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島號訓練巡洋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鹿島號訓練巡洋艦
鹿島
鹿島號訓練巡洋艦,1940年攝於上海
概觀
艦種訓練艦
艦名出處鹿島神宮
擁有國 日本
艦級香取級
製造廠三菱重工橫濱造船廠
下訂1938
單艘造價660萬日幣
動工1938年10月6日
下水1939年9月25日
服役1940年5月31日
結局1946年11月12日-1947年6月15日解體
除籍1945年10月5日
技術數據
排水量5890噸(標準)6180噸(滿載)
全長129.77公尺
型寬15.95公尺
吃水5.75公尺
鍋爐3具ホ號艦政本部式重油水管鍋爐,共輸出4,400匹馬力
動力2部艦政本部式22號10型柴油發動機,單具輸出1,800匹馬力
2臺艦政本部式全齒輪減速型蒸汽渦輪發動機
功率8,000匹
最高速度18節
續航距離9,000海浬/10節
乘員315+275訓練生
武器裝備
完工時[1]
2座雙聯裝三年式140毫米艦炮
1座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
2座雙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
2座六年式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4具深水炸彈投擲機
艦載機1架水上飛機

鹿島號訓練巡洋艦(日語:鹿島かしま Kashima ?),是香取級訓練巡洋艦2號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大日本帝國海軍服役。該艦得名自茨城縣著名的神道教神社──鹿島神宮

服役史[編輯]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編輯]

1940年5月31日,鹿島號訓練巡洋艦於三菱重工橫濱造船廠日語三菱重工業横浜製作所完工。隨後,她被部署在瀨戶內海沿岸的吳市海軍基地。

1940年7月28日,鹿島號和她的姐妹艦香取號訓練巡洋艦參加了戰前最後一次海軍學校學生巡遊,他們訪問了江田島市陸奧市大連市旅順口上海市

太平洋戰爭初期[編輯]

返回日本後不久,日本海軍就把鹿島號分配至第四艦隊日語第四艦隊 (日本海軍),讓她擔任第18巡洋艦隊的旗艦。1941年12月1日,鹿島號成為井上成美中將下轄的第四艦隊的旗艦,並被部署在加羅林群島的特魯克島。珍珠港事件發生時,鹿島號正待在特魯克島。

在1942年1月23日-24日間執行的「R行動」(入侵拉包爾卡維恩的計劃)期間,鹿島號離開特魯克島為日軍登錄船隊護航。1942年2月20日,鹿島號離開特魯克島參與對美國海軍列克星敦號航空母艦第11特遣艦隊英語Task Force 11的追擊,不過追擊沒有成功。

1942年5月4日,MO作戰期間,鹿島號去了拉包爾指揮作戰,因而錯過了珊瑚海海戰。在日軍成功登陸新幾內亞後,鹿島號返回特魯克島。

1942年7月,鹿島號在吳市接受了改裝,在此次改裝中,日本海軍在鹿島號艦橋前部增設兩門雙聯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隨後,鹿島號在1942年9月3日返回特魯克島並繼續待命。

1942年10月8日,一場關於太平洋防禦體系建設的會議在鹿島號上召開。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少將和多名日本陸軍官員參加愛了這次會議。

1942年10月26日,海軍中將蛟島具重日語鮫島具重男爵接管第四艦隊。1943年4月1日,海軍中將小林仁日語小林仁接手了他的職位。這期間,鹿島號已經接到了在特魯克島擔任警戒任務的命令,偶爾會在馬紹爾群島群島巡邏,或是返回橫須賀市進行維護。

1943年11月1日,日本海軍將鹿島號重新分配至吳港訓練艦隊,第四艦隊旗艦之職由長良號輕巡洋艦接替。1943年11月18日,鹿島號巡洋艦和長鯨號潛水母艦,在若月號驅逐艦山雲號驅逐艦的護衛下,離開特魯克島。在離港後不久,這隊軍艦就遭到了美國海軍杜父魚號潛艇英語USS Sculpin (SS-191)(SS-191)的襲擊,不過鹿島號一行設法在己方無傷亡的情況下擊沉了潛艇。1943年11月25日,鹿島號抵達吳市並進入干船塢,1944年1月22日,她才從干船塢中出來。

1944年1月23日-4月15日期間,鹿島號又在江田島市海軍兵學校干起了她的本職工作──做訓練艦,她曾在瀨戶內海多次巡遊。

太平洋戰爭中後期[編輯]

不過,由於戰爭形勢惡化,日本又將鹿島號投入運輸工作。在1944年5月26日到1944年7月11日間,鹿島號一直載着兵員和補給,往來於下關沖繩的航線上。1944年7月11日起,鹿島號又肩負起了向台灣運輸人員和物資的任務,在行動期間,她多次從鹿兒島及吳港駛向基隆市

1944年10月20日,美國海軍刺尾鯛號潛艇英語USS Tang (SS-306)(SS-306)鎖定了鹿島號巡洋艦並成功地接近了鹿島號。不過,儘管潛艇到鹿島號的最近距離不足2000碼,但由於潛艇所載的Mk 18型魚雷英語Mark 18 torpedo射程和速度都不足,潛艇沒有攻擊到鹿島號。

1944年12月20日,鹿島號在吳海軍工廠接受了改裝。在改裝中,鹿島號的魚雷發射管被拆除,日軍另行增設了兩門雙聯40口徑89式127毫米炮,四門3聯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兩門二式紅外線聯絡設備,一門22式雷達,水中聽音器和聲吶。鹿島號的艦尾部分被改改為最多能容納100發深水炸彈的彈倉,後甲板上添加了8座深水炸彈投放機,2座投放軌。另外,鹿島號上還多了8門單聯96式25毫米機炮以及一座13式對空雷達。

1945年2月起,鹿島號開始在南中國海及朝鮮附近海域執行反潛任務。1945年5月19日,在對馬海峽,鹿島號同大信丸(Daishin Maru)號貨輪相撞並造成後者沉沒。鹿島號左舷一個油箱泄露並引起火災,但她成功開到了鎮海區並接受修理。隨後,鹿島號繼續在朝鮮附近海域執行反潛巡邏和護航任務,直到戰爭結束。

1945年10月5日,鹿島號被正式除籍。

戰後[編輯]

戰後,美國政府將鹿島號用於遣送人員。美方拆除了艦上的火炮並在甲板上建了部分艙面室。在1945年10月10日到1946年11月12日期間,香取號共12次離開日本,先後前往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法屬印度支那,台灣,印尼,泰國和香港等地,將5800名日軍士兵和戰俘送回日本。

1947年6月15日-1946年11月15日,鹿島號在長崎被解體。

參考資料[編輯]

  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重巡利根型軽巡香取型pp46-47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