樣引誘你穿越一個充滿驚奇轉折的迷宮,把你帶入驚險的未知世界……這是泰勒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26]AllMusic的Andy Kellman認為:「泰勒和一眾伴唱貢獻出的成果不負眾望、令人震撼:一張蘊含活躍創作能量和傷感情緒的作品,其中展現出的傷悲、脆弱易感和衝動不亞於一張古典靈魂樂專輯」。[21]《HipHopDX》的Danial Spielberger表示:「在《Igor》中,泰勒展示了他多年來精進的朦朧流行風格的更成熟版本。儘管有些人可能會因為他變得更像歌手而不是饒舌歌手而感到失望,但這種類型的項目應該鼓勵更多藝人放棄標籤,接受挑戰」。[25]《滾石》的評論家Danny Schwartz表示:「《Igor》是一張真誠的專輯,泰勒在其中卸下了防備,展現出他已經從低俗的網絡牛仔完全蛻變為一位成長中的變形藝人」。[1]NME的Sam Moore表示:「《Igor》是一張出色而常聽常新的唱片,非常值得你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全神貫注地聆聽」。[28]《Clash》的Nick Roseblade寫道:「他之前專輯中標誌性的強烈節奏、尖銳的歌詞以及憤怒和攻擊感,已經被更慢的節奏和令人無法抗拒的靈魂樂旋律所取代。起初,這種音調和節奏的變化令人感到不適應,你會期待專輯節奏加快。但隨着專輯的進行,你會逐漸融入其中,並喜歡上這個全新的泰勒」。[22]
Sputnikmusic的Rowan5215在評論中寫道,《IGOR》未必是泰勒的最佳作品。他稱讚了《I Think》和《A Boy Is a Gun》這兩首曲目,以及這張專輯的「極簡主義」風格,但他認為這一風格的運用在像《Running Out of Time》這樣的歌曲中會感覺重複。[30]在一篇褒貶不一的評論中,《衛報》的Dean Van Nguyen讚賞了這張專輯的獨創性,但覺得它缺乏泰勒過去作品中令人難忘的特質,最終稱《IGOR》是一場「展現了獨創性的精彩表演」,但這張作品不總是能夠在聽眾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24]
年終榜單
[編輯]刊物 | 榜單 | 排名 | Ref. |
---|---|---|---|
《Billboard》 | 2010年代100佳專輯 | 54
|
|
2019年50佳專輯 | 7
|
||
《Complex》 | 2019年最佳專輯 | 1
|
|
《衛報》 | 2019年50佳專輯 | 5
|
|
《獨立報》 | 2019年50佳專輯 | 6
|
|
《NME》 | 2019年50佳專輯 | 2
|
|
《Now》 | 2019年10佳專輯 | 2
|
|
《Pitchfork》 | 2019年50佳專輯 | 23
|
|
《滾石》 | 2019年50佳專輯 | 12
|
|
《Slant雜誌》 | 2019年25佳專輯 | 23
|
|
Sputnikmusic | 2019年50佳專輯 | 15
|
行業獎項
[編輯]頒獎典禮 | 年份 | 獎項 | 結果 | Ref. |
---|---|---|---|---|
黑人娛樂電視嘻哈獎 | 2019 | 年度專輯 | 提名 | |
格林美獎 | 2020 | 最佳饒舌專輯 | 獲獎 |
爭議
[編輯]儘管在2020年格林美獎上贏得了最佳饒舌專輯,但泰勒堅稱《Igor》應該被認為是一張流行專輯,並批評格林美選擇將他歸入饒舌和都市音樂類別是出於種族動機,是一種「拐彎抹角的恭維」。[44]
商業成績
[編輯]《Igor》以165,000張專輯等價單位的銷量空降美國「Billboard」二百強專輯榜榜首,其中純專輯銷量為74,000張。這是泰勒的第一張美國冠軍專輯。[45]
曲目列表
[編輯]所有曲目由Tyler, The Creator(泰勒·奧康馬)創作和製作,除非另有說明。
《Igor》曲目列表 | |||
---|---|---|---|
曲序 | 曲目 | 詞曲 | 時長 |
1. | Igor's Theme | 3:20 | |
2. | Earfquake | 3:10 | |
3. | I Think |
| 3:32 |
4. | Exactly What You Run from You End Up Chasing | 0:14 | |
5. | Running Out of Time | 2:57 | |
6. | New Magic Wand | 3:15 | |
7. | A Boy Is a Gun |
| 3:30 |
8. | Puppet |
| 2:59 |
9. | What's Good | 3:25 | |
10. | Gone, Gone / Thank You | 6:15 | |
11. | I Don't Love You Anymore | 2:41 | |
12. | Are We Still Friends? |
| 4:25 |
總時長: | 39:43 |
CD、黑膠和磁帶發行版 | |||
---|---|---|---|
曲序 | 曲目 | 詞曲 | 時長 |
4. | Boyfriend | 4:00 | |
總時長: | 43:29 |
取樣
- 《Igor's Theme》包含Head West的《Attention》和達姆·馮克的《Scatin'》的未署名元素。[46]
- ^[a] 《I Think》包含Nkono Teles創作並演唱的《Get Down》以及Bibi Mascel創作並演唱的《Special Lady》的元素。
- 《Running Out of Time》包含Run-DMC的《Hit It Run》的取樣。
- 《New Magic Wand》包含Siluetes 61創作並演唱的《Vsichni Praznj》的元素。
- ^[b] 《A Boy Is a Gun》包含Ponderosa Twins Plus One演唱的《Bound》(由Bobby Dukes、Bobby Massey和Lester Allen McKenzie創作)的片段。[47]
- ^[c] 《Puppet》包含Czar演唱的《Today》(由Mick Ware創作)的元素,以及Part Time演唱的《It's Alright With Me》(由David Smith創作)的片段。
- ^[d] 《Gone, Gone / Thank You》包含Cullen Omori創作並演唱的《Hey Girl》的片段,並且插入了山下達郎演唱的《Fragile》(由艾倫·歐迪和山下達郎創作)。
- ^[e] 《Are We Still Friends?》包含艾爾·格林創作並演唱的《Dream》的片段。
- ^[f] 《Boyfriend》包含Twink演唱的《Fluid》(由John Charles Alder創作)的片段。
製作人員
[編輯]音樂家
[編輯]- 泰勒·奧康馬 – 主音歌手、製作、編曲
- Lil Uzi Vert – 人聲 (曲目1)
- Playboi Carti – 饒舌 (曲目2)
- 索蘭格 – 人聲 (曲目3), 和音 (曲目7, 11)
- 傑洛德·卡米高 – 人聲 (曲目4), 附加人聲 (曲目6, 8–10, "Boyfriend")
- Kanye West – 饒舌 (曲目8)
- 安東尼·埃文斯 – 和音 (曲目1, 3, 10)
- 艾敏達·布朗 – 和音 (曲目1, 3, 10)
- Tiffany Stevenson – 和音 (曲目1, 3, 10)
- 查理·偉遜 – 和音 (曲目2, 11, "Boyfriend")
- 傑西·偉遜 – 和音 (曲目2, 5, 6, 8, 10, 11)
- 賴恩·貝蒂 – 和音 (曲目3)
- 桑迪戈爾德 – 和音 (曲目4, 6, 8, "Boyfriend")
- 希洛·格林 – 和音 (曲目10)
- La Roux – 和音 (曲目10)
- Pharrell Williams – 和音 (曲目12)
- Slowthai – 附加人聲 (曲目9)
- Kevin Kendricks – 琴鍵 (曲目3), 附加琴鍵 (曲目7), 編鐘 (曲目8)
- 傑克·懷特[50][51]
技術人員
[編輯]- Vic Wainstein – 錄音 (曲目1–3, 5–12)
- Tyler Okonma – 錄音 (曲目1–3, 5–9, 11)
- Kingston Callaway – 錄音 (曲目10)
- John Armstrong – 錄音助理 (曲目1)
- Ben Fletcher – 錄音助理 (曲目1)
- Rob Bisel – 錄音助理 (曲目1, 3, 9)
- Ashley Jacobson – 錄音助理 (曲目2)
- Thomas Cullison – 錄音助理 (曲目2, 10)
- Josh Sellers – 錄音助理 (曲目5, 6)
- Derrick Jenner – 錄音助理 (曲目7)
- 尼爾·波格 – 混音
- Zachary Acosta – 混音助理
- MeMiceElfani – 混音助理
- 邁克·博齊 – 母帶處理
榜單
[編輯]
周榜[編輯]
|
年榜[編輯]
|
銷量認證
[編輯]地區 | 認證 | 認證單位/銷量 |
---|---|---|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101] | 白金 | 70,000‡ |
巴西(巴西唱片業協會)[102] | 白金 | 40,000‡ |
加拿大(加拿大音樂協會)[103] | 白金 | 80,000‡ |
丹麥(國際唱片業協會丹麥分會)[104] | 白金 | 20,000‡ |
法國(法國唱片出版業公會)[105] | 金 | 50,000‡ |
意大利(意大利音樂產業聯盟)[106] | 金 | 25,000‡ |
墨西哥(墨西哥音像製品協會)[107] | 金 | 30,000‡ |
波蘭(波蘭音像製造商協會)[108] | 白金 | 20,000‡ |
英國(英國唱片業協會)[109] | 金 | 100,000‡ |
美國(美國唱片業協會)[110] | 2× 白金 | 2,000,000‡ |
‡僅含認證的串流媒體+實際銷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