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草稿:張玄墓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玄墓誌,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是書法魏碑風格的代表作品。由於張玄字黑女,為避康熙皇帝名諱(玄燁),故又名《張黑女墓誌》[1]

《張玄墓誌》書於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結體平正扁平,具有隸意,用筆中側並取,藏露兼具,剛柔相濟。原碑尚未發現,清代道光年間,何紹基山東發現此碑拓本,現藏於上海博物館[2]

全文如下:

君諱玄,字黑女,南陽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葉,作牧周殷。爰及漢魏,司徒,司空。不因舉燭,便自高明;無假置水,故以清潔。

遠祖和,吏部尚書,并州刺史,祖具,中堅將軍,新平太守。父,蕩寇將軍,蒲圾令。所謂華蓋相暉,榮光照世。君稟陰陽之純精,含五行之秀氣,雅性高奇,識量沖遠,解褐中書侍郎。除南陽太守。嚴威既被,其猶草上加風。民之悅化,若魚之樂水。

方欲羽翼天朝,抓(爪)牙帝室,何圖幽靈無間,殲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於蒲坂城建中鄉孝義里。妻河北陳進壽女。壽為巨祿太守。便是瑰寶相映,瓁玉參差。俱以普泰元年。歲次辛亥十月丁酉月一日丁酉,葬於蒲坂城東原之上。

君臨終清悟,神誚端明,動言成軌,泯然去世。於時兆人同悲,遐方淒(長)泣,故刊石傳光,以作誦曰:

郁矣蘭胄,茂乎芳干。葉映霄衢,根通海翰。休氣貫岳,榮光接漢,德與鳳翔,澤從雨散,運謝星馳,時流迅速。既雕桐枝,復催良木。

三河奄曜,(坤)塸喪燭。痛感毛群,悲傷羽族。扃堂無曉,墳宇唯昏,咸轁松戶,共寢泉門。追風永邁,式銘幽傳。

  1. ^ 周山圖文. 《张黑女墓志》全文赏析及翻译. 知乎. 2022-09-23. 
  2. ^ 李恆濱. 北魏·《张玄墓志》. 視野. 2016, (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