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巴科洛里水壩

座標12°30′43″N 6°11′0″E / 12.51194°N 6.18333°E / 12.51194; 6.18333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科洛里水壩
巴科洛里水壩在尼日利亞的位置
巴科洛里水壩
巴科洛里水壩在尼日利亞的位置
位置尼日利亞
坐標12°30′43″N 6°11′0″E / 12.51194°N 6.18333°E / 12.51194; 6.18333
始建1974
啟用1978
水壩和溢洪道
水壩類型填土堤壩
橫跨索科托河
高度48m
長度360m
水庫
總容量450,000,000 m3(1.6×1010 cu ft)

巴科洛里水壩(英語:Bakolori Dam)是尼日利亞西北部索科托州的一個水壩,於1978年建成,1981年開始蓄水。這是尼日爾河支流索科托河上的一個主要水庫,為巴科洛里灌溉項目供水[1]。水庫容量達4.5億立方米,面積達8,000公頃,向上游延伸19 km(12 mi)[2]。由於政府未提供替代土地或經濟補償,許多農民因水壩建設而流離失所,失去生計,並在抗議活動中死亡[3]。 該項目已成為開發失敗的典型案例[4]

背景[編輯]

索科托河流經尼日利亞北部半乾旱的蘇丹草原地區。年降雨量不可預測,每年6-9月期間的降雨量從500毫米到1300毫米不等。在修建水壩之前,索科托河泛濫平原的大約5萬名農民實行集約化退耕,在雨季種植水稻高粱,在旱季種植洋蔥大蒜番茄等蔬菜作物[1]。 許多農民採用桔槹,從河裏汲水,然後注入灌溉渠或池塘。一些身處深閨英語purdah的婦女通常不在田間幹活,但她們對土地擁有所有權,並協助勞動。不在禁閉狀態下的婦女則積極從事農活[2]。 這些土地往往是公有的,沒有正式的所有權記錄[1]

該地區的農民僅能勉強維持生活,他們更關心的是避免風險,而不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該地區經常發生周期性的乾旱,希望有穩定的供水是建造水壩的動機之一。[1]

規劃[編輯]

196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佈了一份報告,建議在塔拉塔馬法拉英語Talata Mafara修建一座小型水壩和灌溉系統,並在上游修建更多的水壩用於防洪。糧農組織的報告強調,必須採取對現有土地使用模式影響最小的漸進辦法,因為該區域缺乏灌溉項目的經驗。1971年,尼日利亞軍政府對該項目的設計與監督進行招標,1972年,尼日利亞 Impressit Bakolori 公司中標,該公司60%的股份由尼日利亞政府持有,40% 的股份由菲亞特汽車子公司持有。1972至1974年該項目研究期間,其範圍擴大到包括一個大型水壩和一個大規模的機械化灌溉系統。規劃過程中沒有徵求當地農民的意見,也沒有研究可能對下游造成的影響。[1]

建設[編輯]

索科托河流域,水壩位置已標出

水壩於1974年開始建設,1978年竣工,之後用了三年時間來蓄水。水壩為填土堤壩,長5.5公里(3.4哩),中央混凝土結構長360米(1,180呎),高48米(157呎),包括一個3兆瓦的小型水力發電廠。灌溉管道和水渠直到1983年才完工,原計劃灌溉面積30,000公頃,但實際僅23,000公頃。其中15,000公頃實施噴灌,8,000公頃實施自流灌溉。灑水裝置價格昂貴,但如果維護得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水資源。在成本超支之後,這個灌溉工程最終成為世界上以面積平均計算最昂貴的灌溉工程之一。[1]

水壩建設、土地修整以及水渠建設等行為破壞了當地的農田和樹木。當地的農民失去土地,大多數人沒有得到任何補償,或者被分配到一塊毫無價值的土地。那些留下來的人被迫種植不熟悉的農作物,如小麥[2]。 在水壩建設過程中,當地農民幾年沒有謀生的手段。1979年11月,面對示威者,索科托州州長謝胡·坎吉瓦英語Shehu Kangiwa承諾解決他們的所有不滿。然而,1980年4月28日,警察對手無寸鐵的示威者採取行動,殺死了380多人,但政府聲稱只有25人死亡[3]

對下游的影響[編輯]

索科托河已有的泛濫平原與灌溉系統覆蓋區域示意圖

水壩下游洪泛區農民實行洪水退耕農業,在生長季節之前對上游流量需求較高[5]。水壩工作人員未能了解這種需求,在不合適的時間釋放不足的水[6]。 在雨季期間,水壩顯著降低了洪峰流量和下游洪水的深度、持續時間和範圍[5][7]。由於在炎熱乾旱地區,水分會大量蒸發,水壩還減少了可用於耕作的總水量[2]。在下游地區共19,000公頃的泛濫平原上,水壩造成7,000公頃水稻和5,000公頃旱季作物損失[7]。價值較低的小米和高粱產量有所增加,抵消了一部分損失,但12,000人被迫遷移[8]。農業產出的損失每年達700萬美元[9]

水庫和灌溉區[編輯]

水庫的沿岸地區相對較小,使得大多數魚類產卵和育苗區域面積受限,且水較為渾濁,懸浮的土壤顆粒阻擋了光線,抑制了魚類賴以為生的水生植物的生長,限制了水庫的魚類產出[10],其產量低於河流、天然湖泊和池塘[11]。在灌溉區,較高的地下水位加上高蒸發率造成了鹽鹼化,毀掉了一半的可灌溉土地。此外,水源性疾病的發病率亦較高[2]。當地曾試圖引進豇豆新品種,與小米、高粱和花生間作,但由於豇豆的產量相對較低,且灌溉系統的成本較高,該方法收效甚微[12]

到2003年,噴灌系統不再運作,只有7,500公頃的土地由自流輸送灌溉,主要用於種植水稻[13]。土地被擱置,許多居民遷入城市[1]。巴科洛里水壩導致可用的耕地面積減少53%[1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出版的題為《明智利用濕地》(英語:Wise Use of Wetlands)的報告中寫道,「如果一開始能有更全面的經濟評估,就不會那麼看好巴科洛里水壩的計劃。」[a][15]

註釋[編輯]

  1. ^ 原文:A more complete economic appraisal of the scheme at Bakolori would have been less favourable than the calculation upon which it was approved.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Akané Hartenbach; Jürgen Schuol. Bakolori Dam and Bakolori Irrigation Project – Sokoto River, Nigeria (PDF). Eawag aquatic research institute. 2005 [2010-01-10].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2.3 2.4 MOHAMMED KUTA YAHAYA.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BAKOLORI IRRIGATION PROJECT IN SOKOTO STATE, NIGERIA (PDF). Nordic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 2002, 11 (3): 411–430 [2010-01-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9-09). 
  3. ^ 3.0 3.1 Displacement and the politics of violence in Nigeria. BRILL. 1997: 76. ISBN 90-04-10876-9. 
  4. ^ David Anderson; Richard H. Grove. Conservation in Africa: Peop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12. ISBN 0-521-34990-7. 
  5. ^ 5.0 5.1 Adams, W.M. Development's deaf ear: Downstream users and water releases from the Bakolori Dam, Nigeria. World Development. 1993, 21 (9): 1405–1416. doi:10.1016/0305-750X(93)90121-O. 
  6. ^ Scudder, Thayer. The future of large dams: dealing with social, environmental,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costs. Earthscan. 2005: 236. ISBN 1-84407-155-3. 
  7. ^ 7.0 7.1 Adams, William. Downstream Impacts of Dams (PDF). Thematic Review I.1. World Commission on Dams. 2000 [2010-01-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2-25). 
  8. ^ Adams, William Mark. Gree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in the Third World. Routledge. 2001: 231. ISBN 0-415-14766-2. 
  9. ^ de Schutter, Joop.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echnical Note G.3 Wetlands Management (PDF). Washington, D.C. US: World Bank: 15. 2003 [2015-09-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10. ^ FISHERY RESOURCES OF NIGERIAN INLAND WATER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1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7). 
  11. ^ FISHERY RESOURCES OF NIGERIAN INLAND WATERS - THE NIGER/SOKOTO RIVER BASI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10-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7). 
  12. ^ M.O.E. Orode. Tropical grain legume bulletin, Issue 28. International Grain Legume Information Centre. 1984-11-09: 88. 
  13. ^ M. Kebbeh, S. Haefele and S. O. Fagade1.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Irrigated Rice Productivity in Nigeria (PDF). West Africa Ric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2003 [2010-01-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11-16). 
  14. ^ Background on issues relating to Water. United Nations. [201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 
  15. ^ G. E. Hollis; M. M. Holland; E. Maltby; J. S. Larson. Wise Use of Wetlands (PDF). Nature and Resources XXIV. UNESCO. January–March 1988 [2021-08-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9-09).  |issue=被忽略 (幫助)