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上霸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上霸權(英語:thalassocracy或thalattocracy),又稱海洋帝國,是指以海洋為主要活動領域的帝國。傳統的海上霸權很少控制內陸,即使是在其本土範圍內也如此。典型例子包括:腓尼基城邦推羅西頓迦太基地中海地區的意大利海上共和國威尼斯熱那亞阿拉伯地區阿曼帝國;以及東南亞海洋地區的三佛齊滿者伯夷

因此,海上霸權可以與傳統帝國加以區分。傳統帝國的領土雖可能主要通過海上航線連接,卻通常延伸至內陸地區,被稱為「陸權國家」。

「海上霸權」一詞有時也可簡單表示海軍上的優勢,無論是軍事上的還是商業上的。古希臘人最早使用「海上霸權」這個詞來描述米諾斯文明的政權,其權力依賴於其強大的海軍。希羅多德區分了海權與陸權,並指出,為了對抗腓尼基的海上霸權,希臘人需要建立屬於自己的「海洋帝國」。

這種海上霸權的實現及其意識形態構建有時被稱為「海權主義」(可參見多大陸主義大西洋主義),與「大陸主義」(如歐亞主義)形成對比[1][2][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lpers, Edward A. The Indian Ocean in World History. New Oxford World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80 [2016-02-06]. ISBN 978-0199929948. Portugal's was in every sense a seaborne empire or thalassocracy. 
  2. ^ P. M. Holt; Ann K. S. Lambton; Bernard Lewi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sla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129–. ISBN 978-0-521-29137-8. 
  3. ^ Barbara Watson Andaya; Leonard Y. Andaya. A History of Early Modern Southeast Asia, 1400–183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159–. ISBN 978-0-521-8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