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高技術組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Parallel ATA
左側為兩個IDE插槽,右側為一個IDE連接線。
類別 內接儲存裝置連接規格
產品歷史
設計者 Western Digital & Compaq,
subsequently enhanced by many others
設計時間 1986
取代 SATA (2003)
一般規格
熱插拔 No
外接 No
纜線 40 or 80 wires ribbon cable
引腳 40
數據
寬度 16 bits
位元速率 8.3 MB/s maximum originally
later 33, 66, 100 and 133 MB/s
最多裝置數 Two (master/slave)
協定 Parallel
引腳輸出
引腳1 Reset
引腳2 Ground
引腳3 Data 7
引腳4 Data 8
引腳5 Data 6
引腳6 Data 9
引腳7 Data 5
引腳8 Data 10
引腳9 Data 4
引腳10 Data 11
引腳11 Data 3
引腳12 Data 12
引腳13 Data 2
引腳14 Data 13
引腳15 Data 1
引腳16 Data 14
引腳17 Data 0
引腳18 Data 15
引腳19 Ground
引腳20 Key or VCC_in
引腳21 DDRQ
引腳22 Ground
引腳23 I/O write
引腳24 Ground
引腳25 I/O read
引腳26 Ground
引腳27 IOCHRDY
引腳28 Cable select
引腳29 DDACK
引腳30 Ground
引腳31 IRQ
引腳32 No connect
引腳33 Addr 1
引腳34 GPIO_DMA66_Detect
引腳35 Addr 0
引腳36 Addr 2
引腳37 Chip select 1P
引腳38 Chip select 3P
引腳39 Activity
引腳40 Ground
上:舊型的ATA排線(40條線)
下:新型的ATA排線(80條線)

先進技術附件(英語: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簡稱「ATA」)是用於連接儲存裝置的介面標準,與由整合驅動電子裝置(英語: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簡稱IDE)技術實現的磁碟機關係最密切。

IDE是一種電腦系統介面,主要用於硬碟CD-ROM,本意為「把控制器與盤體整合在一起的硬碟」。數年以前PC主機使用的硬碟,大多數都是IDE相容的,只需用一根電纜將它們與主機板或介面卡連起來就可以了,而目前主要介面為SATA介面。而在SATA技術日益發展下,支援ATA的主機板已不再出現,而且Intel在新型的晶片組中已經不預設支援ATA介面,主機版廠商需要另加晶片去對ATA作出支援(通常是為了相容舊有硬碟和光碟機)。

SATA(Serial ATA)於2002年推出後,原有的ATA改名PATA並列高技術組態Parallel ATA)。[1] 2013年12月29日,威騰電子正式停止PATA硬碟供應,而希捷科技則已停售產多年,這意味着1986年設計的PATA介面在經歷27年後正式退出歷史舞台[2][3]

簡介

[編輯]

一般說來,ATA是一個控制器技術,而IDE是一個匹配它的磁碟機技術,但是兩個術語經常可以互用。ATA是一個花費低而效能適中的介面,主要是針對桌上電腦而設計的,銷售的大多數ATA控制器和IDE磁碟都是更高版本的,稱為ATA - 2和ATA - 3,與之匹配的磁碟機稱為增強的IDE。

把盤體與控制器整合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資料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他廠商生產的控制器相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

ATA是用傳統的40-pin並列數據線連接主機板與硬碟的,外部介面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並列線的抗干擾性太差,且排線佔空間,不利電腦散熱,而逐漸被SATA所取代。ATA或SATA主機控制器晶片差不多整合到每一個生產的系統板,提供連接最少4個裝置的能力。ATA或SATA控制器已經變得非常廉價和常見,致使購買一塊沒有ATA或SATA介面的PC主機板是很難的。

分類

[編輯]

IDE(ATA)介面發展至今,可以細分為ATA-1(IDE)、ATA-2(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ATA-3(FastATA-2)、Ultra ATA、Ultra ATA/33、Ultra ATA/66、Ultra ATA/100及Serial ATA

速度表
模式 代號 別稱 速度(MB/s) 定義
Ultra DMA 0 16.7 ATA-4
1 25.0 ATA-4
2 Ultra ATA/33 33.3 ATA-4
3 44.4 ATA-5
4 Ultra ATA/66 66.7 ATA-5
5 Ultra ATA/100 100 ATA-6
6 Ultra ATA/133 133 ATA-7
7 Ultra ATA/167 167 CompactFlash6.0[4]

特點

[編輯]

優點

[編輯]
  • 價格低廉
  • 相容性非常好(IDE的排線採回溯相容模式,新規格的排線可相容於舊規格的裝置,但若反過來舊規格的排線則因雜訊比過大的問題而無法相容於新規格的裝置)

缺點

[編輯]
  • 速度慢(尤其是早期的ATA硬碟)。
  • 沒有USB-IDE的轉換線下,只能內建使用。
  • 對介面電纜的長度有很嚴格的限制,且IDE的排線大多採用並聯的方式,故易受PC內的其他線路所散發出的雜訊所干擾(例如電源線、或CD-ROM的音源線、或其它IDE裝置的排線)。

相關條目

[編輯]
  • ATAPI (ATA Packet Interface)
  • SATA (Serial ATA)
  • 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外部連結

[編輯]

com/support/kb/disc/faq/ata_cable_select.html Seagate support using Cable Select]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im Fisher. PATA Definition (Parallel ATA). Parallel ATA (PATA). [2014-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 
  2. ^ Chris.L. 全面由 SATA 取代,WD Blue 系列 PATA 硬碟步入歷史. vr-zone. 2013-12-23 [2013-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3. ^ 再见!IDE硬盘 西部数据宣布彻底停产-ZOL科技头条. 中關村線上. 2013-12-26 [2013-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4. ^ CompactFlash 6.0 Introduction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