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近泳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近泳龍屬
化石時期:早侏羅世托阿爾期
正模標本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蛇頸龍目 Plesiosauria
演化支 新蛇頸龍類 Neoplesiosauria
亞目: 蛇頸龍亞目 Plesiosauroidea
屬: 近泳龍屬 Plesionectes
Sachs & Madzia, 2025
模式種
長頸近泳龍
Plesionectes longicollum

Sachs & Madzia, 2025

近泳龍屬學名Plesionectes)是蛇頸龍亞目滅絕的一個屬,化石發現於早侏羅世托阿爾期)的德國波西多尼亞頁岩英語Posidonia Shale。本屬僅含一個物種,即長頸近泳龍Plesionectes longicollum),是根據一副保存完好且接近完整的骨骼所命名[1]

發現與命名

[編輯]

正模標本SMNS 51945由戈塞爾夫·費舍(Gotthilf Fischer)於1978年從德國西南部霍爾茨馬登波西多尼亞頁岩英語Posidonia Shale(或稱波西多尼亞頁岩組)的露頭中發現,是一具保存十分完好、關節基本連接且近乎完整的骨骼,屬於一隻已達到骨成熟的個體。該骨骼於翌年被斯圖加特州立自然歷史博物館英語Stat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tuttgart買下並收藏至今[1]

2025年,斯文·薩克斯(Sven Sachs)與丹尼爾·馬奇亞(Daniel Madzia)根據此標本描述了蛇頸龍亞目新屬新種長頸近泳龍(Plesionectes longicollum)。屬名Plesionectes希臘語詞彙plēsíon(意為「接近」,也是蛇頸龍目學名「Plesiosauria」的前綴)及nēktēs(意為「游泳者」,為蛇頸龍類學名的常見後綴)。種名longicollum拉丁語詞彙longus(意為「長的」)及collum(意為「頸」)組成,形容該物種極其細長的頸部[1]

描述

[編輯]

近泳龍擁有至少43節頸椎、20或21節背椎、至少2節骶椎及至少39節尾椎。正模標本保存長度為2.95米(9.7英尺)。算上保存較差的顱骨,該個體生前可能接近3.2米(10英尺)長[1]

正模標本的頸部、尾部及後肢周圍存在軟組織印痕,從而為研究近泳龍的體色及皮膚提供了更多信息。這些印痕中有一些暗色膜層,可能對應生前皮膚顏色較深的區域[2]

分類

[編輯]

系統發育分析中,薩克斯與馬奇亞(2025年)將近泳龍恢復到蛇頸龍亞目的基幹位置上。分析顯示該屬是近燈塔龍姐妹群,兩者又與斯特里特龍組成進化支。結果如以下分支圖所示[1]

蛇頸龍目
彪龍科 Rhomaleosauridae

上龍科 Pliosauridae

蛇頸龍亞目

瑞替龍 Rhaeticosaurus

阿騰伯洛龍 Attenborosaurus
始蛇頸龍 Eoplesiosaurus
蛇頸龍 Plesiosaurus

斯特里特龍 Stratesaurus

近泳龍 Plesionectes

近燈塔龍 Plesiopharos
小鎖龍科英語Microcleididae Microcleididae
近翼龍 Plesiopterys(SMNS 16812)

近翼龍(MH 7)

弗蘭肯龍 Franconiasaurus

淺隱龍類英語Cryptoclidia Cryptoclidia
Plesiosauroidea
Plesiosauria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Sachs, Sven; Madzia, Daniel. An unusual early-diverging plesiosauroid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Posidonia Shale of Holzmaden, Germany. PeerJ. 2025-08-04, 13: e19665. ISSN 2167-8359. doi:10.7717/peerj.19665可免費查閱 (英語). 
  2. ^ Vincent, Peggy; Allemand, Rémi; Taylor, Paul D.; Suan, Guillaume; Maxwell, Erin E. New insights on the systematics, palaeoecology and palaeobiology of a plesiosaurian with soft tissue preservation from the Toarcian of Holzmaden, Germany. The Science of Nature. 2017-06-03, 104 (5-6). ISSN 0028-1042. doi:10.1007/s00114-017-1472-6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