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悠(德語:Josef Margraf,1953年4月3日—2010年1月26日),是一名德國生態學家,一生致力於保護東南亞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在雲南的13年間,成立了西雙版納天籽生物多樣性開發中心,致力於當地熱帶雨林的修復和再造工作。他與妻子李旻果育有兩個女兒李林妲和李宛妲,並有一養女王藝潔[1]。他的家人在他死後依然堅持着熱帶雨林的保護工作。[2]

生平[編輯]

馬悠出生在西德慕尼黑的一個小鎮,是貴族大公的後裔,父親是一名納粹分子。他之後在蓋梅爾斯海姆長大,並後來在艾希斯特文法學校就讀。1974年至1979年間,馬悠在斯圖加特霍恩海姆大學德語Universität Hohenheim學習動物學[3],於1985年獲得了生態學的碩士和熱帶農業學的博士學位,隨後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科學書籍出版公司。 [2]

從1989年開始,他在菲律賓創建了群落式雨林再造模式,被稱為「雨林再造之父」,改寫了菲律賓的國策和林學院教材,並於1997年獲菲律賓政府總統獎。當年菲律賓的萊特島雨林再造經過近20年的建設,得到歐盟的最佳評估,成為生物多樣性雨林種植模式的樣板。1997年,馬悠受德國政府的委派來到中國,擔任中德政府間合作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恢復和保護項目」專家組組長達6年,還專門為歐盟設計了援華項目《中國西部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資金總額高達5100萬歐元。 [2]

1999年,馬悠和李旻果在一次秘魯大使招待晚宴上相識並於2000年結婚。婚後馬悠和李旻果來到西雙版納購買下15畝橡膠林地,再把橡膠樹砍掉,開始按自然生態的模式重建雨林,種下了300多種植物。二人的女兒林妲於2001年8月出生,二女兒宛妲於2003年6月出生。2004年,馬悠夫婦成立了天籽生物多樣性開發中心。[4]2005年,李旻果和馬悠從西雙版納勐海縣老班章村民手裏承包了6666.6畝土地,成立了中國首個民間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天籽老班章生物多樣性茶園保護區」;馬悠為此賣掉了德國故鄉的財產和自己的保險。[4][2]

2010年1月,馬悠因心臟病突發而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內去世,享年56歲。[5]

所獲榮譽[編輯]

  • 2010年,成為「你為中國帶來美好(英語:You Bring Charm to China)」獎項提名的12人之一。[6]
  • 1997年,因為在萊特島的工作獲得「菲律賓總統獎(英語:Philippine Presidential Award)」。[7][8]
  •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獲得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設立的「艾澤倫父與子基金會(德語:Vater und Sohn Eiselen-Stiftung)」的獎學金。[9]

參考資料[編輯]

  1. ^ 揭秘快女王艺洁两个干妹妹身世. 網易娛樂. [2018-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4). 
  2. ^ 2.0 2.1 2.2 2.3 王大騏. 马悠的遗产. 南方人物周刊. 2010-06-18. 
  3. ^ Über die Ökologie von temporären Süßwasserflachseen auf der Giara die Gesturi in Sardinien. [2018-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9). 
  4. ^ 4.0 4.1 李旻果再造雨林. 和訊新聞. [2018-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4). 
  5. ^ 坚守的力量. 中國花卉報. [2018-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4). 
  6. ^ Pat on the back. China Daily. [2018-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2). 
  7. ^ Restoring paradise in Global Tim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0
  8. ^ The hidden power of orchid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7
  9. ^ Ök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an Ifugao Reisterrassen, Philippinen (PDF). [2018-11-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