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術語表
外觀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較為完整的有關計算機科學、軟件開發及數據科學主題的術語列表,按條目對應的英文詞組排序。
A
[編輯]- 抽象數據類型
- 抽象方法
- 抽象化 (計算機科學)
- 代理架構
- 基於代理的模型
- 聚合函數
- 敏捷軟件開發——群迭代和增量開發方法
- 算法——一系列的計算過程
- 算法設計
- 算法效率
- 美國信息交換標準代碼——電腦編碼系統
- 應用程式接口——設置子程序定義、協議和軟件構建工具和應用程式
- 應用軟件——為用戶利益而設計的能執行一組協調功能、任務或活動的電腦軟件
- 數組——數據結構
- 工件 (軟件開發)——在軟件開發或系統的部署與操作中使用或產生的信息的物理片段
- 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分支,開發具有類似人類智能的機器和軟件
- ASCII——電腦編碼系統
- 斷言 (程序)
- 關聯數組——將鍵與值相關聯的抽像數據類型
- 自動機理論
- 自動推理
B
[編輯]- 帶寬 (計算機) ——計算和網絡
- 貝葉斯編程
- 基準測試——用來衡量、比較、評價計算機系統或組件性能的一套標準化測試程序
- 最佳、最差和平均情況
- 大數據——信息技術術語
- 大O表示法
- 二進制——進位記數系統
- 二分搜索算法——有序列表的搜索算法,每次搜索過程將範圍縮小一半
- 二叉樹——計算機科學中一種數據結構
- 生物信息學——現代生物學和計算機信息科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採用計算與統計等方法從生物數據中提取知識
- 位
- 比特率——多媒體
- 黑名單 (計算)
- BMP文件格式——視窗位圖圖像文件格式系列
- 布爾數據類型
- 布爾表達式——計算時得到「真」、「假」之一的表達式
- 布爾代數——代數結構
- 字節——電腦、手機及智能手錶等設備上的信息計量單位,代表八個比特
- 啟動
C
[編輯]- 回調函數
- 中央處理器——電腦的主要裝置之一
- 字符 (計算機科學)——信息單位
- CI/CD——維基媒體消歧義頁
- 密碼
- 類 (計算機科學)——面向對象編程;定義指定一個對象是如何工作的
- 基於類的編程
- 客戶端——一塊電腦硬件或軟件存取伺服器服務
- 潔淨室軟件工程
- 閉包 (計算機科學)
- 雲計算——藉由網絡進行的運算方式
- 代碼庫
- 計算機編程——軟件開發步驟
- 編碼理論
- 認知科學——研究人腦和意識的跨領域學科
- 集合 (計算機科學)
- 逗號分隔值——文文格式
- 編譯器——將源代碼轉換為目標代碼的計算機程序
- 可計算性理論
- 計算
- 計算生物學
- 計算化學——化學分支
- 計算複雜性理論——數學理論
- 計算模型——複雜系統的數學模型,例如 天氣
- 計算神經科學
- 計算物理學
- 計算科學
- 計算轉向
- 計算機——根據指令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機器
- 計算機體系結構
- 計算機數據存儲——電子設備
- 計算機倫理
- 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學科
- 計算機網絡——採用單一技術相互連接的自治電腦
- 電腦程式——使用計算機語言編寫的指令序列,可以執行特定的計算機工作
- 計算機編程——軟件開發步驟
- 計算機科學——研究信息和計算的理論基礎
- 計算機科學家
- 計算機安全——保護電腦系統與網絡避免竊盜、損毀或資料洩漏
- 計算機視覺——從影像中擷取可電腦化的資訊
- 計算
- 連接——SQL語法
- 並發性
- 條件 (編程)
- 容器 (抽象數據類型)——類,數據結構在計算機科學
- 持續交付
- 持續部署
- 持續集成
- 延續傳遞風格
- 控制流
- 創意共享
- 密碼學——研究如何構造性能良好、實現方便的密碼體制的方法
- 逗號分隔值——文文格式
- 網絡欺凌——網絡暴力
- 網絡空間——全球性的計算機網絡
D
[編輯]- 守護進程——電腦程式作為後台進程運行
- 數據 (計算機)
- 數據中心——設施
- 數據庫——有組織的數據集合
- 數據挖掘——數據開發、數據採集、數據採掘、數據開拓
- 數據科學——跨學科研究領域,側重於從資料中取得知識與見解
- 數據結構——一種在計算機上能有效儲存、組織、使用資料的方式
- 數據類型——計算機科學中的數據分類
- 調試——尋找和解決電腦程式或電子儀器設備缺陷、問題的過程
- 聲明 (計算機編程)
- 設計模式 (計算機)——對軟件設計中給定上下文中常見問題的一般可重用解決方案
- 數碼資料
- 數碼訊號處理
- 離散事件模擬
- 磁盤存儲——存儲機制的一般類別
- 分布式計算——研究領域
- 分治算法
- DNS——用於計算機,服務或連接到互聯網或專用網絡的任何資源的分層分佈式命名系統
- 軟件文檔
- 領域 (軟件工程)
- 域名系統——用於計算機,服務或連接到互聯網或專用網絡的任何資源的分層分佈式命名系統
- 雙精度浮點數
- 下載——從遠程系統接收數據到本地系統
E
[編輯]- 邊緣設備
- 模擬器——系統模擬真實係統,使行為與真實係統的行為非常相似
- 加密——過程
- 事件 (計算機)
- 事件驅動編程——術語
- 進化計算
- 可執行文件
- 執行 (計算機)
- 異常處理——局勢計算機編程
- 存在檢測
- 表達式 (計算機科學)
F
[編輯]G
[編輯]H
[編輯]I
[編輯]- 標識符 (計算機語言)——編程領域
- 集成開發環境——用於開發軟件的軟件應用程序
- 圖像處理
- 命令式編程——電腦科學中的程式設計類型
- 增量構建模型
- 信息學——研究信息分析,收集,分類,操作,存儲,檢索,移動,傳播和保護的領域。
- 信息空間分析
- 信息可視化——研究資料的視覺化研究
- 繼承 (計算機科學)
- 輸入/輸出——數據在內部/外部存儲器或其他周邊設備之間的輸入和輸出通信
- 插入排序
- 指令周期——計算機完成一條指令執行所需要的時間
- 整數 (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數據類型
- 集成開發環境——用於開發軟件的軟件應用程序
- 集成測試
- 知識產權——著作、商標、專利等無形財產權
- 智能代理——一種具有高度智能性的軟件程序
- 接口 (信息技術)——電腦科學的概念;兩個事物之間的交互作用點
- 內部文檔
- 互聯網——全球性的計算機網絡
- 互聯網機械人——一種通過網絡運行自動化任務的軟件應用
- 物聯網——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
- 解釋器——解釋器也是一種程序
- 不變量 (計算機科學)
- 迭代
J
[編輯]- Java (程式語言)——面向對象型高極程式語言
K
[編輯]- 內核——作業系統中最基本的部分,負責直接管理計算機硬件和軟件資源,實現作業系統核心功能,並提供基本系統功能
L
[編輯]- 函數庫——電腦程式所使用的非易失性資源的集合,通常用於開發軟件;可被其他軟件用於一個特定的目的的軟件組成部分。
- 線性搜索
- 鍊表——數據結構,這是一個線性的數據元素的集合,稱為節點,每一個指向下一個節點的指針
- 連結器——一種計算機系統程序,將一個或多個目標文件和庫連結為一個可執行文件
- 列表 (抽象數據類型)
- 加載器
- 邏輯錯誤 (程序設計)
- 邏輯編程
M
[編輯]- 機器學習——對電腦系統用於在沒有明確指令的情況下執行任務的演算法與統計模型的科學研究
- 機器視覺
- 數學邏輯
- 矩陣——由若干行和列元素排列成的矩形陣列
- 計算機數據存儲——電子設備
- 合併排序
- 方法 (計算機編程)——電腦函數或者函數
- 軟件開發過程——軟件項目的生命周期
- 調製解調器
N
[編輯]- 自然語言處理——以通過語音輸入文字為例,自然語言處理是用計算機來處理、理解以及運用人類語言。
- 節點 (計算機科學)
- 數論——純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致力於整數的研究
- 數值分析——數學領域的一種研究方法
- 數值方法——數學領域的一種研究方法
O
[編輯]- 對象 (計算機科學)——在計算機內存中有一個值並由標識符引用的位置
- 目標代碼
- 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
- 面向對象編程 ——具有物件概念的程式設計典範
- 開源軟件——原始碼以開放原始碼授權條款提供的軟件
- 作業系統——用於管理計算機硬件資源的軟件集合
- 光纖——一種由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
P
[編輯]- 結對編程
- 並行計算——使許多指令得以同時執行的計算模式
- 參數 (程序設計)
- 外圍設備
- 指針 (計算機編程)——計算機科學術語
- 後置條件
- 先置條件
- 主存儲器
- 原始型別
- 優先隊列——電腦科學中的抽象資料類型
- 過程式編程
- 過程生成——以算法方式創建數據, 而不是手動創建數據的方法
- 過程 (計算機科學)——大型程序中的某部份程序碼
- 程序生命周期階段
- 程式語言——用於將指令傳達給機器的語言
- 程式語言實現
- 程式語言理論——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涉及編程語言及其各自功能的設計,實現,分析,表徵和分類
- 編程范型——基於計算機編程風格的編程語言分類
- 項目管理
- Prolog
- Python (程式語言)——通用高級編程語言
Q
[編輯]R
[編輯]- R程式語言——用於統計計算的程式語言
- 底數 (進制)——進位制中用以乘每個數位而得有效值的數
- 記錄——數據結構
- 遞歸
- 引用 (程序設計)
- 引用計數
- 回歸測試
- 關係型數據庫——數據庫類型
- 可靠性工程
- 需求分析
- 機械人學——機械人的設計、建造、操作和應用
- 捨入誤差
- 路由器——網絡連接設備
- 路由表
- 運行時 (程序生命周期階段)
- 運行時錯誤
S
[編輯]- 搜索算法
- 輔助存儲——電子設備
- 選擇排序
- 形式語義學
- 序列——有限或無限個元素的有序列表
- 可串行化——數據庫事務的屬性
- 序列化——翻譯數據結構或對象狀態在稍後的同一台或另一台計算機環境可以存儲和重建的格式的過程
- 伺服器——為客戶端提供中央資源或其他功能的電腦軟件或裝置
- 服務級別協議——官方承諾,服務提供商和客戶之間
- 集合 (抽象數據類型)
- 單例變量
- 軟件——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電腦資料和指令,是電腦中的非有形部分
- 軟件代理
- 軟件構造
- 軟件部署
- 軟件設計
- 軟件開發——創建和維護程序和應用程序
- 軟件開發過程——軟件項目的生命周期
- 軟件工程——應用系統方法開發軟件
- 軟件維護
- 軟件原型設計
- 軟件需求說明
- 軟件測試——對軟件進行檢測和質量評估,以確定其是否滿足所需結果的過程和方法
- 排序算法——算法,按照一定的順序列表的元素
- 原始碼——收集計算機使用一些人類可讀的計算機語言編寫的指令
- 螺旋模型
- 堆疊——抽象數據類型
- 狀態 (計算機科學)
- 語句 (計算機科學)——最小的獨立元素的命令式程式語言表達進行一些行動
- 計算機數據存儲——電子設備
- 字串流
- 字符串——字符序列,數據類型
- SQL——計算機中用於檢索和管理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中的數據以及數據庫模式和訪問控制管理的語言
- NoSQL——數據庫類型
- 子程序——大型程序中的某部份程序碼
- 計算機代數
- 語法 (程式語言)
- 語法錯誤
- 系統控制台
- 系統工程
T
[編輯]- 技術文檔
- 第三代程式語言
-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設計
- 樹 (數據結構)——抽象資料結構
- 類型理論
U
[編輯]- 上傳——向遠程系統發送數據
- 統一資源定位器——到特定文件或頁面的網頁地址
- 用戶 (計算機)——使用電腦或網絡服務的人
- 用戶代理——代表用戶行事的軟件
- 用戶界面——計算機概念
- 用戶界面設計——軟件或應用程式的用戶界面設計
V
[編輯]- 變量 (計算機科學)
- 虛擬機——計算機軟件
- V模型 (軟件開發)
W
[編輯]X
[編輯]- XHTML ——標記語言HTML以XML形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