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石勒十八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勒十八騎,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開國之君石勒活動初期就跟隨他的18人的總稱。

概要[編輯]

石勒原本是上黨郡羯族壯士、部落頭領,但因遭遇饑荒,部落離散,他淪為奴隸被販賣。不久脫離奴籍,在魏郡武安臨水受僱,召集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八騎為盜,後又得到郭敖劉徴劉寶張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十騎,向東到赤龍、驥諸苑中,乘苑馬掠取繒寶以賄賂牧帥汲桑,即所謂的「石勒十八騎」。[1]不久,石勒與汲桑勾結反,之後作為漢國(後來的前趙)將軍轉戰河北、河南,最終建立了後趙政權,十八騎也多跟隨他,支持他的霸業。

成員[編輯]

王陽(生卒年不詳)[2]

最先加入的8人之一。
309年被任命為將軍,接着成為游擊將軍。
嘉平年間攻打頓丘,俘獲徐光。徐光後為石勒近臣。
319年,石勒即趙王位,與支雄一起領門臣祭酒,[3]處理胡人訴訟。
322年,東晉祖逖死後,奉石勒的命令駐紮在豫州,窺探入侵的機會。後來晉升為驍騎將軍。
326年,世子石弘鎮守鄴城,統率六夷輔導,教石弘劍擊。

支雄(生卒年不詳)[4]

最先加入的8人之一。
309年被任命為將軍。
312年2月,石勒計劃攻打建業,但因飢餓和疫病,大半士兵喪生。晉軍接近後,石勒召集諸將研究對策。支雄與孔萇為首的30餘將軍建議在敵軍集結之前進行夜襲,攻城奪取軍糧,石勒稱讚,賜給了一匹鎧馬。
7月,石勒欲向北渡河,但被枋頭向冰阻攔。支雄和孔萇一起從文石津使用木筏謹慎地渡河,到達向冰的寨門,得到了30多艘船,讓剩下的士兵全部渡河。
12月,與夔安等6將一同攻打王浚手下游綸張豺所守的苑鄉,破其外壘。
315年3月,在廩丘敗於劉演。劉演派韓弘、潘良襲擊頓丘,支雄追斬潘良。
同年,與逯明一同攻陷寧黑所守的東武陽,遷徙其部眾萬餘人到襄國。後任中壘將軍。
319年,石勒即趙王位,與王陽一起領門臣祭酒,處理胡人訴訟。
338年,段部鮮卑段遼攻打幽州時,他作為龍驤大將軍討伐,進入薊城,使馬鮑張牧陽裕投降。

夔安(生年不詳—340年)

最先加入的8人之一。
309年,為石勒爪牙、中堅將軍。
312年2月,晉軍逼近飽受飢餓和疫病折磨的石勒軍時,夔安說「應該移動到高處躲避雨水。」因膽小而受到了石勒的斥責。
12月,與7將一起攻破王浚手下游綸、張豺所守的苑鄉,破其外壘。後來被任命為左司馬。
330年,石勒即位為天王后被任為尚書、侍中鎮軍將軍
333年,石弘即位,領尚書左僕射
334年,石虎即位後被任命為侍中、太尉、守尚書令
337年,任太保,勸石虎立即稱帝。
339年,被任命為征討大都督,率領5將、步騎7萬人侵犯荊州、揚州北邊,收降東晉將領黃沖、鄭進,掠七千餘戶而回。

冀保(生卒年不詳)

最先加入的8人之一。

吳豫(生卒年不詳)

最先加入的8人之一。
309年為將軍。

劉膺(生卒年不詳)

最先加入的8人之一。

桃豹(生年不詳—339年)

最先加入的8人之一。
309年,被任命為將軍。313年,石虎攻打鄴城,晉將劉演逃亡,獲任魏郡太守。319年,石虎與晉將祖逖対峙時率援軍將祖逖逼退到淮南。320年,在豫州與祖逖對峙,敗逃到東燕。劉曜圍攻洛陽時率援軍趕赴滎陽。後任豫州刺史。328年,石勒攻打劉曜,在滎陽合兵。
338年,段部鮮卑的段遼攻打幽州,被任命為橫海將軍,率領水軍討伐。

逯明(生年不詳—345年)

最先加入的8人之一。廣平郡人。
309年被任命為將軍。
315年3月,在潞城擊敗晉將劉琨所派討伐山胡的司馬溫嶠
4月,在茌平擊敗寧黑迫其投降,繼續進軍連克東燕、酸棗,將2萬餘戶帶回襄國而班師。
寧黑再叛石勒,支雄與逯明一起攻陷寧黑把守的東武陽。寧黑投河自殺,支雄等將東武陽的1萬多人遷回襄國。後為中壘將軍。
後為金紫光祿大夫,因嚴厲勸諫石虎徵發分配民間女子的暴行,被殺。

郭敖(生年不詳—334年)

後來加入的10人之一。
任左長史。328年,劉曜包圍洛陽時,勸阻石勒親自前去救援,招致了石勒的憤怒。330年,石勒自稱天王時,改任尚書左僕射。
334年,長安人陳良夫和北羌王薄句大等人侵擾北地郡、馮翊郡。石虎讓石斌石韜、郭敖等人率領步騎四萬打敗薄句大。薄句大逃奔馬蘭山。郭敖追擊失敗,軍隊死了十之七八。石虎派使者誅殺郭敖。

劉徴(生卒年不詳)

後來加入的10人之一。
任青州刺史。
323年,石虎滅曹嶷,平定青州,欲盡殺其眾,因劉徴進諫而止。留下男女七百口給劉徴鎮守廣固。
330年,入侵南沙,殺害東晉南沙都尉許儒。
教石弘兵書。

劉寶(生卒年不詳)

後來加入的10人之一。

張曀僕(生卒年不詳)

後來加入的10人之一。

呼延莫(生卒年不詳)

後來加入的10人之一。
309年被任命為將軍。

郭黑略(生卒年不詳)

後來加入的10人之一。
312年,他在葛陂駐紮時,被佛圖澄授五戒,成為其弟子。從佛圖澄那裏得知軍事的吉凶,並報告給了石勒。因石勒生疑,向石勒說出了佛圖澄的存在,以此為契機令兩人相見。[5]

張越(生年不詳—316年)

後來加入的10人之一。
出身上黨郡武鄉縣,與石勒同鄉。是石勒的姐夫,被任命為廣威將軍。
316年12月,張越與諸將興致勃勃地賭博,石勒在一旁看。張越戲言忤逆石勒,石勒大怒,叫了力士折斷張越的小腿骨將其殺害。

孔豚(生卒年不詳)

後來加入的10人之一。和石勒親信孔萇或為一人[6]或同族。

趙鹿(生年不詳—351年)

後來加入的10人之一。也記載為趙庶。
石鑒年間太宰冉閔幽禁石鑒,逃奔襄國投靠石祗。討伐冉閔失敗後,與石祗一同被叛將劉顯所殺。

支屈六(生卒年不詳)

後來加入的10人之一。也記載為張屈六
任左司馬。
319年,與石虎、張敬張賓程遐等文武百官129人一起勸石勒上尊號。石勒接受,稱趙王。

評價[編輯]

小野響《石勒十八騎考——面向後趙政權的基礎理解》指出十八騎雖為合稱,但並非集團,在石弘與石虎的權力鬥爭中,他們就沒有站在同一立場,所有人與石勒、石虎的關係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有的人得到石虎的重用,而逯明則遭到石虎誅殺。後趙沒有明確的文武分工,石勒和石虎對眾臣的期待也不同,所以逯明由石勒時期的將軍轉型為石虎時期的近臣、郭敖由石勒時期的尚書左僕射轉型為石虎時期的將軍。

十八騎胡漢皆有,故小野響不認同雷家驥《後趙文化適應及其兩制統治》十八騎是雜胡組合的觀點。

註釋[編輯]

  1. ^ 雷家驥《後趙文化適應及其兩制統治》、陳勇《漢趙史論稿》、小野響《後趙的君主和軍事力量——以石虎即位前為中心》《石勒十八騎考——面向後趙政權的基礎理解》
  2. ^ 王度《二石傳》稱他為「胡王陽」,故為胡人。
  3. ^ 為了避免與漢人士大夫發生衝突,胡人的訴訟由擁有公權的胡人負責。
  4. ^ 根據《元和姓纂》「石趙司空支雄傳雲,其先月支人也」推測是月氏人。
  5. ^ 企圖教化石勒的佛圖澄接近信佛教的郭黑略,尋找着與石勒見面的機會。
  6. ^ 因為「豚」「萇」的上古音比較接近。

參考文獻[編輯]

  • 《晉書》石勒載記上下・石季龍載記上下
  • 《魏書》羯胡石勒
  • 《資治通鑑》晉紀
  • 《高僧傳》佛圖澄傳
  • 小野響《石勒十八騎考——面向後趙政權的基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