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伊納號護航驅逐艦

科伊納 ![]() USS Koiner (DE-331) | |
---|---|
![]() 1956年的科伊納號雷達哨戒驅逐艦 | |
概況 | |
艦種 | 護航驅逐艦 |
艦級 | 埃德索爾級護航驅逐艦 |
艦名出處 | 詹姆斯·杜瓦爾·科伊納 |
建造者 | 德克薩斯州奧蘭治聯合鋼鐵廠 |
動工日期 | 1943年7月26日 |
下水日期 | 1943年9月5日 |
入役日期 | 1943年12月27日(首次) 1951年6月20日(租借至美國海岸警衞隊) 1955年8月26日(再次) |
退役日期 | 1946年10月4日(首次) 1954年5月14日(租借回歸) 1968年9月23日(最終) |
重新歸類 | 1954年10月28日改造為雷達哨戒驅逐艦DER-331 |
除籍日期 | 1968年9月23日 |
結局 | 1969年9月3日出售拆解 |
技術數據 | |
排水量 | 標準:1200噸 滿載:1490噸 |
長度 | 306呎(93米) |
型寬 | 36呎10吋(11.23米) |
吃水 | 11呎(3.4米) |
動力輸出 | 4台費爾班克斯-莫爾斯38D8-1/8-10內燃機 |
功率 | 1500匹馬力×4 |
發電機 | 4台柴油發電機 |
最高速度 | 21節(39千米/小時) |
續航力 | 11000海里 @ 12節(20372千米 @ 22千米/小時) |
乘員 | 209人(8名軍官,201名士兵) |
偵搜系統 | SL或SU水面雷達 SA對空雷達 QC聲吶系統 |
武器裝備 | 3座3吋(76毫米)50倍徑單裝主炮 1座雙聯裝博福斯40毫米60倍徑高射炮 8座單裝厄利孔20毫米機炮 1座三聯裝21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1座刺蝟炮 8座深水炸彈投射器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
其它 | 數據來源:[1][2] |
科伊納號護航驅逐艦(英語:USS Koiner,舷號:DE-331),是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一艘埃德索爾級護航驅逐艦,其艦名取自在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陣亡的亞特蘭大號輕巡洋艦軍官詹姆斯·杜瓦爾·科伊納(James Duval Koiner)中尉[3]。
該艦由中尉的母親冠名,於1943年7月26日在德克薩斯州奧蘭治聯合鋼鐵廠鋪設龍骨,隨後於9月5日下水。12月27日,科伊納號正式服役,交由小查爾斯·士他令·賈德森(Charles Sterling Judson Jr.)少校指揮[3]。
設計與裝備
[編輯]埃德索爾級護航驅逐艦的設計與巴克利級護航驅逐艦類似,均採用長船體並建有較高的艦橋。該級護航驅逐艦配備3吋(76毫米)50倍徑單裝主炮,後續曾計劃更換為5吋(127毫米)38倍徑主炮,但最終沒有實際執行。該級護航驅逐艦由4台費爾班克斯-莫爾斯38D8-1/8-10內燃機提供動力,總功率最高可達6000匹馬力,最高航速21節。其燃料艙可攜帶312噸重油,在12節航速下航程可達11000海里。此外,該級艦船還配備有較完善的偵查搜索系統,包括SL或SU水面雷達、SA對空雷達、QC聲吶系統以及用於監聽潛艇無線電的HF/DF天線[1][2]。
服役歷史
[編輯]在百慕達完成試航調整後,1944年2月28日,科伊納號離開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啟程前往威廉斯塔德開展護航任務,此後的6個月內,她先後護送4批船團跨越大西洋前往北非和拿坡里。9月20日,科伊納號被調至英國航線繼續執行護航任務,此後直至1945年5月1日,他共護送5批船團駛抵英國港口。德國投降後,科伊納號開始為太平洋戰區服役做準備[3]。
6月25日,科伊納號駛抵珍珠港,之後一段時間,她與潛艇部隊及科雷吉多島號護航航空母艦一同開展了訓練和演習。8月4日,科伊納號離開珍珠港向西航行,日本投降後,她繼續駐留遠東海域,執行護航、巡邏等任務。1946年4月1日,科伊納號離開香港,經印度洋和地中海,最終於5月30日駛抵查爾斯頓。10月4日,科伊納號在格林科夫斯普林斯退役並加入美國海軍預備艦隊[3]。
1951年6月20日至1954年5月14日,科伊納號被租借至美國海岸警衞隊服役,期間她主要駐留西雅圖海域。1955年8月26日,被改造為雷達哨戒驅逐艦DER-331的科伊納號重歸現役,她隨後加入太平洋方向的防空預警系統,正式開啟其在美國海軍的第二段服役生涯。1956年至1965年,科伊納號一直在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指定海域執行雷達哨戒任務。1965年7月1日,科伊納號的母港變更為關島,其任務區域也隨之變為西太平洋。8月6日,她啟程前往越南執行監視任務,配合其他船隻阻斷北越滲透部隊的海上補給線,任務期間,她還訪問了香港、曼谷、馬尼拉、高雄等城市[3]。
1968年9月23日,科伊納號自美國海軍退役並除籍,隨後於次年9月3日被出售拆解[4]。
榮譽
[編輯]科伊納號服役期間所獲榮譽如下:[4]
![]() | ||
![]() |
![]() |
![]() |
![]() |
![]() | |
![]() |
![]() |
美國戰役獎章 | ||
亞太戰役獎章 | 歐洲-非洲-中東戰役獎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
海軍佔領服役獎章 | 國防部服役獎章 (1枚戰鬥之星) |
韓國服役獎章 |
越南服役獎章 (6枚戰鬥之星) |
聯合國韓國服役獎章 | 越南戰役獎章 |
歷任艦長
[編輯]姓名 | 譯名 | 軍銜 | 所屬軍種 | 任職時間 |
---|---|---|---|---|
Charles Sterling Judson Jr. | 小查爾斯·士他令·賈德森 | 少校 | 美國海軍預備役 | 1943年12月27日 |
Jack M. Althouse | 傑克·M·奧爾特豪斯 | 上尉(升任少校) | 1945年5月21日 | |
William F. McCue | 威廉·F·麥丘 | 上尉 | 美國海軍 | 1946年6月5日-1946年10月4日 |
Frank Vincent Helmer | 弗蘭克·文森特·赫爾默 | 中校 | 美國海岸警衞隊 | 1951年6月20日 |
William Freeland Rea III | 威廉·弗里蘭·雷三世 | 少校 | 1952年12月-1954年5月14日 | |
Vern Willard Tracy | 弗恩·威拉德·特雷西 | 少校 | 美國海軍 | 1955年8月26日 |
Albert Francis Shimmel | 艾伯特·弗蘭西斯·舒密爾 | 上尉 | 1957年8月21日 | |
Vern Willard Tracy | 弗恩·威拉德·特雷西 | 少校 | 1957年9月2日 | |
Thomas Fletcher Utegaard | 托馬斯·弗萊徹·烏特加德 | 少校 | 1958年 | |
James Thomas Bowen | 詹姆斯·托馬斯·博文 | 少校 | 1959年11月30日 | |
William Beck Jr. | 小威廉·貝克 | 少校 | 1961年3月3日 | |
Donald Lee Stephenson | 唐納德·李·斯蒂芬森 | 少校 | 1962年8月14日 | |
Julian Cleveland Patrick | 朱利安·克利夫蘭·帕特里克 | 少校 | 1964年1月31日 | |
Eddie Frederick Best | 埃迪·弗雷德里克·貝斯特 | 少校 | 1965年7月5日 | |
John William Sellers | 約翰·威廉·塞勒斯 | 少校 | 1967年2月4日-1968年9月21日 | |
參考文獻:[4] |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Walkowiak, Thomas F. Destroyer Escorts of World War II 6th printing. Missoula, Montana: Pictoral Histories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29–33. ISBN 0-933126-88-3 (英語).
- ^ 2.0 2.1 Al Adcock. Destroyer Escorts in Action. Carrollton, Texas: Squadron/Signal Publications, Inc. 1997: 27–31. ISBN 0-89747-378-7 (英語).
- ^ 3.0 3.1 3.2 3.3 3.4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DE-331. DANFS Online. [2025-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