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彼特

畢·彼特 Brad Pitt | |||||||||||||||||||||||||||||||
---|---|---|---|---|---|---|---|---|---|---|---|---|---|---|---|---|---|---|---|---|---|---|---|---|---|---|---|---|---|---|---|
![]() 彼特於2024年 | |||||||||||||||||||||||||||||||
男演員 | |||||||||||||||||||||||||||||||
出生 | 威廉·畢利·彼特 (William Bradley Pitt) 1963年12月18日 | ||||||||||||||||||||||||||||||
配偶 | 珍妮花·安妮絲頓 (2000年結婚—2005年離婚) 安祖蓮娜·祖莉 (2014年結婚—2019年離婚) | ||||||||||||||||||||||||||||||
兒女 | 6 | ||||||||||||||||||||||||||||||
活躍年代 | 1987年至今 | ||||||||||||||||||||||||||||||
Brad Pitt 常用譯名 | |||||||||||||||||||||||||||||||
中國大陸 | 布拉德·皮特 | ||||||||||||||||||||||||||||||
港澳 | 畢·彼特 | ||||||||||||||||||||||||||||||
臺灣 | 布萊德·彼特 | ||||||||||||||||||||||||||||||
|
威廉·畢利·彼特(英語:William Bradley Pitt,1963年12月18日—)或簡稱畢·彼特(Brad Pitt),美國男演員及電影監製。1991年,《末路狂花》成為彼特從影的成名作。1995年,彼特憑科幻片《十二猴子》首次奪得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及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而後又因劇情片《燃情歲月》(1994年)、《巴別塔》(2006年)等獲金球獎最佳電影男主角和男配角提名。2007年,彼特憑《叛逆暗殺》一片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員獎、並以《奇幻逆緣》(2008年)和《魔球》(2011年)中出色的演技兩度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彼特最終於《從前,有個荷里活》(2019年)獲得第一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除了作為演員外,彼特於2001年成立製片公司B計劃娛樂。當中的驚慄犯罪片《無間道風雲》(2006年)、歷史劇情片《被奪走的12年》(2013年)和劇情片《月亮喜歡藍》(2016)均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另外,實驗劇情片《生命樹》(2011年)、運動劇情片《魔球》(2011年)和傳奇劇情片《沽注一擲》(201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早期生活
[編輯]畢·彼特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肖尼出生,父親威廉·阿爾文·彼特(William Alvin Pitt)是一間貨運公司的老闆,母親珍· 埃塔(Jane Etta ,出生名希爾豪斯(Hillhouse)是一名學校輔導員[1][2]。彼特與他的父母、弟弟Douglas Pitt(1966年出生)和妹妹祖莉·尼爾(Julie Neal,1969年出生)在春田市(密蘇里州)長大[3]。他出生於一個保守家庭,被撫養成一個美南浸信會信徒,但從此已指明「與宗教沒有很好的關係」,並「於不可知論和無神論之間搖擺不定」[4]。在「很多山丘,很多湖泊」的環境長大,彼特形容春田市為一個「馬克·吐溫的國家,傑西·占士的國家」[5]。
彼特就讀中學時,是高爾夫球、游泳和網球隊隊員[6],亦有參與學校的Key Club、辯論和音樂劇[7]。 他中學畢業後,於1982年入讀密蘇里大學主修新聞系並專注於廣告設計[7]。然而,畢業之際,彼特覺得自己未準備好安頓下來。他熱愛電影——「一個讓我進入不同世界的門戶」,既然電影不在密蘇里州製作,他便決定走去他們製作的地方[8][9]。 離畢業還差兩個星期,彼特選擇放棄學業向演藝事業發展,並以轉往設計學校為藉口隱瞞家人,搬遷到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在那裏上演藝班和打零工[8]。
演藝事業
[編輯]1990年代
[編輯]出道時,畢·彼特主要在電視節目演出,1991年首次演出列尼·史葛執導的電影《末路狂花》甚受女觀眾歡迎。
1994年,畢·彼特在恐怖電影《吸血迷情》中扮演吸血鬼路易斯·德·潘特·迪·拉克,該片改編自安妮·賴斯1976年的同名小說。他與湯·告魯斯、姬絲汀·登絲、克利斯汀·史萊特和安東尼奧·班達拉斯等演員同台演出。儘管他在1995年的贏得了兩項MTV電影獎,但他的表演卻反響平平。根據《達拉斯觀察家報》報道,「畢彼特...是(這部電影)問題的很大一部分。當導演們強調他那自大、帥氣、親切的一面時...他看起來賞心悅目。但他身上絲毫沒有流露出內心的煎熬,甚至沒有自我意識,這讓他看起來像個無趣的路易斯。」
《吸血迷情》上映後,彼特主演了《燃情歲月》(1994年),該片改編自占·夏里遜的同名小說,背景設定在1940年的美國西部。彼特在片中飾演康沃爾移民威廉·勒德洛上校(安東尼·鶴健士飾)的兒子特里斯坦·勒德洛,並首次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艾丹·奎因和亨利·湯馬士共同演出了彼特的兄弟。儘管這部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但許多影評對彼特的表演還是讚不絕口。 《紐約時報》的珍納特·馬斯林評論道:「彼特將謙遜的演技和態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完美地演繹了一位萬人迷的角色,可惜的是電影的膚淺卻阻礙了他的發揮。」《德撒律新聞報》預測,《燃情歲月》將鞏固彼特作為主演的聲譽。
1995年,彼特與摩根·費曼、桂莉芙·柏德露和奇雲·史柏西聯袂主演了犯罪驚慄片《七宗罪》,飾演一名偵探,追蹤一名連環殺手,此人專門捕殺他認為犯有七宗罪的人。彼特稱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並宣稱這個角色將拓展他的演藝視野。他表示自己打算擺脫「漂亮男孩」的角色,扮演一個有缺點的人。他的表演廣受好評,《綜藝雜誌》稱這是銀幕表演的最佳體現,並進一步評價彼特能夠將偵探這個角色演繹得「堅定、充滿活力、令人信服」。《七大罪》的國際票房收入為3.27億美元。《七宗罪》大獲成功後,彼特在泰利·基咸1995年的科幻電影《十二猴子》中飾演精神失常的無政府主義者傑弗裏·戈因斯。這部電影獲得了絕大多數好評,而彼特尤其受到讚揚。 《紐約時報》的珍納特·馬斯林稱《十二隻隻猴子》「兇猛而令人不安」,並評論了彼特「令人吃驚的瘋狂表演」,總結說他「以一種奇怪的磁性震撼了謝菲,這在電影的後面變得更加重要」。他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並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1994年《燃情歲月》和1995年《十二猴子》,《七宗罪》裏的演出奠定了他在荷里活的演員地位。
1999年,彼特在根據恰克·帕拉尼克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搏擊會》中飾演泰勒·德頓,電影由大衛·芬查執導。彼特為準備這個角色,學習了拳擊、跆拳道和格鬥。為了看起來像這個角色,彼特同意拔掉一些門牙(在拍攝結束後得到了修復)。在宣傳《搏擊會》時,彼特說,這部電影探索的不是把自己的侵略性發洩在別人身上,而是「累積經驗,多挨一拳,看看結果如何」。《搏擊會》在 1999年威尼斯國際影展首映。儘管評論界對整部電影的看法分歧很大,但彼特的表演還是獲得了廣泛讚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保羅·克林頓 (Paul Clinton) 指出這部電影雖然冒險,但卻取得了成功,而《綜藝雜誌》則評論說彼特能夠「冷靜、有魅力,而且身體更具活力,或許比他在《末路狂花》中的突破性角色更勝一籌」。儘管票房表現差於預期,但《搏擊會》在2000年發行DVD後成為了一部邪典電影經典。
彼特與導演大衛·芬查合作次數最高(3次),其後為《盜海豪情》系列導演史提芬·蘇德堡。
2000年代
[編輯]2001年11月22日,彼特在電視劇《老友記》第八季中客串演出,飾演一名對當時已婚的麗素·格林(由珍妮花·安妮絲頓飾演)懷恨在心的男子。憑藉此劇,他獲得了艾美獎喜劇類劇集傑出客串男演員提名。2001年12月,彼特在竊盜電影《盜海豪情》中飾演拉斯蒂·瑞安,該片翻拍自1960年《鼠幫》原版電影。他曾與佐治·古尼、麥·迪文、安迪·加西亞和茱莉亞·羅拔絲等演員一同演出。《盜海豪情》廣受影評人好評,票房大獲成功,全球票房收入達4.5億美元。
2002年2月,彼特演出了MTV真人騷節目《死蠢鬥一番》的兩集,首先是和幾位穿着大猩猩服裝的演員一起在洛杉磯街頭奔跑,然後在隨後的一集中參與了他自己上演的綁架事件。同年,彼特在佐治·古尼的導演處女作《危險思想的告白》中客串了一個角色。2003年,他首次擔任配音角色,為夢工場動畫電影《仙巴之七海遊踪》的主角配音,並在動畫電視連續劇《一家之主》的一集中飾演布姆豪爾的兄弟帕奇。
2004年,彼特演出了兩部重要電影,一部是《特洛伊》中飾演阿基利斯,另一部是在續集《盜海豪情十二瞞徒》中再次飾演拉斯蒂瑞安。在《伊利亞德》改編的電影《特洛伊》開拍之前,他接受了六個月的劍術訓練。片場跟腱受傷導致影片拍攝延後了數週。《華盛頓郵報》的史提芬·亨特表示,彼特在如此高要求的角色中表現出色。《特洛伊》是B計劃娛樂公司製作的第一部電影,該公司是彼特兩年前與珍妮花·安妮絲頓和派拉蒙影業執行長畢·格雷共同創立的。《盜海豪情十二瞞徒》全球票房收入3.62億美元,彼特和古尼的默契配合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保羅·克林頓形容為「繼保羅·紐曼和羅拔·雷德福之後最佳的男性化學反應」。
2005年,彼特在德格·里文執導的動作喜劇片《史密夫決戰史密妻》中飾演約翰·史密夫,講述了一對百無聊賴的夫婦發現彼此都是被派去殺害對方的刺客。這部電影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但普遍稱讚的是彼特和安祖蓮娜·祖莉之間的化學反應,後者飾演彼特妻子簡史密夫。 《明星論壇報》指出:「雖然故事情節略顯雜亂,但這部電影憑藉着社交魅力、奔騰的活力以及兩位明星之間火熱的銀幕化學反應而取得了成功。」《史密夫決戰史密妻》全球票房收入4.78億美元,成為2005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彼特與姬蒂·白蘭芝聯袂主演的艾力謝路·高沙里斯·依拿力圖執導的多敘事劇情片《巴別塔》(2006年)。彼特的表演廣受好評,《西雅圖郵訊報》稱他的表演很有可信度,提高了電影的知名度。彼特後來表示,他認為接下這個角色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好的決定之一。這部電影在 2006 年康城影展的特別展映中放映,後來又在2006年多倫多國際影展上展映。《巴別塔》獲得了七項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提名,最後獲得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獎,彼特也獲得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提名。同年,彼特的公司B計劃娛樂製作了《無間道風雲》,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彼特在銀幕上被譽為監製;然而,只有格雷厄姆·金有資格獲得奧斯卡獎。
彼特的下一部作品是2008年的黑色喜劇《閱後即焚》(Burn After Reading),這是他與高安兄弟的首次合作。這部電影獲得了影評人的好評,《衛報》稱其為「一部情節緊湊、構思巧妙的間諜喜劇」,並指出彼特的表演是最有趣的表演之一。後來他演出了大衛·芬查2008年執導的電影《奇幻逆緣》的主角班哲文·巴頓,該片改編自F·史葛·菲茨傑拉德1921年的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個生來八十多歲的男人,他的年齡卻逆向而行。根據《巴爾的摩太陽報》的米高·斯拉戈稱,彼特「細膩」的表演使《奇幻逆緣》成為一部「永恆的傑作」。彼特憑藉這部電影首次獲得美國演員工會獎提名,並第四次獲得金球獎提名,第二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均獲得最佳男主角獎。這部電影獲得了十三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全球票房收入達3.29億美元。
彼特的參與2009年昆頓·塔倫天奴執導的戰爭片《希魔撞正殺人狂》,該片在2009年康城影展首映。彼特飾演阿爾多·雷恩中尉,一位在德佔法國與納粹作戰的美國抵抗戰士。《希魔撞正殺人狂》票房大賣,全球票房收入 3.11 億美元,並獲得普遍好評。《希魔撞正殺人狂》獲得多項獎項和提名,其中包括八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和七項 MTV 電影獎提名,彼特還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獎提名。
2010年代
[編輯]接下來,他在2010年的動畫長片《超級大壞蛋》中為超級英雄角色地鐵人配音。
彼特製作並演出了泰倫斯·馬力的實驗劇情片《生命樹》,與辛·潘聯袂主演,《生命樹》榮獲2011年康城影展金棕櫚獎。他在劇情片《魔球》中飾演屋崙運動家隊總經理比利·比恩,其表演獲得高度讚譽。《魔球》改編自米高·劉易斯2003年出版的同名書籍。《魔球》獲得六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男主角獎。
彼特主演了由大衛·艾亞執導及編劇的戰爭電影《戰逆豪情》,共同主演還有希亞·拉博夫、盧根·利文、喬·博恩瑟、米高·佩納和詹森·艾薩克。《戰逆豪情》於2014年10月17日上映,獲得了商業和評論界的讚譽;全球票房超過2.11億美元,並獲得評論家的高度好評。2015年,彼特與妻子祖莉聯袂主演了她第三部導演作品《海邊》,這是一部根據祖莉的劇本改編的浪漫劇情片,講述了一段陷入危機的婚姻。這部電影是他們自2005年的《史密夫夫婦》以來的首次合作。
彼特演出傳記喜劇片《沽注一擲》,並擔任監製,與基斯頓·比爾、史提夫·卡瑞爾和賴恩·高斯寧聯袂主演。這部電影在商業和評論界都取得了成功。全球票房超過1.02億美元,並獲得影評人的正面評價。《沽注一擲》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彼特也因此獲得監製身分的第三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2016年,彼特主演了羅拔·湛米基斯執導的浪漫驚慄片《伴諜同盟》,他在片中飾演一名刺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執行刺殺德國官員的任務,卻愛上了一位法國間諜(瑪麗昂·歌迪亞飾演)。
彼特在昆頓·塔倫天奴2019年的電影《荷里活往事》中飾演替身克里夫·布斯,與里安納度·狄卡比奧演對手戲。這是彼特在《無間行者》之後與狄卡比奧重聚,彼特監製,狄卡比奧主演。憑藉在影片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演員工會獎和影評人選擇大獎最佳男配角獎。這是畢彼特第二次獲得奧斯卡獎,也是他第一次獲得表演類獎項。
2019年,他監製兼主演科幻巨作《星際任務》。[10]彼特的表演被譽為他職業生涯中最好的表演之一,被評論為「將被動性武器化為一種致命的自衛形式」。
感情生活
[編輯]畢·彼特曾經由1994年至1997年跟桂莉芙·柏德露約會。
2000年7月29日與交往2年的珍妮花·安妮絲頓結婚,至2005年1月6日因跟《史密夫決戰史密妻》演出的安祖蓮娜·祖莉傳出戀情而於分居,同年8月19日在洛杉磯高等法院完成離婚。
2008年,安祖蓮娜·祖莉終於在雜誌專訪時改口坦承於《史密夫決戰史密妻》電影拍攝期間已開始與畢·彼特相戀,引發話題。兩人熱戀7年,畢·彼特雖曾表示待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2015年)之後才會談及求婚,但終在2012年即訂婚[11],並在2014年8月23日在法國結婚[12],兩人共育有6位子女(3領養、3親生);至2016年9月女方申請離婚[13],之後進展緩慢[14],2019年4月離婚完成。[15]
作品列表
[編輯]獎項
[編輯]- 1996年《十二猴子》
- 1998年《西藏七年》
- 荷蘭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
- 2007年 《叛逆暗殺》
- 2009年《奇幻逆緣》
- 2011年《魔球》
- 2019年《從前,有個荷里活》
- 第77屆金球獎 最佳男配角
-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男配角
- 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男配角
- 第26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最佳男配角
- 第25屆影評人選擇大獎 最佳男配角
- 第55屆國家影評人協會 最佳男配角
- 第91屆國家評論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
- 第62屆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獎 最佳男配角
- 第24屆衛星獎 最佳男配角 提名(得主威廉·達福)
參考文獻
[編輯]- ^ Peyser, Andrea. Celebutards. Citadel Press. 2010: 81. ISBN 978-0-8065-3384-1.
- ^ Bunbury, Stephanie. The business of being Brad. Sydney Morning Herald. December 14, 2008 [2018-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3).
- ^ Chris Mundy. Slippin' around on the road with Brad Pitt. Rolling Stone. December 1, 1994.
- ^ Galloway, Stephen. The Many Revolutions of Brad Pitt. The Hollywood Reporter. January 25, 2012 [February 7,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5).
- ^ Stated on Inside the Actors Studio, 2012
- ^ Dyball, Rennie. Brad Pitt Was a Wrestler and a Diver – Never a Baseball Player. People. September 19, 2011 [December 25,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1).
- ^ 7.0 7.1 Brad Pitt Filmography, Biography. Fox News. May 11, 2006 [October 30,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5).
- ^ 8.0 8.1 Interview With Brad Pitt. Parade. September 18, 2007 [August 28,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6).
- ^ Tom Junod. Brad Pitt: A Life So Large. Esquire. May 20, 2013 [August 28,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6).
- ^ 畢彼特太空尋父眼睛有戲 《星際任務》壯觀富詩意. 明周娛樂. 2019-09-26 [2019-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4) (美國英語).
- ^ 熱戀7年 小布祖莉決定結婚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央社,2012-04-14
- ^ 畢彼特安潔莉娜祖莉法國完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央社,2014-08-28
- ^ Brad Pitt and Angelina Jolie Pitt Divorce: A Timeline of Their Love. abc. 2016-09-20 [2016-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1).
- ^ 畢彼特挽回婚姻 與安祖蓮娜「世紀復合」. [2018-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9).
- ^ Angelina Jolie & Brad Pitt Are Officially Single. The Blast. [2019-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3).
- ^ 彼特威尼斯封"帝"喜出望外 感謝祖莉寶貴指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華網
外部連結
[編輯]- 畢·彼特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Not On Our Watch – Founded by: George Clooney, Brad Pitt, Matt Damon, Don Cheadle, Jerry Weintraub
- WorldCat 聯合目錄中畢·彼特的著作或與之相關的著作
- 畢·彼特在《紐約時報》上的節選新聞及評論
- 來自《衛報》有關畢·彼特的新聞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